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万花筒”——作为一个“专家”去认识世界,改造现实。我们能以一个专家的视角去研究问题吗?我们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有办法去影响我们的周围世界吗?答案是肯定的。
小学段期间初一年级年级同学进行了“职业万花筒”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每位同学都会“变身”成为一个职业领域的专家,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去解决一个真实的问题。“职业万花筒”课程于2022年开创后,同学们体验了不同职业领域的专家角色。本次“职业万花筒”初一年级小学段课程开设了9个不同的角色。由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其中的一个项目化活动参加。
每个项目化学习项目都有着真实问题的驱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的设计助推着同学们与真实世界进行链接,启发他们思考和改变周边的环境。
“北京亦庄实验中学2024级初一年级2025年4月21-25日需要进行为期五天的游学,现在需要启动游学方案的制定和游学课程的设计。经过竞标票数前几位的路线课程设计经过安全性评估后,将会接受教师指导并被实际采用。2025年4月北京亦庄实验中学初一年级第二次的游学线路和课程将会在大家的设计中诞生。”
同学们化身文旅公司的工作人员,进行前期调研、路线比选、路线规划、景点选择,结合跨学科的知识进行游学课程的设计,最终形成竞标书并进行现场竞标。11月8日,整个游学公司项目团队参与了2025年亦庄实验中学春季游学的第一轮竞标,由教师、学生和家长组成的评委严格按照竞标量规对个小组进行评标,最终八个公司脱颖而出。他们分别是:北京KEC的“哈尔滨”线,青春研学社的“科技合肥”线,心心相印的“大连”线,“玩”中“学”的“山西大同”线,相机文学的“郑州洛阳”线,小旅行家的“洛阳”线。
经历了“我是文旅公司——亦中游学我来定”后,同学们的统筹规划能力、跨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有了提升。由他们设计而成的游学线路和游学课程。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成为推动世界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如何在生活中说英语、用英语,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是英语教学的内涵。
亦中丰富的社团是校园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英语社团招聘集市就是通过学生了解社团、创立社团、开展社团等实践活动,一方面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用英语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学习英语提升英语语言素养。
“如梦之境”英语戏剧社、“亦中之声”英文歌曲社团、“朗读者”英文演讲社、“会声会影”英语配音社……学生化身英语社团的创立者和参与者,在英语社团招聘会的实际情境中进行语言的运用。在这样的项目化学习中,英语为同学们提供了多元的文化视角,成为了同学们认识真实世界和艺术世界的工具。
宣传组精心打造海报与文案,多渠道推广;表演组刻苦排练;剧务组全力筹备道具服装,有序推进活动筹备。
临近展演,各小组全力冲刺,海报精彩呈现,排练与彩排紧锣密鼓。
正式展演时,亦馨剧场中戏剧社经典演绎、歌曲社悠扬演唱、演讲社自信表达、配音社创意配音,节目精彩纷呈,充分展现同学们才华,也在交流互动中锻炼英语能力与表演技巧,收获友谊与成长。
在活动现场招募环节,各社团于百米长廊各显神通,招徕成员。
本次活动中,同学们体验中外文化交融,领悟英语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更在团队协作里明晰责任担当,感受团队力量之珍贵。这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更是品德与素养的磨砺,充分体现学校实践育人理念,引领学生走出课堂,在多元实践中丰富自我、追求卓越,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桥梁是人类智慧与工程技术的结晶,小学段期间,亦中的学子采用最不起眼的材料——纸张,来挑战这一古老而伟大的工程。
部分同学选择加入这次充满挑战与创意的“筑梦凉水河:我心中的纸桥创意设计”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同学们成为了桥梁设计师,通过团队合作,运用所学的物理、数学和技术知识,设计并制作出一座既美观又具备强大承重能力的纸桥。
学生分组共同探索桥梁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力学原理。只见大家化身“专业人士”:研究不同纸张的物理特性,了解它们如何影响桥梁的强度;探究如何测量桥梁的高度、宽度、跨度以及桥身的长宽比例、桥墩数量与比例等关键数据;同学们还需要思考如何设计出一个既稳定又能承受最大重量的纸桥结构。
经过理论学习、设计蓝图、制作模型和承重测试等一系列子任务,同学们“过五关斩六将”,逐步将他们的创意变为现实。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学会了如何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团队合作并相互支持,如何面对挑战并勇于创新。
为了丰富百草园的植物类群、植物种类、布局设计以及观赏体验等,亦中的学子们对百草园进行优化 改进,使其包含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等多种植物类群,打造一个更加多元化、生态化的绿色空间。
