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探科教创新发展之路
第五届项目式学习全国论坛科学分论坛
12月1日,第五届项目式学习全国论坛科学教育分论坛在北京亦庄实验中学隆重举行,众多专家学者与学校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科学教育的前沿趋势、实践应用及未来方向。10堂精彩案例展示、3大主旨演讲,生动呈现了项目式学习在科学教育中的创新应用。
“这个架构太有意思了,没想到你们小小年纪就能做出来,还做得这么好!”在活动开始前,我校项目化研究小组的学生们向到场嘉宾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赢得广泛赞誉。
△左滑查看各项目组学生展示
01
△赵宇菲老师
我校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院长赵宇菲在开场致辞中详细介绍了学校的课程体系创新成果。学校构建的分层分类选课走班模式涵盖理科、人文科学分层课程,艺术、综合实践分类课程及特需课程,如高端项目研究课程、游学课程等,旨在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提供全面个性化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色课程群在连接学校课程与科学研究、拓展学生社会职业生涯规划以及提供真实情境学习机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王佳怡
我校课程院项目式学习负责人蒋锐老师以《探索·实践·创新:项目式学习在科学教育中的落地生根》为题进行学校课程整体介绍,将其分为萌发、探索和体系化三个阶段。蒋锐老师还阐述了科学教育项目化实施的三种形式及其支持机制,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达成科学教育目标。“老师,相信您一定能培养出科学家的!”蒋老师以学生评价留言作为结尾,与各位教师共勉。
△蒋锐老师
02
多学科教师分享了项目化学习成果。
我校地理教师崔旭辉介绍了《我在亦中“种太阳”之“光阴舵手”》项目化学习实践活动,包括太阳能应用与日晷改造等低碳理念探索,围绕太阳相关知识开展的系列学习活动,同时也对项目统筹等方面进行反思与展望。
△崔旭辉老师
我校物理教师刘晓杰分享《绿色骑行,电能满仓》项目,该项目在零碳校园理念下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设计储能自行车模型,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创新迁移与实践应用能力,团队还对项目未来改进提出设想。
△刘晓杰老师
我校语文教师孟杨慧带来《践行低碳理念,活化古建IP》项目,结合低碳理念与语文教学,引导学生用环保材料制作古建文创产品,发挥学生创造力,强调跨学科学习与学生本位,学生在项目中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意识。
△孟杨慧老师
我校生物教师王颖介绍了《‘桥’见亦庄——凉水河上的桥梁工程设计》项目,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了解桥梁知识,完成从调研到设计方案比选的全过程,克服诸多挑战,提升综合能力。
△王颖老师
五名初二学生基于交通需求和成本效益,采用了创新的设计理念和颜色搭配,介绍了两座桥梁设计方案。还提到了如何面对项目式学习中的挑战,包括学习CAD软件、解决时间和材料限制。此外,同学们还分享了桥梁承重实验的成功案例,展示了学生的创造力、跨学科知识的应用和社会责任担当。
△项目小组同学们侃侃而谈
昌平区回龙观中心小学的王俊娜老师展示“逐光:以云相约,共研共学”案例,通过云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兴趣与探究能力,活动从二年级学生对云的自然疑问开始,经历感受自然、古今探索、重点分析等阶段,学生通过记录、观察、阅读等方式,深入理解云的形成与变化,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
△王俊娜老师
该校王驰老师分享《融合科学与数学,打造校园天气生活指南》项目,该项目涉及数据分析、观云预测天气、研究自然现象与温度的关系等多个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融合多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根据天气变化选择穿着,学生不仅学习了科学知识,还锻炼了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表达沟通能力,展现了科学探索的勇气和热情。
△王驰老师
我校数学教师许莹介绍《数据赋能洞察电力能耗,精准实施引领低碳校园》,通过数据分析解决校园电力浪费问题的项目化学习案例,培养学生节能意识与创新能力,推动学校节电措施实施,获得学校支持与学生广泛参与。
△许莹老师
我校化学教师赵伊曼分享了《化学筑梦,金属铸礼》项目,初三学生为学校建校11周年设计并制作金属纪念币,融合多学科知识,提升综合素养,传播校园文化,项目实施过程全面且成果显著,同时也进行了评价反思与未来规划。
△赵伊曼老师
我校地理教师殷晴讲述学生在西南喀斯特地区开展的“喀斯特探秘——生态与发展的平衡”项目,通过多元学习方式研究该地区生态与发展问题,提出可持续方案,提升学生地理学科素养与人际协调观。
△殷晴老师
来自人大附中朝阳学校的王瑞芳老师以“光电效应”为例分享项目式学习方法,通过分阶段任务提升学生物理学科能力,培养质疑与实践精神,提高学习积极性与问题解决能力。
△王瑞芳老师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课程研究院院长戴志容博士展示灯彩校本课程开发案例,介绍灯彩博物馆与课程体系,课程设计遵循学生为中心、跨学科整合、强调实践操作等原则,并通过跨学科工作组的组建、问题导向的主题确立、素养导向的目标设定、基于项目的内容构建、问题解决的课程实施以及过程与结果兼重的评价体系,呈现综合实践导向的开发模式。
△戴志容博士
03
在主旨演讲环节,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中心小学高欣蕾校长以《“葵园大科学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考与实践》为主题,探讨了未来教育发展方向,强调科技与人才培养重要性,提出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高质量、多样化与实践性,突出科学教育核心地位,培养学生创新与全面参与精神,构建大科学教育体系,整合跨学科资源,丰富课程与活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与自我表达能力。
△高欣蕾校长
北京市第二中学高凯老师着重强调了新技术在科学教育中的推动作用,认为应聚焦培养具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通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结合新技术激发学生兴趣与创新精神,展示多个课程案例体现新技术赋能教学与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
△高凯老师
北京师范大学高潇怡教授在会议总结演讲中,反审项目式学习背后的学习观,强调应聚焦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实现深度理解与跨学科连接,反对模式化教学,倡导基于认知挑战和学生问题导向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思维活动与能力培养,包括论证、解释、推理等高级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和洞见,同时阐述项目式学习设计的关键要素,包括关照学生知识基础、设定合理目标、选择合适主题、注重知识整合与评价过程证据等。
△高潇怡教授
本次论坛全面深入探讨科学教育与项目式学习,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宝贵经验与方向指引,与会嘉宾深入探讨并分享了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实践应用、新技术赋能及项目式学习设计与评价优化的经验和见解。
我校聚焦学生创新思维和高阶能力培养,推动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的教育改革,打破传统学科界限,通过真实世界问题导向的项目,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批判性思考、问题解决及团队协作能力。未来,我校科学教育将继续秉持创新与实践理念,融合多学科知识,借助新技术提升教育质量,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推动我国科学教育事业不断迈向新高度。
媒体中心出品
采编:杨镝霏
审核:赵宇菲 蒋锐 张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