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学习方法,通过让学生在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或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不是从项目或活动中开始,而是从期待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核心知识出发。”这些核心知识不仅指向学科能力,还帮助学生认识社会,指向学生在现实世界中的成长。
△左滑查看项目式案例展示
小学段期间,初二年级师生在语文、英语、地理、生物等多个学科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不仅实现了课内外结合与学科融合,也将项目式学习引向了更广阔的维度。
践行低碳理念
活化古建新韵
飞檐斗拱、影壁藻井、屋顶面兽与檐下雕梁,尽显古建迷人魅力。选择语文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同学们全力搜集资料,积极探索文创产品创意,利用家中闲置物品,精心打造独具趣味的古建筑文创周边,用心撰写专业产品介绍,全力备战校园狂欢节。
如今,低碳节能成为时代发展关键理念,环保产品备受瞩目,古建筑保护传承意义重大。校园狂欢节作为展示交流平台,借此次项目,能引导学生聚焦环保与文化热点,培养其环保与文化担当,使其在实践中领悟市场经济规则,为未来踏入社会筑牢根基。
古韵今承 灵感启航
第一天,老师们发放任务单后同学们分组选组长,组长依成员特长优势确定分工,接着大家头脑风暴建筑风格、确定主题元素、绘制设计图并罗列材料清单,为文创产品创作做准备。
匠心独运 变废为宝
文以载情 创意诠释
第四天,文创产品说明书完善进行中,各小组紧锣密鼓,制视频音频,展文创之妙,拟售卖方案、做 PPT,合力为成果展示与销售铺陈,忙而有序,志在必得。
狂欢盛景 文化新章
第五天,经反复研讨,敲定狂欢节售卖方案,PPT 亦大功告成。最终成果汇报时,精美文创、专业说明书、精心策划的售卖方案与精良 PPT 齐齐亮相,团队奇思与努力付出在此刻熠熠生辉。
文创产品展示
△左滑查看文创产品展示
学生感悟
古建壮丽与低碳风尚在文创领域交融,语文项目式学习虽暂落幕,却于心中植下永恒种子。五日见证同学们成长,领悟环保与文化传承内涵,将古建 IP 转化为创意结晶并挖掘其经济价值。期待此经历助力同学们未来续写古建低碳辉煌篇章。
亦中厨韵英语传
课堂馐香创意燃
在英语学科与校食堂联合举办的亦中美食探寻活动中,初二年级同学们化身“营养学家”、“小厨师”、“创意设计师”和“英语达人”,通过推荐餐厅菜品、与食堂师傅交流、课堂制作水果沙拉、以及在家用英文解说拍摄做菜流程,探索健康美食并宣传中国美食文化。
探索健康美食
第一天,同学们在老师的讲解下学习了设计英文问卷的用语、原则和技巧,随后以小组形式设计了一份关于校园餐厅和健康饮食的调查问卷,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用图表呈现了校园美食偏好和饮食习惯的发现。
健康饮食每一天
第二天,同学们正式踏入了健康饮食的实践课堂。大家从营养学的基础知识出发,深入探讨了一日三餐的健康搭配,将理论转化为精彩的作品。
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学习并用英语热烈讨论了一日三餐的营养搭配,从早餐粥到西式沙拉,制定了包含健康理念的英文“营养餐盘”。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之前学到的营养饮食英语表达融入海报设计,并在教室长廊展出,使长廊瞬间变身为“美食艺术馆”,吸引了众多目光。这一天,他们用英语、创意和双手呈现了一场“健康美食”的盛宴。
厨艺比拼
第三天,同学们在亦中食堂厨师的指导下,参与了一场特别的“美食课堂”,学习了几道受欢迎菜肴的制作过程,从拉面到披萨。厨师们边示范边讲解,同学们则用英语进行采访和记录,课堂变成了热闹的“美食实验室”,体验了从学习到实践的全流程。
同学们用英语完成菜品制作流程稿并小组内分享,成为“健康美食推广大使”;当晚,他们挑战为父母制作营养美食并用英语记录过程,传递爱与分享的理念。
镜头下的亦中美食
第四天课堂上,学生们首先展示了前一天的作业:用英文制作的为父母准备健康美食的视频,内容生动有趣,获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随后,学生们开始了当天的核心任务——录制“亦中健康美食宣传视频”。他们利用之前收集的素材,精心撰写脚本、设计拍摄方案,力求完美展现校园健康美食。最终的视频以优美的校园风光和丰富菜肴为背景,用中英文双语传达健康饮食理念,展现了学生的创意与表达能力。
成果展示
为期一周的项目式学习在满满的成就感中迎来最后的成果展示课。同学们运用所学营养知识,亲手制作了水果奶昔和沙拉,并用流利的英语分享作品的创意与健康价值。课堂上掌声不断,气氛热烈,展现了他们一周的学习成果与收获。
本次项目式学习,使得同学们英语口语与书面写作获全方位提升。跨文化沟通训练助大家自然表达观点,营养学、统计学融入让学生领略学科交叉魅力。活动使同学们能用英语讲美食故事,体会健康生活重要性,诠释知识与生活结合。“英语 + 健康饮食” 课堂虽落幕,但带给学生的成长与思考会延续,期待同学们用英语讲更多精彩故事。
“英”雄会决赛
“拼”星途璀璨
灯光聚焦,心跳加速,英语单词拼写决赛的精彩序幕就此拉开!历经初赛与复赛的重重考验,33位英语小侠客们荣耀会师决赛圈,在舞台上一决高下。是究竟谁能精准掌控单词笑傲赛场,谁凭超强记忆与技巧夺冠?让我们紧跟节奏,见证这场巅峰对决,领略学霸风采魅力。
即时淘汰赛
33名选手依次听音拼词,拼读正确的选手回到座位,拼错即被淘汰。选手按照复赛成绩顺序,每排11人在舞台中央坐好。
舞台之前,麦克风矗立。选手依序登场,背对屏幕而向观众,进行单词拼读。其侧之屏幕,倒计时清晰可见。单词皆朗读两遍,播毕,选手获五秒作答之时限。三位评委老师评判,若拼读无误,便可安然归座;出错者遗憾离场淘汰出局。
