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那边熊律提到自己娃,错题题目全懂,做的时候全错
估计很多朋友家里应该也会碰到这类问题,我家也经常这样。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是简单的粗心啥的,但是呢也不是什么天塌了的大事。因为知识点确实都掌握了,所以并非解决不了的问题。
那么缺的是啥呢?其实是脑袋的勤奋,小学的孩子,很容易因为一二年级题目太容易,加上普遍在幼儿园提前学了,导致养成一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无脑做题,拿到题目就做,而不是先审题找关键词。
错误的原因绝大部分是未审题,错看了条件。大部分知道这题做错了之后马上就会做正确的孩子,主要原因都是这个原因。
比如三年级周长和面积,大部分孩子错误的是看错了单位,这个问题如果不用一些方法解决掉,他会一直碰到这类问题进入薛定谔状态,今天仔细一点看到了单位不一样,做对了,明天不仔细,就做错了。
本身这个和刷题关系都不大。
家里训练就干一件事儿,做题目,先圈关键词,每次都这样,不准嫌麻烦。养成到再也不因为这类情况错,之后可以不圈。
还有一类是正儿八经知识点没掌握好,但是又强行用,比如小学三年级有比大小的题目,比如49X51和50X50比大小。这类题目因为这时候没有教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不动笔算的情况下对孩子来说直接判断是有点难度的,老师可能偶偶举过类似的例子,但是孩子没有经过训练,其实掌握不扎实,用脑子在那想半天,既浪费时间又容易错。这类题目要么你正儿八经给他训练一段时间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让他清晰这个概念,要么不准他用,让他直接在草稿纸上自己算,其实不一定比用上一种方法慢。
还有一类错误,就是计算错误,计算错误这个问题,更是一做就错,你告诉他错了,他马上就能做对的典范,这类问题,对于数感好的孩子不是问题,有些错误,数感好的孩子算出来就知道是错的了,因为跟估算的差太多了,比如上面说的49X51,有数感的孩子会知道肯定是2500附近,如果算出来是4500或者450,那一定是错的。但是很多孩子没有这方面数感,他也得跟啊,怎么办,一方面教孩子去估算题目,通过一定程度的估算训练让孩子培养一定的数感,平时做计算的时候,让他做完了,自己估算一下是否有离谱的错误,慢慢形成数感,另一方面平时训练计算的时候,提高难度,降低题目数量,比如平时要求计算两位数X两位数做20题,你直接改成三位数乘三位数改成10题,做完了发现有做错的,不要告诉他啊哪一题错了,就让他自己去一个个找。这个找的过程其实很费劲的,会逼着他自己在以后做题目更细心一点。再加一个奖励,如果全对,第二天的计算免写。再加个惩罚,如果今天错几题,明天就多加几题,不要加太多,目的是为了他更细心,不是为了惩罚。经过一段时间训练,能够培养好计算的数感。
另外我不支持网上经常说的五分钟一百题的那种训练方法,对大部分孩子不适用,普娃,没有太高数学天赋的,做到掌握知识点加细心,应付到中考是没问题的,这种训练对他们有一定意义,但是意义没那么大,但是一旦压力太大,容易让他对数学反感,得不偿失。有天赋的,没必要耗在这种低水平重复只拼速度的计算上,有那功夫不如往上爬台阶,多学点后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