同学们化身“园林规划师”,设计出一套科学、可行的种植方案,旨在丰富我校植物园的植物种类,提升其生态价值和教育功能。
只见同学们在百草园间忙于测量和计算,身影穿梭在百草园的树影中。为了优化植物种植的方案,同学们自主探究不同植物的习性……学习成为同学们感兴趣的改造世界的手段。
回顾整个项目化学习的过程,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更是团队合作、创新思维、问题解决等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这次经历将成为我们宝贵的财富,激励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探索未知,创造美好。
“体育教练员”项目化学习围绕科学设计体育锻炼方案展开,旨在根据个体差异(如身体状况、年龄、性别和运动目的)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通过跨学科合作——融合体育、生物、化学和信息技术,学生们深入理解了运动对心肺功能、新陈代谢及心血管健康的积极影响,并认识到运动与饮食结合的重要性,为初一新生量身定制了锻炼方案。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分组协作,进行内容设计、资料搜集与数据验证,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团队成员发挥各自特长,热烈讨论并优化方案,培养了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答辩环节中,各小组以多种形式展示了研究成果,教师们进行了点评和互动,深化了学生对科学锻炼的理解。最后表彰优秀成果,激励更多同学参与科学锻炼。
“我是传媒记者,带你走进课堂之外的老师”项目式活动中,各小组同学表现优异。历经了确定采访对象、打磨访谈提纲、进行采访并记录、撰写访谈记录与新闻稿、总结反思、小组汇报等一系列活动,每个小组都展现了教师们课堂之外丰富多彩的形象。让我们跟随小组报道,走近课堂之外的老师吧——
陈冉冉老师说,先农坛的伙食在国家所有体工队中,是数一数二的。在食堂吃饭的时候,他们会遇到不同项目的运动员,所以关系都很好。
陈冉冉老师认为,她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2009年夏天,外面天气瓢泼大雨,但是教练还是依然让她们出去训练,队员们很享受这样的感觉,很开心。她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成长。
陈冉冉老师说,除了足球,滑雪、打游戏也是她独特的消遣方式。她很享受和朋友一起娱乐的时光,这样也让友谊的纽带更加牢固。
陈冉冉老师觉得,运动员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偶像。队员们会把励志的运动员当成自己的偶像。陈冉冉老师喜欢C罗,因为她觉得C罗非常的自律,所以她想把C罗当成她的榜样。
这次采访让我们看到了陈老师不一样的一面,从训练到偶像,从偶像到爱好,都体现了她独特的一面。我们更是明白了,一个足球队员的炼成,需要付出许多的努力,中间也会有许多的欢乐。就像陈老师所说的,有开心的时候,也有痛苦的时候。在学习的时候,我们也会像她一样,时而开心,时而痛苦,但只要坚持,没什么不可能。
徐星星老师在初中阶段的假期期间,学校遭到暴雨,教学楼倒塌。政府提供了三个学校供同学们选择,出于对知识的渴望,她选择了三个学校中最好的学校,但是距离她家很远。父母没有时间送她上学,她便开始学习骑自行车上学。在一次上学的路上因为她非常着急,所以骑自行车摔倒了,尽管很疼,但她并没有放弃上学。徐星星作为转校生,老师对她很关心。将图书馆钥匙交给她,让她在课余时间能阅读更多书籍。
在初中阶段徐星星老师在学校自主建立了环保小队,召集同学们每天一起捡垃圾,用可回收物品卖钱,给学校捐物资,给社会做贡献。在她没日没夜的努力下和老师的帮助下,她考上了全省最好的高中。
在高中生活中她依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农工生活调查,反馈给政府,给贫困山区的同学们和学校捐书,捐物资。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她发现自己很难适应高中生活,在经历了一段挫折后,她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她发现自己更适合学习文科,于是在她选择理科的情况下她毅然决然地转了文科。后来她发现了自己对文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富有语文方面的天赋。她在高考那年取得了全省80多名的成绩,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由此开启了她的大学生活。
因为徐星星老师对语文充满兴趣,并有着文学类天赋,在毕业后她选择来北京亦庄实验中学担任语文老师。她喜欢在教学中与孩子们相处,享受教学过程。
在授课时间外,徐星星老师喜欢读书、跳舞、画画、唱歌、旅游、听歌等一切能让她放松、愉悦的事情。在学校看似严格的星星老师,其实十分活泼开朗。
亦中同学们都觉得张东一老师和蔼可亲,教学风格有趣,但对他了解比较少,我们今天就带大家走进张东一老师。
他的爱好是打羽毛球,踢足球。被同学们称为“男神老师”。
张东一老师是十一学校的“六年老玩家”,从初一一直上到高三,毕业于人民大学环境工程系,是我们的化学老师。他说:十一学校是他的母校,他很喜欢他的老师,也很喜欢老师这份工作,所以毕业后选择当老师。因为他在十一上学的时候很快乐,他也想把这份快乐传递下去。
在上中学时,张东一老师加入了足球队。为了迎接不久的足球比赛,每天刻苦训练,从五点一直训练到八点。即使这么刻苦的训练,可结果却还是输给了清华附中,获得了海淀区第二名。他从中理解到了,努力不一定成功,接受现实发现问题,多改正,才能获得成功。
张东一老师在食堂的选择上也有独特的见解,他最喜欢的吃的就是淮南牛肉汤和面条。可是因为太远,神秘又美味的一食堂张东一老师从来没去过,他也非常想去尝试。
在其他老师口中得知,张东一老师也很热爱生活,他买来了一台咖啡机放在家里,后来他把它放在了四层教师休息室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每天早上他都会磨好咖啡,分享给其他老师。
