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关于圣诞的赌

文摘   2024-12-27 08:19   北京  

我打一个可能要五百甚至一千年才能出结果的赌,到那时可能我们现在活着的这些人的骨灰都不知道被扔到那里去了。


这个赌就是,起源于西方文化的圣诞老人,可能在某个时候,会演化为中国民间诸位财神中的一位,中国的财神体系,会从现在的五路财神,扩编为六路财神。以后每到过年,人们就会给它上个香放个炮啥的,祈求它保佑发财平安。


与圣诞老人相关的那些元素,比如驯鹿、雪橇、帽子、圣诞树以及树上挂的那些布灵布灵的东西,都会被赋予招财送宝的寓意,被披挂在圣诞老人身上,进行中国化的合理诠释。


我敢这么赌是因为,第一,中国文化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文化,对异域文化从来不盲目排斥,而是会把它吸收创新,变成本民族的文化之一。比如佛教,历史上最少有过三次较大规模的灭佛运动,但是佛教仍然在唐代进入中国传播并演化为禅宗,形成中国人儒释道三位一体的精神信仰体系。还有马克思主义,也是发源于西方,被介绍进入中国后,完成了“两个结合”,变成中国特色的主体思想体系。现在人们在信仰的时候,谁会追溯其外域本源?


所以别看现在很多人抵制圣诞,觉得它是个西方的东西,是文化入侵的象征。那是在还不足够自信情况下的文化自觉。从长远的历史视角看,当中国人建立了充分自信,是包容开放的,是可以把它作为一个异域元素吸收的。


第二,中国人不信上帝,但是有自己非常朴素的信仰。中国人信自然,信善良,新鬼神,信人性,信自己,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用双手创造财富,创造美好。中国不是一个一神论社会,对中国人来说,多一个神不多,少一个不少。五个财神是上三炷香,六个财神也是三炷,管他什么来源呢,我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只要能保佑我平安,让我发财就行。


而且中国人还特喜欢美食,搞不好不仅圣诞老人会变成中国财神,中国人还会发扬美食传统,再发明出一种中国特色的食物,以后每到这一天就吃这种食物,就好像冬至吃饺子,中秋吃月饼一样。当然,也可能不发明新食物了,就滚汤圆包饺子。


第三,中国人想象力特别丰富,特别善于给一些事物赋予美好的寓意,寄托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赋予鱼“余”的含义,蝙蝠“福”的含义,饺子被赋予了元宝的想象,汤圆被认为是团圆的象征。与圣诞有关的那些元素,驯鹿、雪橇、帽子、圣诞树以及树上挂的那些布灵布灵的东西,样子都很好看啊,很容易往这个方向延伸,引申出一些美好的寓意,比如财神把各种金银财宝塞到帽子里成捆打包,由驯鹿拉着雪橇送到家里去,请问谁不喜欢?


再比如苹果,西方国家过圣诞根本不吃苹果,无论你到欧美哪个国家,也没有圣诞吃苹果这个习俗。但是在中国,才几十年时间,人们就把这个日子和苹果结合在一起,给苹果赋予了平平安安的美好寓意,很多老外到中国都觉得这个连接特别新奇,特别有意思。


另外还有洪秀全弄的那个拜上帝教,是信耶稣吗?好像也是。但他弄那个耶稣,和西方人信的那个耶稣完全两回事。他觉得他才是耶稣的化身,是上天之子,代天以统御万众。那特么不是中国的“天子”嘛,关耶稣屁事?


所以中国文化的这个同化能力厉害啊!很多其他民族、异域文化进入中国文化场域后一两百年怎么消失了?它们不是被抵制消失的,是被同化消失的。

子牙观察
多维世界观察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