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的很多话都胡说八道,缺乏内在的理论和现实逻辑,但他有个观点是对的,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制造业才是国富民强的基础。
高科技要搞,而且一定要搞好。有高科技,才能不被人家卡脖子,才能往国际产业链上游走,获得高回报,高利润。
但是咱们人多呀,有14亿人要养活,要吃饭、要穿衣、要看病、受教育,要买房子养家糊口,不像一些中小经济体,比如台湾,就2300万人,搞个芯片,就差不多了。
咱们中国大陆的人口体量太大了,在搞高科技的同时,必须以大量普通产业和工业制造业为基础,才能养活这么多人,让大家过上好生活。
现在一些个人,有些还是挺有影响力的专家什么的,一说到经济,就是高科技,芯片,新能源车,有些网民也瞎起哄,好像其它一般性工业产业都已经入不了眼了,死活也不管了,搞好这些高科技,中国经济就转型升级,人民就过上好日子了,这不是闭着眼胡说八道吗?
这些年中国高科技发展迅速,芯片突破美国制裁成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了,新能源三大件具有全产业链优势。但另一方面,为什么大家的经济温感越来越差,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很多重要的经济数据都不如人意,人们反而更不敢消费了?
这不就说明光靠这些高科技,光搞好高科技,解决不了经济民生问题嘛。
什么叫“先立后破”,就是你得先保住你手头吃饭的家伙,先保证有活干,有饭吃,稳住已经有的基本盘,再搞新玩意儿,开拓新领域。我们这些年所以高科技能搞起来,芯片新能源能搞起来,不就是过去几十年的积累和发展,把基本盘打牢了,才获得突破的吗?没有那个基本盘,饭都没不饱,还能搞高科技。
所以呢,我们现在的情况,应该是有能力去搞高科技的,愿意搞高科技的,要鼓励他们去搞高科技,搞新质生产力的,国家要加大投入,搞好产业扶持。
一般产业能引入科技元素转型升级的,要抓紧时间转型升级。
其它大部分情况,还是要搞好一般产业,一般工业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让大家先有活干,有饭吃。
这个最基本的道理,很多人还不是很懂啊。有些人是瞎,是真不懂。有些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心里门儿清,嘴上说的是另一片道理。
连美国,经历过中美冲突,都认识到不能再光掌握高科技,制造泡沫,放任产业空心化了。拜登搞“友岸外包”,就是把原来在中国的产业和投资,转移到印度、越南、墨西哥等地,只要不在中国就行。特朗普就骂他是傻瓜一个,“友岸外包”也不行,必须得把工厂搬到、搬回美国,雇佣美国人,让美国人有活干,有饭吃,才能保住美国霸权。
美国才3个多亿人,还有美元霸权收割全世界,都开始转型搞再工业化了,开始要一般制造业了。我们才吃几天饱饭,才过上几天好日子,一些人就看不起一般制造业了,眼里就只有高科技,芯片汽车大火箭了。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