图文 | 刘奕楠 杨思涵 尹瑞欣 王诗淇 白京让 陈嘉琪 李雨桐 卢悦涵 陈思坤 张祎霖 孙晨阳 毕远晗 秦懿 丁睿哲 王思晗 涂尚琪
编辑 | 卢悦涵
“我是中轴线文旅推官”项目式学习共有70多名初一学生投身其中。该项目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北京中轴线这一新晋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
活动特邀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并将学生分为三个团队,每队再细分为模型制作、讲解、Vlog制作和宣传方案四个小组,通过多样化的实践形式开展学习。
学生们通过制作7.8米长的中轴线模型、撰写解说词、拍摄记录视频、设计宣传方案等形式,全方位展现北京中轴线的文化魅力。
项目化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还让他们深入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兼容并包、多元统一"的精髓。
本次项目化学习的任务是宣传北京中轴线,北京中轴线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的缩影,是中华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杰出范例,展现出中华文明强大的生命力和延续。中轴线上的建筑形成了“东西对称”的棋盘式格局,诉说着泱泱华夏的传奇,也体现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通过亲手制作模型、撰写解说词我们感受到了先祖们的智慧结晶,整个学习过程仿佛是一场与祖先们跨越时空的对话。在这次的项目化学习中,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我参与的项目主题是宣传今年7月刚刚申遗成功的北京中轴线。中轴线由钟鼓楼、故宫、天安门等15个遗产点组成,见证了王朝更迭和北京城演变。我们团队要完成中轴线模型制作、Vlog制作、文案制作和中轴线南延地区文化宣传的任务。我所在的模型组采用纸板和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了15个遗产点模型,看着这些逼真壮丽的模型,让人不仅由衷的感叹华夏建筑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这次项目化学习,我们不仅对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北京中轴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更为自己作为一名华夏少年而自豪。
参与中轴线宣传的项目化学习,通过资料搜集与创意策划,我不仅从多个角度深入了解了中轴线的魅力与历史价值,还学会了如何运用新媒体技术来传承和弘扬这一文化遗产。在长达一周的学习中,我在实践与创新中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能力。这次学习让我意识到,保护文化遗产不仅是我们应有的责任,更是创新与传承的交融。中轴线不仅是一条地理上的线,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我为此感到自豪并深受启发。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制作模型的过程虽然辛苦,但看到成品时的成就感让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本次项目化学习我们以宣传中轴线为主题,不仅了解了北京中轴线的历史,还交到了更多的朋友,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平时的上课不同,项目化学习让我们亲身参与、深度体验。这种经历使得知识深深烙印在我们心中,比我们在传统的课堂学习中收获的知识更加持久、深刻。
通过这种沉浸式学习方式,学生们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锻炼了综合能力。正如学生感言所述,这种学习经历比传统课堂更加深刻持久,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民族自豪感。
“我是建筑设计师——为我校教师设计公寓”项目化学习不仅是一次建筑设计的实践,更是一场全面育人的重要经历。
活动伊始,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学习了容积率、绿化率、建筑图纸制图和标书撰写等基础知识,理解了合理规划空间和创造优美居住环境的重要性。这些知识为后续的设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调查分析环节,学生们撰写并发放问卷,深入了解教师们对户型、公共设施及建筑外观的需求。数据分析显示,单身教师偏好小户型,强调独立工作区和收纳空间;有家庭的教师则需要大户型,重视卧室数量和客厅面积。此外,健身房、图书馆等公共设施以及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也是教师们的共同期望。这些信息为设计方案提供了关键依据。
方案设计阶段,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根据调查结果精心设计户型,确保不同需求得到满足。他们制作了详细的户型图和平面图,并动手制作立体模型,直观展示设计理念。撰写标书时,学生们认真梳理每一个细节,突出方案的优势和可行性,同时制作吸引人的宣传单页。
作品展示环节中,各小组以幻灯片和实体模型的形式展示了他们的设计成果,接受学校老师们的评审。老师们通过投票评选出最佳建筑设计奖、创意实践奖、舒适温馨奖、最美教师公寓奖和团队合作奖等多个奖项,肯定了学生的努力与创新。
最佳建筑设计奖
夏荷馨雅 周昕仪 李锦涵 陈佳音 回云浩 刘昊萸