每位学生可场外求助一次,用时需在 5 秒内喊出求助同学名字,对方也得 5 秒内作答,其答案即选手答案。台上剩 12 名选手时,游戏结束。
观众互动PK赛
主持人选择两名观众上前参赛。难度控制为八年级上册词汇。若无人举手将由主持人从教的班中随机选取两名幸运观众。
两两PK赛
2名选手抽签1-12号码,按照1号和2号配对的方式搭配成六组。每组用天学网的比赛方式,看中选英拼单词PK。
“单词魔法师”角逐赛
6 名选手两两自由组队,每组 2 分钟,一人用英语或肢体动作描述词语让另一人猜,描述不能用相关词。答对最多的组进 1v1 车轮战,最终胜者为 “单词魔法师”。
颁奖时刻
单词魔法师
李京宁
一等奖
原雅菡 张雅涵 曹禾子
史笑宁 王欣然
二等奖
姚凯博 李峥冉 吴致远
张海宁 亓泽霖 干 雯
三等奖
陈嘉琪 刘楚翘 郝清扬
卓奕嘉 赵晨凯 陈艾琳
谢礼隆 王漠北 方赞皓
李亦晨 吕逸航 赵月菡
周孝珍 郭雨菲 刘含章
唐艺嘉 刘丞芮 王子轩
张宸彬 金珠蒽 尹玉霖
智慧养蚕
四季如春
在秋意渐浓、落叶纷飞的时节,初二年级的同学们在北京寒冷干燥的秋冬条件下,为应对蚕宝宝面临的低温和干燥挑战,在生物组老师的指导下,启动了智能化养蚕项目,旨在降低死亡率、提升蚕丝产量,为蚕宝宝打造一个四季如春的温馨家园。
项目导入与研究
项目首日,于瑞雪老师介绍了项目背景、任务和时间安排之后,同学们自由组队,广泛查阅各种与蚕相关的资料,撰写蚕宝宝生长条件的报告。
编程与设计
技术学科老师为大家讲解了编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之后同学分组进行智能化养蚕装置设计,大家展开讨论,在纸上勾勒出心中的理想设计,编程组的同学负责编写温度和湿度控制的程序。
装置组装
同学们依据设计草图,亲自动手组装养蚕装置。大家化身小工匠,手持工具,小心翼翼地将一个个零件拼接在一起。遇到材料短缺的情况,老师帮助同学寻找材料。
可行性测试
在对装置展开测试,不断调整和优化。在迭代优化的过程中,他们的技术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最后一天,同学们以小组形式进行项目汇报,进行成果展示。
各小组展示设计草图、组装记录、试验情况、反思及展望,成果尽显同学们努力与成长。台下同学认真聆听,不时提问、提建议,现场气氛热烈融洽。点评讨论中,同学们思维获拓展,对智能化养蚕理解更深刻。
科学探索
同学们通过深入研究蚕的生长条件,对蚕的生物学特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观察蚕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科学的思维方式。
技术创新
生物学科与技术学科联合进行跨学科研究,同学们学习编程基础知识,自主编写温湿度控制程序,成功实现养蚕装置的智能化。他们运用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科技,为蚕宝宝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同学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实践操作
从设计图到实物组装,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们学会了使用各种工具,掌握了组装的技巧和方法。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技能水平,更培养了耐心和细心的品质。
问题解决
在装置测试与优化的过程中,同学们充分展现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面对各种问题,不畏惧,不退缩,积极思考,勇于尝试。他们通过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结果等一系列科学方法,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参与项目的同学们感慨,此次活动不仅激发了他们对生物学和工程技术的浓厚兴趣,还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共同查阅资料、讨论方案、解决问题,他们的友谊加深,知识与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这次经历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对未来充满信心与期待。
我在亦中“种太阳”
光阴舵手献力量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背景下,推广低碳环保生活方式成为时代的需求。如果你是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组成员,如何结合太阳活动和地球运动相关知识,设计一个日晷,使其具备实用功能、传递低碳理念、彰显校园文化?
实施策略
实施过程
成果展示
“日”出东方识太阳
“晷”根结底探原理
“晷”丽多彩绘手稿
“晷”斧神工塑造型
结项作品展示
学生感悟
本项目旨在通过设计并制作一个日晷计时器,响应环保号召,减少电子钟的能耗,为“低碳校园”贡献力量,同时,融合地理知识与技术设计,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其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最终目标是设计并安装一个既实用又具有学校文化特色的日晷,成为校园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图文:初二年级师生
编辑:胡晓瑞 赵婧怡 杨镝霏
审核:刘正峰 张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