太行山前那曾经耀眼的一处处山泉
太行山区著名的泉有:博爱三姑泉、焦作九里山泉、云台山多孔泉、云台山龙凤泉、云台山不老泉、辉县百泉、山西壶关的女妖泉、河北邢台市的达活泉以及中国北方最大的阳泉市平定县娘子关泉等等数以千计。
古往今来,这些山泉以其独特的地质特征与历史名人故事相伴,历经千年的传承魅力永存。这些山泉不仅为当地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许多泉区还是今天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打卡。
时逢河南省旅游资源大普查之际,我随外业指导组来到了河南辉县市,恰巧住在了著名的百泉附近,冒着盛夏的烈日,我考察了闻名古今的百泉。
百泉,位于河南省辉县市城区北部,太行山南麓的苏门山前,因这里泉眼众多且成群、成带分布,故名百泉。百泉水汇聚成湖,远流成河,有说是卫河的源头之一,据实际考证,百泉实为卫河支流百泉河的河源,无论是那条河的河源,百泉在旅游尚不发达的年代就已经享有盛誉,而且,远近闻名,是辉县新乡乃至河南响当当的一张名片,那可是不争的事实。
百泉有记载的文化历史可以追溯到3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这里的建筑成熟于唐宋,完备于明清,历史的积淀在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园林建筑群,素有“中州颐和园”、“北国小西湖”的美誉,是河南省最大的、保护最好的古园林建筑群之一。
百泉喷涌(网络照片)
古往今来,历代名人诸如众所周知的魏晋时期的孙登,北宋时期的邵雍、岳飞,大文学家苏轼,元朝王磐,明末清初孙奇逢以及清乾隆皇帝等,都曾在此游览、隐居,留下了啸台、安乐窝、饿夫墓、三碑亭、清晖阁、卫源庙、孔庙、邵夫子祠等名人遗址以及无数赞美百泉的诗词歌赋。
首先,这里的泉眼集中在山前地带呈带状集中分布,泉口标高85.2米,离开该区域则没有泉眼分布,说明了百泉明显地受山前的断裂带控制。根据地质研究资料,百泉所在的苏门山前的确有一条比较大的断裂带,有些资料称为花山断裂,走向北东—南西,与其西部焦作煤田的西仓上断层相连,有资料显示二者为同一条断层。从区域图上可以看出该断层所经过之处河流等均出现明显的转向的情况,足见该断层的规模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该断层的北部为海拔184米的苏门山,地表主要出露奥陶纪的碳酸盐岩地层,岩层产状倾向南西,倾角一般为5~10°,碳酸盐岩地层中岩溶、裂隙较发育,地形坡向与岩层倾向一致,同时在这套奥陶纪碳酸盐岩的底部还有一层浅黄色含泥含砂白云质页岩,俗称“贾汪页岩”,该地层形成深部的挡水层,使得其上的地下水也无法向深处排泄,在其上部形成地下含水层,该含水层在太行山区普遍存在,地质历史上太行山区的贾汪页岩之部都形成有广泛分布的溶洞群,在太行山的山前地段该套地层被浅埋藏的区域以及太行山腹地一些处于沟谷底部的区域,现今仍有大量山泉的分布,如,我们现在所说的百泉,以及位于其西部的焦作市的九里山泉,位于太行山腹地博爱青天河的三姑泉等。
百泉的第一次断涌发生在本世纪初,引起断涌的原因除天气干旱外,其主要原因在于上游农用水井增加和周围城市化建设、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煤矿的大量抽排水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从辉县市的经济发展指标看,2000年以后辉县市进入经济的快速增长期,与此同时,百泉泉域内的地下水位,引起区域地下水普遍下降5-10米,到2003年,有历史记载曾经喷涌三千多年的百泉,再无滴水流出,百泉湖也日渐干枯。此后多年,即便是多日暴雨仍无泉水涌出,足见地下水位下降之严重。
辉县百泉自古就有河南版“趵突泉”之称,它们都是著名的泉水景观,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元代词人王磬就发现了二者的相似之处,他在诗中将辉县百泉与济南七十二泉相提并论,称赞其美景。
在地貌形态与成因上二者的相似之处更加突出和明显。
首先,两地著名泉眼都位于山前地带。
其次,地下水的受控地层都为寒武纪与奥陶纪地层,含水层位都位于寒武纪与奥陶纪之间的平行不整合面之上的贾汪页岩上部,贾汪页岩为主要的下部挡水层。
第三,泉水出露点都受断层带控制,沿断层带分布。
综上所述,辉县百泉与济南市趵突泉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的著名泉水景观,各自在当地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在地貌形态和泉水成因上都极为相似,自古以来,吸引了无数游客和文人前来观赏和赞颂。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