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博物馆讲座(第42期)中华文明溯源系列学术讲座预告(22)|翟少冬:从刀铲到珠玉——中国早期城市经济的权贵选择

学术   2024-11-21 21:03   北京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科学、考古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同时结合5·18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致力于教育与研究”的主题,进一步发挥博物馆教育、研究职能,开展具有本馆资源特色的教育活动,中国考古博物馆“中华文明溯源”系列学术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做客中国考古博物馆,与观众分享互动,聚焦关于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大考古发现和最新研究成果,为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敬请关注。



主 讲 人


翟少冬


  


2024年11月23日(周六)10:00


  


中国考古博物馆主展馆三层演讲互动区


讲座概要


石器是人类使用时间最长的工具。从200万年前人类出现到新石器时代,石器一直都是社会的主要生产工具。在中国,青铜时代的主要生产工具也是石器。石器以其坚硬的质地,与陶器一样成为考古遗址中出土最多的遗物。因此石器研究对于认识人类自身的演变、技术的进步、人类的活动、区域间的沟通与交流,以及社会组织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磨制石器自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出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直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才完全取代打制石器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工具,这一过程与农业成为主要生计方式以及定居模式的复杂化过程相契合,是人类为适应社会发展做出的策略性选择。作为中国早期城市的代表,陶寺遗址因附近大崮堆山变质砂岩/角岩石料的优势,石器生产的规模很大,不仅生产工具而且生产武器石镞,不仅满足自身消费,而且可能输送到周围遗址,石器生产在陶寺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但从二里头和殷墟的城市布局和有关石器生产的发现来看,随着城市化和文明化程度的加深,城市精英开始更加关注青铜器、玉器等威望产品的生产,逐渐忽视了石器这类日用品的生产,石器生产逐渐在城市布局中消失。


主讲人简介


翟少冬,考古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实验室副研究员,哈佛燕京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和玉石器研究。参与山西陶寺遗址、宁家坡遗址、山东桐林等遗址的发掘。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项目。发表专著Lithic Production and Early Urbanism in China—A case study of the lithic production at the Neolithic Taosi site (2500-1900BCE),并在《考古学报》、《考古》、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reports等中英文杂志发表文章数十篇。


注意事项


当日预约入馆参观观众可直接参与讲座,坐席有限,坐席区坐满为止。讲座活动期间请勿穿行,活动区域临时封闭,参观四层请由扶梯、步梯上下行,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编辑:拾 壹
校审:初 言

中国考古博物馆官方服务号
中国历史文化展示中心微信订阅号

中国历史研究院
中国历史研究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