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院新闻】文化赋能国际中文教学 ——杨建国研究员《文化负载词与国际中文教学》讲座纪实

文摘   2024-12-08 22:33   北京  


文化赋能国际中文教学


杨建国研究员

文化负载词与国际中文教学

讲座纪实










2024年12月4日下午,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联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课程与教材专业委员会、教育部"中文国际传播"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教育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虚拟教研室、全国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负责人联席会共同举办的"国际中文教育名家讲坛"第十一讲如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杨建国研究员,为同学们带来了主题为《文化负载词与国际中文教学》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教师教育学院汉语教育教研室主任郑家平副教授主持。

杨建国老师是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汉语修辞学、《周易》文化、中文信息处理、中文教学现代化、语言文化研究等,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汉语熟语单位研究》(2009)、《汉语修辞学教程》 (2011)、《文化语言学视域下的北京地名研究》(2018),主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语法》 ( 2012),参编4部,发表论文50余篇,曾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杨建国研究员目前主持的课题有首都语言类院校国际学生对中华文化价值观念的认同度调查、语言文化研究与国际汉语教学、周易本经的认知研究等。



讲座伊始,杨建国研究员首先向大家展示了几张带有“龙”字含义的图片,引发了大家的讨论和思考。接着杨老师回顾了“文化负载词”概念的演变,并与“文化词语”等概念进行区分,强调文化负载词是词语,而非单个汉字。他深入分析了文化负载词的定义、分类、功能以及教学策略,并结合多个研究报告,探讨了外国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认知需求和兴趣点。



杨建国老师指出,不同文化背景下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存在差异,因此国际中文教学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文化背景和学习需求,采用文化点睛式教学,将文化融入语言教学之中。同时,杨老师还探讨了语言差异与文化差异的关系,以及当前社会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并举例说明了文化负载词在语言表达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杨建国老师强调,文化负载词是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并能反映该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词语、词组和习语。它们不仅是语言的一部分,更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谈及文化负载词的教学策略方面,杨老师认为,文化负载词的教学应采用文化点睛式教学,将文化融入语言教学之中。他建议教师可以从讲解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设计文化体验活动、鼓励学生进行文化对比、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反思等方面入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文化。杨老师指出,学习一种语言,不仅要学习语言本身,还要学习语言背后的文化。他举例说明了中西方语言在表达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并强调在学习国际中文的过程中,要注重文化差异的影响,避免文化冲突。杨建国老师认为,当前社会文化与传统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传统文化是当代社会文化的基础,而当代社会文化又是传统文化的发展。在国际中文教学中,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要关注当代社会文化的发展,将两者有机结合,使学习者能够全面了解中国文化。

讲座的最后,杨建国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深度交流。同学们纷纷提出了自己在国际中文教育的学习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杨老师耐心地为大家一一解答,并分享了自己对于文化词语表应用的理解。他鼓励同学们要勇于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杨老师带来的精彩讲座使同学们深刻意识到了文化负载词在国际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它们不仅是语言的一部分,更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同学们也认识到了在国际中文教学中要注重文化差异,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将文化融入语言教学之中,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这次讲座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也为大家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讲座结束后,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采访到了一些基地班同学对于本次讲座的感想:


齐杭

聆听杨建国研究员的讲座,犹如在知识的花园中发现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 文化负载词,它在国际中文教学领域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

杨老师开场的 “龙” 字图片展示,如同一记重锤敲响了文化探索的大钟。在讲解文化负载词时,他深入到定义的核心,将其分类如植物类、民俗类等逐一剖析,让我看到其丰富的内涵。例如讲解植物类文化负载词 “松竹梅”,阐述它们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的高洁品质与坚韧精神,使我意识到这些词语承载的文化重量。

提及教学策略,杨老师倡导的文化体验活动令人印象深刻。他描述组织学生参与春节庙会,亲身感受舞龙舞狮、写春联等民俗,从而深刻理解相关文化负载词。在探讨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文化关系时,他指出当代流行文化中的 “国潮” 元素也是文化负载词的新载体,如 “汉服”“故宫文创” 等。

讲座最后的交流,杨老师对文化负载词在跨文化交际中误解案例的分析发人深省。这场讲座让我深知文化负载词是国际中文教学的核心瑰宝,我将努力学习运用,让其光芒照耀更多学子的中文学习之路。


王家豪

听完杨教授的讲座,感觉真的受益匪浅。当然印象最深的是他幽默的话语。回顾以往的讲座,似乎大多聚焦于国际中文教育这一领域,而此次杨教授将话题拓展至“文化负载词”以及“国际中文教育中的文化教育”,感觉特别新颖和有趣,激起了我的兴趣。

讲座中,杨教授分享了一项研究成果,令人印象深刻。研究发现,在众多中华文化元素中,留学生对“面子文化”的印象尤为深刻,其排名竟然高居前两位。这一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也让我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杨教授的讲座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对国际中文教育中的文化教育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看来,只有慢慢地将文化负载词更好地运用到未来的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中,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华文化的走出去。




文案 | 杨瑷宁 翟奕宁

图片 | 王韵冉

排版 | 段沛原

审核 | 施家炜 王孝强


北语教师教育学院
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官方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