最佳创意实践奖
郭昊铭 邓锦熙 郭广阳 陈家宇 王子逸
最佳舒适温馨奖
李嘉乐 温羽然 冯晟修 张家乔 王路瑶 刘雨昕
最美教师公寓奖
关依恬 王璟诺 李琬凝 杨锦 胡竞文 耿湙桐 方玉珑
最佳团队合作奖
高梓骐 贾子涵 谢濡沐 杨子奇 杨晟睿 杨颜铭 李承宣
这次活动中,同学们从最初对建筑知识的一知半解,到能够独立完成实用美观的设计方案,学生们的设计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团队协作中学会了沟通、解决问题和时间管理,体验到了跨学科学习的乐趣。这种实践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成长为具备综合素质的新时代人才。
收获与成长
王璟诺
参与“我为教师设计公寓”项目化学习,让我对学习与实践有了全新感悟。从最初对室内设计仅有模糊概念,到最终能拿出一套相对完整的公寓设计方案,这一过程充满挑战与惊喜。
项目伊始,为了了解教师群体的需求与喜好,我们开展了大量调查工作。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收集到了关于空间布局、功能需求、审美倾向等多方面的信息。这使我深刻认识到,设计并非个人的艺术表达,而是要以使用者的需求为导向。例如,教师们普遍希望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备课空间,以及方便收纳教学资料的区域,这些需求成为我们后续设计的重要依据。
在设计阶段,小组协作发挥了关键作用。成员们各有所长,有的擅长绘制草图,有的精通色彩搭配,有的则对空间规划有敏锐的直觉。我们相互交流、启发,不断完善设计方案。期间,也遇到了诸多难题,如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功能的最大化,怎样平衡美观与实用性等。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专业人士,我们逐渐攻克了这些难关。这让我体会到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同思维的碰撞能够激发出更多创意与解决方案。
当初步方案完成后,我们向教师代表进行了展示与汇报。他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让我明白设计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根据反馈,我们对方案进行了优化调整,进一步提升了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回顾整个项目,我不仅学到了室内设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空间布局、色彩运用、材料选择等,还在沟通协作、问题解决、时间管理等方面得到了锻炼。这次项目化学习让我明白,理论知识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它为我今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我对跨学科学习和团队合作有了更深的热爱与信心。我期待未来能参与更多这样富有意义的项目化学习活动,不断探索未知,提升自我。
小学段项目式学习感想
关依恬
为期三周的小学段落下帷幕,紧张充实的考试周,丰富多彩的项目式学习,以及游学活动都成为了美好的回忆。其中,要数项目式学习留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我参加的项目是12-201A建筑设计师,让我真切的体会到了做以为建筑设计师的快乐与忙碌。
我和同组的同学们经历了从相识到熟悉的过程,和他们成为了好朋友,并期待着在下次项目式学习中相遇。大家各有所长,各司其职,合作得非常融洽。项目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组已经高质量地完成了将近一半的工作,这位我们后续的优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老师们也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例如填写我们的调查问卷、对小区规划设计提供建议等等。感谢每一位参与其中的老师。
最后,我非常喜欢学校为我们提供的这一新颖的学习与社交平台,它为我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与同学交往的平台和未来的选择。非常期待下学期小学段的项目式学习活动。
参加项目化学习有感
曲朗辰
说起第二学段前的时光,令我感触最大的非项目化学习莫属了。前两周的项目化学习,无疑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治动。在班会上,各种项目化课程让我看得眼花缭乱——园林设计师、校园记者、英语社.....诸如此类的课程竟让我不知道该怎么选。最终,我还是选了建筑设计师——我为老师设计公寓。
在第一天,我既期待又有点儿紧张。走进教室,教室里只有两三个熟悉的面孔。但是,我很快的适应了新同学,新老师,新环境。就这样,我和我的组员投入了设计的工作中。我们做问卷调查,设计小区和户型平面图,做户型立体模型,写标书和宣传手册。以上的每一项都压在我们的头顶上,让我们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在画小区平面图的时候,我们算了又算,画了又画。但是,就在我们作品要完成的时候,别的小组把我们的设计毁了。我们如同被泼了冷水一样,失去了动能。就在我们哎声叹气的时候,老师走过来,说:“同学们,有哪一次成功不是用一次次失败换来的?只要你们拿笔重画,也依旧能画好。”在老师的鼓励下,这幅小区设计图画好了。
两周前的项目化学习,表面上只是一门课程,可实际上却是让我体验未来的职业,教给我们一些道理。经过这次课程,我感受到了:团结一心的能力,坚持不懈的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我希望学校能继续开展项目化学习课程,让我们体验多姿多彩的人生,拥抱美好未来!
