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但斌被“双杀”,为什么?

文摘   2024-10-16 09:11   北京  

任泽平和但斌双双被灭,从不同的管理维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首先是经济管理维度,现在这个经济与市场情绪,不管你“无脑"唱多的,还是"没良心"唱空的,只要影响力足够大,可能会影响到市场情绪,影响到政策的实施效果,都会被收拾。

以前无脑唱多的有政治正确护体,怎么唱都没问题,但是现在这个市场情绪起来了,大量不理智的新韭菜掏空六个钱包换赛道跑步进场了,股市有变成猴市和疯牛的风险,这不符合管理层的期待。这种情况下再无脑唱多,就算政治上正确,形势下也不正确。所以不光任泽平,还有那个叫什么蓝的,听说也被噶了,这一点都不奇怪。

其次是网络管理维度。如果留心,这几年大家可能经常会听到在网络管理上用“清朗”、“有序”这两个词,这两个词的外延可大了。什么是“清朗”“有序”不好把握,但什么是不清朗、无序,太容易定义了。

就任泽平和但斌的争吵,也许他们是真在争吵,但谁又知道他们是不是在借争吵强化标签,通过制造社会撕裂给自己引流呢?任泽平和但斌作为经济学家有他们专业的判断标准,网络管理部门作为行业主管者有他们的判断标准。谁的标准才是标准,那还用说吗?

第三是社会管理维度。同一个社会行为或管治行为,不同的屁股位置、知识结构、生活经验、视野认知、价值取向的人,往往会得出差异悬殊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

比如网上多种观点表达,持有进步价值希望更多遵循人性原则的人,一般会定义为多元,认为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是对持有保守价值具有管制偏好的人,则会皱起眉头,把他们归为杂音甚至污染,认为是社会撕裂。

不同的认知主导不同的管理行为,那么这个时候就要看裁决权掌握在谁手里。掌握在持有进步价值希望更多遵循人性原则的人手里,就会热闹一些,网上吵架就没问题;掌握在持有保守价值具有管制偏好的人手里,那那些喜欢在网上吵架,喜欢激烈表达的人就惨喽。

还有第四个我也不想多谈的维度,大家看看老胡的经历就知道了。顺带说一句,我听说再有十来天,老胡就能出来了,看看他出来后有什么变化吧。我其实还怪想念老胡的。说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没有老胡的互联网就好像动物园里没猴子,还挺遗憾的。大部分人到动物园都不是为了专门看猴子,但如果一个动物园里连猴子都没有,那这个动物园是不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另外还有一个感觉,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就是现在的大咖管理和之前好像有点不一样了。以前,大咖们除非踩到地雷,摸了电门,才会被收拾。现在的情况好像是你只要足够“大”就有被收拾的可能。

我觉得这个在咱们的历史传统视角一点都不奇怪,咱们很多大咖,搞互联网扩粉很有一套,能迅速建立一个庞大的粉丝帝国,但遗憾的是书读得有点少了,尤其历史书读得少。这可不是个好事。咱们老祖宗经常说一句话叫“德不配位”,这个德,可不光是指道德,还包括对现实的认知与能力,是指你能不能驾驭围绕这个“位”产生的各种风险。

我自己只是工作之余有空说几句,连个咖毛都不算,我知道有几个几百万粉丝的大咖,已经开始把风险放到第一位,在积极寻找新赛道,我认为这么做是对的。

子牙观察
多维世界观察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