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由全国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负责人联席会秘书处、4家主席单位和5家副主席单位联合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承办的第十届全国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负责人联席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成功举办。该会议以“共创·共享: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高质量建设与发展”为主要议题,旨在加强全国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负责人的沟通与交流,促进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的50余位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负责人及相关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联席会议。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施家炜教授、汉语教育研究所所长张黎教授、汉语教育教研室郭睿教授以及教育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虚拟教研室教学科研秘书李加𣁦博士参加了此次会议,并与同行进行了深度友好交流。
30日上午,施家炜教授作为联席会秘书处秘书长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对承办方周到细致的会务筹备和组织工作表示感谢。施家炜教授引用习近平主席向2024世界中文大会致的贺信,指出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是实现中文国际价值的基石,因此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都要站在更高的平台上进行规划设计。本次大会的议题既关注学科内涵建设,又关注人才培养的实际问题,高度体现了联席会的使命。
开幕式后,张黎教授作了题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学术能力培养》的主旨报告。报告提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不仅需注重学生教学实践技能的培养,还应重视其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在本科教育阶段,学术素养的培育同样不容忽视,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和实践能力。报告以北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自主研究与探索”课程为例,具体介绍了课程的目标、内容及实施情况。张黎教授的报告为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启示。
30日下午,专家学者们在两个分会场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指标体系建构、本科人才培养及课程设计、技术赋能教学及课程思政等议题展开了充分而深入的讨论。其中,郭睿教授作了题为《论国际中文教师培训的工程化设计》的报告,针对当前国际中文教师培训存在的实效性问题,主张采用工程化的原理、思维和方法全面统筹,寻求解决各个要素所存在问题的新思路,比如推进培训目标的精准化,培训内容的实践化,培训方式的多样化,教师角色的主体化、中心化,评价的科学化等。
李加𣁦博士作了《汉语学术文本高频词串的学科差异性研究》的报告,报告针对当前来华学历生比例不断上升的新形势,以大型、平衡的汉语学术文本语料库为基础,通过设置频数选取阈值和文本分布阈值,提取了汉语学术文本的高频词串,并从使用频率、结构类型和功能三个层面探讨了高频词串的学科差异性。
闭幕式上,施家炜教授向大会作了联席会秘书处年度工作报告,就联席会模式构建、入会的标准和程序以及秘书处关于更切实高效地发挥联席会平台作用的若干提议等方面向代表们进行了介绍。
在为期一天半的会议中,来自北京语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多家单位的代表聚焦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的关键性问题,展示各校经验智慧,向与会学者贡献了一场多元、精彩的研讨会。
联席会是在“2013年全国高校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上,由北京语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九所高校联合倡议并宣布成立的高校间的合作组织。联席会作为一个自愿组织的全国高校间的交流协作平台,充分践行“交流观点,分享经验,探索规律,指导实践,协同创新,共赢发展”的宗旨,谋求加强全国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负责人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全国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为汉语国际教育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的科学发展作出独特贡献。
编辑 | 齐杭
审核 | 施家炜 王孝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