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最佳摄影作品分享
香河县老促会一行四人由副会长王新同志带队来到东梨园村——香河县第一个党支部所在村,走访香河县第一个农村党员于德恒的儿子于广银同志,听他讲述那过去的故事,一幕幕仿佛就发生在眼前,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那段峥嵘的岁月。
摄影周景峰
渠口镇的大集我经常光顾。一天,我在集上闲逛,发现不远处聚拢着一群人,熙熙攘攘,围得密实。以为来了耍猴的,其实这么多年早已不见耍猴的来。我左躲右闪鱼贯穿梭,很快走近这群人。到底发生了何事?我急不可耐的分开人群挤了进去,一眼便见到人群中央站着一位老者,是我的熟人马叔。七十来岁,梳个大背头,戴着一副大墨镜,蓝色上衣敞怀露出白衬衣,下身穿蓝色灯笼裤,足蹬牛皮底云头布鞋,像影视剧中民国人物,他正与一个卖笛的人吵吵。卖笛的是个中年人,外地口音,普通话一字一顿说得很不利落。肩上背个褡裢,胸前这兜装的是笛子,长长短短,小半截露在袋外。后兜装的是葫芦丝,彩绘葫芦那端露在外边,十分招眼。我和老马对视了一眼,他和卖笛人说得起劲,我根本插不上话。老马对卖笛人说“来,你吹,我捏眼儿,我看看这笛子响不响。”老马双手捏住几个笛孔,卖笛人一吹,呜呜地飘出音儿来。老马赶紧说,“你这嘴不错呀,这破竹管子竟能吹出音儿啊。”然后老马又换了一种方式,“来,我吹,你捏眼。”老马将唇对准吹孔用力吹,卖笛人捏孔弹指,也出了调调。真是应了那句古话“有吹笛的,有捏眼的。”老马说“这怎么弄呀?笛子买到家我也不会吹呀。要不把你的嘴和手借我用用?”老马的言语过于诙谐,卖笛人只能摇头尴尬的笑笑。见状,我赶快打断老马“马叔,又开玩笑了,别人的嘴和手怎么借呀!”老马也绷不住扑哧乐了“小王,我和他开玩笑呢。那你说我怎么弄。我家俩孙女儿一孙子,原先有一根笛子,仨孩子没少因为抢笛子打架。今天正好碰见卖笛的,我要满足孩子,每人一根。”我说“那就好好买呀!”老马又对卖笛人说,“我要两根,挑好的给我。”这时围观的人越聚越多,堵满这条街。卖笛人挑两根递到老马手里,老马只是顺线看看直不直,这与吹得响不响无关。老马说“我就看你的实在劲儿。”卖笛人说“这是最好的。”老马说“行,就这两个吧,把笛膜贴上,再试一下”。老马又把笛子递回卖笛人手里,卖笛人掏出个小铁盒儿,取出两片笛膜儿贴在二孔上,只吹一句歌试了试。老马说,“不行,每个笛子吹一首歌。”卖笛人无奈,用这两管笛各演奏了一首歌曲,非常悦耳,大家立即鼓掌,可见卖笛人功力十分深厚。老马说“你这笛子最低价多少钱?”卖笛人说“二十元一管。”老马说“三十块钱俩”。卖笛人说“不要划价,这是最低价,利润很薄的。我坐火车、倒换汽车来这里,几千里路,要住店吃饭,家里还有老人和孩子要养……”老马说“不行吗?我不买了。”卖笛人说“买不买无所谓,我的笛很好卖的”。老马嘴上说着不买,却攥着笛子不撒手。又说“不行,你是不是拿次的笛子给我,再试几个。”卖笛人只得又从褡裢里抽出笛子贴笛膜再吹,一连试了三管。卖笛人水平不一般,根根吹得很好听,此时掌声此起彼伏,弄的老马也不好意思了,卖笛人问老马要哪个。老马为买两管笛子,着实把卖笛人折腾一番。我对老马说“差不多得了,哄孩子的玩具,较什么真儿啊?”老马说“干啥去呀,好容易碰上会吹的,不让他吹会儿?”我说“走吧,回家吧。”老马说“回家,上哪去听吹得这么好的笛声。”我对卖笛人说,“听见了吧,夸你笛子吹得好。”老马付了40元,拿上笛子和我一起溜溜达达离开集市。老马和熟人开玩笑我已习惯,但他对陌生人开玩笑我还第一次见。其实老马不光买笛子是这样,生活中处处幽默不断,这是他随意调侃解闷儿的一种方式。作者简介:王志东,男,香河县渠口镇人。1997年参加工作,担任乡镇通讯报道员多年,热爱生活,经常扑捉琐事于笔端,细说人间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