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寺与妙严公主的拜砖

文摘   2024-11-14 00:02   河北  

每周最佳摄影作品分享

 香河县老促会一行四人由副会长王新同志带队来到东梨园村——香河县第一个党支部所在村,走访香河县第一个农村党员于德恒的儿子于广银同志,听他讲述那过去的故事,一幕幕仿佛就发生在眼前,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那段峥嵘的岁月。

摄影周景峰  

“潭柘寺”距京城四十公里,坐落在门头沟的群峰环抱中。寺院原称“嘉福寺”,始建于西晋愍帝建兴四年(316年),为北京最早修建的佛教寺院。武则天万岁通年(696年),佛教高僧华严来到败落的嘉福寺,用手中一块布毯施法抛出,在其附近化缘得到一块地重修、扩建嘉福寺。因寺院后有两股泉水在龙潭汇合后流经寺院,故此华严大师将嘉福寺改称“龙泉寺”。

潭柘寺山门

潭柘寺是寺院的俗称,名称最直白的解释是因寺院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名潭柘寺。有人说因新建寺院的地方由一毯化缘所获,所以民间称其为“毯遮寺”,如此流传演变为潭柘寺。寺院几度整修易名,层有“大万寿寺”、“嘉福寺”、“龙泉寺”、“岫云寺”等称谓,但民间始终称其为潭柘寺。

元世祖忽必烈的三女儿——昌国大长公主茶伦,曾是叱诧风云、随父征战南北打天下的女将,父亲做了开国元勋,自己成为尊贵的公主。夜静更阑,思过半矣,自身与父亲在战乱中不免犯有杀戮罪,故决意远离尘世出家到潭柘寺为尼赎罪,法号“妙严”。茶伦公主每日诚心正意在观音殿内跪拜礼忏诵经,日久年深竟把殿内的一块铺地方砖磨出了两个深深的脚窝,即妙严公主的“拜砖”。妙严公主在寺院圆寂后,其墓塔立于“高僧塔院”。

塔檐下雕刻“妙严大师之塔”

明释真可《妙严公主拜砖赞》对妙严公主及其拜砖做了详述:“顶礼道人双足迹,身毛不觉忽俱树。无始懈怠习顿除,觉天云迸精进日。我想斯人初未逝,朝暮殷勤礼大士。心注圣容口称名,形骸屈伸安可计。积日成月月成时,积时成岁岁成劫。如是积渐难尽言,水滴石穿心力至。辟如千里如初步,又如合抱生毫末。以踵磨砖砖渐易,砖易精进犹未止。砖穿大地承足底,地穿有时人不见。我独了了无所疑,因之耿耿生悲泣。愿我从今顶礼后,精进为足践觉地。境缘顺逆汤泼雷,又如利刀破新竹。迎刃而解触热消,在在处处常自在。又愿见闻此迹者,刹那懈怠皆冰释。”为颂扬妙严的虔诚精神,明孝定太后曾将拜砖隆重迎到皇宫供奉,后几经辗转回归潭柘寺观音殿珍存至今。妙严公主在潭柘寺出家的故事因此广为流传。

有人说,茶伦与苏州孙姓男子成婚后出现了感情危机,因婚姻不幸而出家,遂将住宅改建为“妙严尼寺”,茶伦以寺为名,成了“妙严公主”,信女们尊称为“妙严娘娘”,苏州因果巷后园中的妙严尼寺遗址立有妙严墓碑。其实,茶伦的丈夫是蒙族人帖监干,显然苏州有位“孙驸马”的传言与妙严公主无关。

塔林院内的妙严塔

潭柘寺规模宏大,具有多座殿堂,香火旺盛誉名于世,历代多位皇帝到寺进香礼佛题字;现今寺前的牌坊前匾“翠嶂月泉”、后匾“香林净土”和山门洞上“敕建岫云禅寺”为康熙亲题。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四十二岁的蒋介石先生也曾专程到寺院膜拜进香。日本无初德始、裕仁天皇的女婿大谷光瑞、东印度底哇答思、西印度连公大等人均曾到此学习佛法。

妙严公主拜砖

1950年潭柘寺辟为古迹公园,当时清第二十代住持茂林和尚在寺内修行,后被安置他处。1956年,朱德视察潭柘寺时修建了直通门头沟的公路。1965年,笔者在医学院毕业前夕参加京郊农村社会活动(四清)期间,因寻访工作到潭柘寺乡,顺便走进无人看管的寺院,当时寺内一片荒芜,但对妙严公主拜砖、流杯亭、石鱼、龙潭等留下了深刻印象。还有诸如“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潭柘寺的和尚数不清”、“能容十石米的大锅”、“吃柘树皮怀孕”、“帝王树”等说不完的故事。

由于寺院撂荒多年,加之远离市区,专程前往者屈指可数,直至1977年恢复宗教活动,莅临者剧增。当今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寺院内外柘、柏、娑罗古树遍布垂荫,已成为信徒仰慕和观光游览的胜地。


文字王久成 


作者简介王久成,男,1966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自幼喜爱文字创作,青年时期步入医学领域,先后于1967年和2004年参加了卫生部第一批和第十批医疗队到甘肃巡回医疗和义诊,在山区和农村工作二十年,曾任多家杂志特约通讯员、栏目撰稿人、审稿人、编委、特约顾问编委等,发表杂文和短小说50余篇,代表作品《万能医生的岁月》。



香河人身边的便民服务专家












潮白摄影
文化香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