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给大家带来今天的微课:“勿忘历史,砥砺前行”。
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大肆进行侵略行为,利用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主张将自己的势力一直扩张到华北地区,民族危机日益严重。1935年五六月间,日本侵略者密谋策划,在天津和河北等地制造事端,并以武力相威胁,先后迫使南京国民政府接受达成了“何梅协定”和“秦土协定”,把包括平津在内的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奉送给日本。
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积极策动所谓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策划成立由其直接控制的傀儡政权,全面在华北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时人道:“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激起北平各阶层人民的极大愤慨。在1935年的12月9日。有数千名学生自发走上街头,进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
1935年12月9日凌晨,广大爱国学生的抗日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校学生举着大旗和标语,分别朝着新华门进发。随着游行队伍的行进,示威活动遇到军警的阻拦和袭击。同学们不畏强暴,高呼抗日救国口号,继续前进,队伍也越来越壮大。北京大学的许德珩、中国大学的吴承仕等教授和当时在燕京大学任教的斯诺夫妇也参加了游行示威。国内外许多报社的记者随行采访。队伍经西四、护国寺、地安门、沙滩抵达王府井大街时,已扩大到四五千人。王府井大街南口布满了军警,挥舞皮鞭、木棍,抽打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同学们与军警展开了搏斗,当场有数十人被捕。在国民党当局的镇压下,游行示威队伍被冲散了。在接下来几天的罢课、游行等爱国斗争中,数名学生被捕入狱,千名学生受伤,但这些学生们的付出得到了积极的响应,各大学校学校联合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全国学生纷纷响应,开始组织爱国斗争。一时间,大江南北的抗日激情被全部激发,所有人都积极投身到了抗日救国的伟大斗争中。
两次游行示威之后,在党的领导下,北平学联成立了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工厂农村,发动各地工农士兵群众开展反日反蒋斗争,也使爱国学生们得到了锻炼和教育。1936年,南下扩大宣传团在北平召开团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民族解放先锋队,这是党领导成立的先进青年组织。它的诞生和发展,大大推动了“一二·九”运动的深入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号召下,由北平爱国学生首倡,迅速席卷全国的“一二·九”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一二九运动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纪念。在一二九运动以后,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反帝国主义的事情就好办多了。”“一二九”学生运动虽然有学生发起,但在中国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沉痛打击了国民政府的不作为主张,为第二年到来的“西安事变”奠定了基础。
“西安事变”又名“双十二政变”。是由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而发动的“兵谏”。他们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提出抗日救国八项政治主张,逼蒋介石抗日。终于,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为形成国共两党合作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它粉碎了亲日派和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对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作用。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实现。张学良、杨虎城两位爱国将军也因此名垂青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我们今日所生活的和平年代,其实距离这些动荡的年岁并不久远。在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后,我党继续带领人民艰苦斗争,历经磨难,才得以让中国飞速发展,在这不到百年间,“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国正走在高速发展的道路上,吾辈应该牢记历史,缅怀英雄,可是一些不和谐的言论在不知不觉间渗入网络,大肆宣扬历史虚无主义,试图抹去那斗争岁月里,前辈们的牺牲与奉献,试图抹去那沉痛历史中,帝国主义令人发指的罪行。
“历史虚无主义”,是历史理论术语,它是指不加具体分析而盲目否定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甚至否定历史文化,否定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否定一切的历史观点和思想倾向。在我国,它从根本上否定了我国抗战的历史,否定了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成果,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尽管历史虚无主义打着学术的、尤其是历史学的旗号,但其本质上是一种完全虚构错误的捏造行为,我们应该及时发现有关历史虚无主义的言论,通过法律等渠道及时举报反映,同历史虚无主义做斗争,保护我国优秀的抗争历史和英雄的伟岸形象。
“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下可以大致分为三类。一是错误价值观念先行,旨在以西方“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念来否定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建设的历史,是错误的历史,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政治上实行的民主集中制、人民民主专政上的“自由民主”。甚至重新书写历史,将党史、国史、军史描述成一部争权夺利的野心史、党内斗争史和人民苦难史,甚至为此不惜虚构史实、制造谎言,栽赃污蔑、丑化虚无真实的历史。
二是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以所谓“考证”“还原”本质仍是虚假的历史。历史虚无主义者披着“如实还原、秉笔直书”的学术外衣,辩称其研究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还原史实。其掩人耳目的手法有:痴迷于事实考证和文献挖掘,不惮细微,不究意义,甚至不拒绝“文献拜物教”“考证癖”之谓;极力标榜“让事实说话”、不偏不倚、客观中立;在此基础上以“史证如山”为借口,以“管窥真相”的心态呼吁对历史“重新评价”“重新认识”。一言以蔽之,就是利用史学研究的基本要求,即重视史实、史料的收集、挖掘和归整作为虚无历史的手段。
三是以所谓“重新认识”为名,丑化、诋毁伟大领袖和英雄人物。历史虚无主义者的所谓“重新认识”,除了胡乱编造、无底线地造谣中伤外,大部分也是有伎俩的。比如,对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只抓一点或某些局部事实,以偏概全,或者无限放大其缺陷。在一些打着“私人回忆录”“私人生活”等旗号诬陷革命领袖的著作中,这种手法比较典型。此外,还有一种手法是以所谓人之常识、常理、常情来污蔑特定历史事件、历史情境中英雄人物的超常行为,或者以今天的标准要求,变相地贬低和否定英雄人物在特定历史背景中的思想和行为。
国家针对历史虚无主义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设置了一系列用以纪念伟大斗争岁月和英烈的纪念日来告诉人们,即使国际局势瞬息万变,也不能在与他国交好的情况下,忘记国家所经历过的沉痛历史,坚守初心。国家公祭日就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
国家公祭日,是指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由国家权力机关决定设立。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用以悼念那抗日战争中无辜枉死的30万同胞,也用以警醒国人,就在不到百年前,中国被帝国主义所侵略的沉痛历史,还用以祝愿吾辈自强,不在为人鱼肉。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有机会看到更多新鲜事物,接触更多国家文化,这应是值得高兴的,我们不应该因为仇恨而一味否定他国文化,但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时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坚决维护英雄形象,维护我国悠久历史,不能让他国试图否定我党优秀领导和我国优秀制度的阴谋得逞,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勿忘历史,砥砺前行。今天的微课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