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最佳摄影作品分享
香河县老促会一行四人由副会长王新同志带队来到东梨园村——香河县第一个党支部所在村,走访香河县第一个农村党员于德恒的儿子于广银同志,听他讲述那过去的故事,一幕幕仿佛就发生在眼前,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那段峥嵘的岁月。
摄影周景峰
最早于2024年4月初弟弟李义转给我一篇关于爷爷李化真的介绍。出于对爷爷的敬爱我经过“说香河”公众号联系了香河文化馆馆长周景峰先生。从而进一步了解到张杰臣老师写的《淑阳风物》这本书。它主要记载了香河的人文、历史、文化、古城等从古至今的发展以及风土人情、特色美食等等。这本书是作者呕心沥血,走遍整个香河,遍访相关人物后代,经过几十年的积攒把香河历史人文的空白加以补充一一记录下来并得到县政协的支持出书成册。 10月12号下午我受邀参加了《淑阳风物》新书发布会。周景峰先生4月转给我的电子版书籍由于工作繁忙只是匆匆看了几章。而发布会后拿到了这本书的印刷版。这几天利用闲暇时间又拜读了这本书。从中了解到香河的很多人物、事迹、特色、古建筑。书中记载了爷爷李化真燕京大学毕业后受北京灯市口基督教公理会委派于1923年来到香河。他在废墟上重建了香河基督教堂,边传道边行医。他把西医引进香河,利用新法治疗并救活了很多人,如青霉素和盘尼西林等药物引进及使用,这在当时西方国家是非常先进的药物。爷爷到香河几年后与奶奶卜淑珍结婚,1934年10月我父亲李希硕出生(父亲一生最引以骄傲的是发明了氧化乐果)。王长华老先生建议我多写写奶奶卜淑珍,奶奶卜淑珍结婚后在爷爷开的“化真诊所”当助手并负责接生工作。在香河她第一个采用新法接生,救活了很多刚出生的婴儿,使当地的出生率大大提高。小时候听大人说她接生时遇到家里穷的她就不收费。遇到有人在家生产而出现难产时她二话不说拿起药箱等设备跟着来请她的人就走。香河是我第二个故乡。这是因为我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寒暑假都回香河看奶奶。奶奶瘦瘦的身高不到一米六,眼睛是单眼皮但炯炯有神,皮肤白皙,丝丝银发整齐的梳理到脑后,她瘦小的身躯显得很精干。说话声音不大但扣人心扉。奶奶喜欢吃柿子,她吃心儿我吃皮。每逢到香河时她都包饺子,我不爱吃韭菜她总是给我单包茴香馅饺子。说奶奶乐于助人还有一个不得不提到的人物“铁匠”,一个爷爷从孤儿院救助的孤儿,此人长大后爷爷出资让他学了铁匠手艺,他一生没有结婚,无儿无女。爷爷去世后奶奶仍然让他住在家里,像对待亲人一样帮助他直到过世。奶奶一生乐于助人,1981年2月奶奶病重,我随父亲回香河看望奶奶。她老人家特意从人群中找到我,并看着我,虽然嘴里说不出话但是我能感受到她的殷殷嘱托。她的音容笑貌留在我的脑海里,鼓励我继续努力学习。最终不负众望考上北京大学—经济系。香河是我第二个故乡。虽然北京离香河不算远,但由于学习、家庭、工作繁忙我有二十年没有回香河了。这次受香河文化馆馆长周景峰之邀参加张杰臣老师的新书发行仪式有幸再次回到香河。二十年后的香河变化之大使我找不到印象中原来的香河,宽敞笔直的街道,高端大气的文化设施,天蓝气清四野碧绿的环境,就连街边的公共厕所都是一样的干净整洁。我相信《淑阳风物》的出版是香河政协文史工作发展的一个崭新节点,这本书留给香河当代人无限的精神财富,也必将激励我们在新的征程上顽强拼搏、努力前行,不断地传承、光耀、发展更加美丽的香河。我经常教育我的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就像我在新书发布会上所说:“祝愿:香河的发展越来越好,香河的人民越来越幸福!”发布会花絮
柴老师致辞
苏国元,李艳春,段桂玲分别发言赠书仪式
文字李艳春 摄影曹宏林 刘立昌 周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