"我是城市文创设计官"项目化学习活动,创新性地将地理知识、历史文化与创意设计相结合,引导初一学生深入了解城市文化。
活动分为三个环节。首先,地理和历史教师带领学生通过视频、讲座等形式了解研学城市的自然地理、名胜古迹和文化风俗。
其次,学生分组开展文创设计,将城市特色融入书签、明信片、手工艺品等创意作品中,有的组设计了展现城市地标的书签,有的制作了反映历史变迁的明信片,还有的开发了传统手工艺品。
最后通过视频短片、投影展示和PPT汇报等形式展示成果并评选优秀作品。
本次文创项目活动顺利完成了,通过这项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给紧张的学习增添了一抹色彩,还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我们组选择的任务是制作南京相关的文创产品,要制作出能体现南京特色的文创产品,首先要了解南京,用心体会南京的历史、文化、人文、饮食等方方面面。在选择文创产品类型时,我们考虑到南京是一个有深厚历史文化的城市,精美的书签是贴切的产品,于是我们首先绘制出有精美图案和文字的书签,接着制作出有卡通图案的切纸,上面有南京众多的美食,其中包含大家都喜欢的鸭血粉丝汤,最后我们用热缩工艺制作出摆件,用来展示南京的知名建筑。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团队协作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优点,有人擅长文字,而有人擅长绘画,通过合理的安排使大家的长处得以发挥,最终顺利完成了项目。
项目化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学习方式,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它去了解各个行业,还能在这样多学科融合的方式中学习到各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地形、标志性建筑等。
我们组做的是鲁迅故居挂坠,它是三层设计,每次的拼接都需要团队合作,锻炼了我们的集体意识。 比如说,有一次中间的小零件(机关)设计中有,可实际上却买不到,大家气馁的同时也在头脑风暴的想办法,而当有人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一一用热熔胶制作一个,再在表面涂上h胶使它和设计中一样光滑时,没有人会为了自己的面子去反驳。大家齐心协力弥补了这个设计上的空缺。
学校的技术教室也能有效的帮助我们学习。技术教室配备齐全,除了些冷门的东西外,什么都有。对项目化学习有着巨大的帮助。
我们组将黄山的各种美食作为素材融入文创产品做出挂件,摆件,冰箱贴等文创产品。我们在制作过程中用到了树脂粘土和热缩片,材料能让颜色变得鲜艳,并且塑造能力强,将黄山美食更好的制作出来,且美食元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
这次我们将黄山的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展示了黄山的新时代风貌和年轻人的文化自信。它们成为了展示黄山文化的重要窗口,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
我在制作文创产品的同时感到自己成长了许多。在头脑风暴的时候,会产生很多不同的方案和想法。它打破了我们的常规思维,让我们更有兴趣,并让方案更完善且更有创意。在完成文创产品后会感到非常有成就感且为自己感到骄傲。
文创设计的项目式学习,不仅是对城市地理历史文化的学习,更是对同学们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以及表达能力的一次综合考验。通过这样丰富多彩的展示形式,同学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将创意转化为现实,如何将文化价值融入产品设计,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而这场汇报,也成为了他们青春记忆中一抹亮丽的色彩,见证了成长与蜕变。
“职业万花筒”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课程不仅帮助学生提升了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的能力,同时将我们的学习与真实世界以及未来职业建立了链接。同学们认识到了真实世界的多元,是的,我们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自己的领域里发光,做最好的自己。同时同学们还进一步学会了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在碰撞、竞争与合作中学会如何建立和运行自己的“team”,如何与他人更好的合作。这些,都必将成为我们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