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气息生变,A股牛市结束了吗?

文摘   2024-10-14 08:22   北京  

市场走势清晰可见,这轮牛市是典型的政策牛,政策导向完全决定了短期走势。因此,对政策意图和导向的理解很关键。先说一个亘古不变的宗旨:“疯牛”不论在任何时候都让监管部门倍感压力,他们担心暴涨暴跌,因此,政策导向一定是稳市场,不是刺激也不是打压。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决策层对金融市场的定位其实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过去相当长时间的工业化、城市化需要,基建、市政、工厂、住宅、商业等投资需求大规模增长,政府采取以投资为导向的金融政策,打造以国有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为核心的金融体系,拉高储蓄率和投资率,进而投资基建、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银行、直接融资、股市债市的运用相对弱。

如今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转向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大力投资新能源、新基建、新制造和“卡脖子”技术,现在需要发展投资银行和股票市场来为新动能提供融资。

在过去三年,政府试图通过集中金融资源为新动能、新产业、新技术提供融资。例如,央行为新技术、设备更新领域专门设立了再贷款工具,窗口指导商业银行为新产业提供贷款,推动上市公司收购“独角兽”等创新型企业;证监会调整IPO政策,倾向于“8+9”产业;地方政府设立的产业母基金和国有创投试图扮演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角色,投资了一些创新型企业。不过,这些尝试效果不佳。

一方面,随着后工业化、后城市化和后房地产化时代的到来,尤其是房地产全面下滑和城投债被约束后,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通道受阻,货币政策传递效率下降,资金大量空转,市场流动性明显下降,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旧动能精疲力尽;另一方面,股市、债市机制不完善,股票价格下跌,创投市场出现流动性枯竭,创新型企业面临存亡挑战,部分国有创投要求被投企业回购,新动能无法启动。

当下,这段时间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期,决策者很清楚,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新旧动能转换需要高质量的金融,即需要发展投资银行市场、直接融资市场,这就依赖于流动性强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

今年,政府强调大力发展投资银行,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打造流动性强的债市和股市。央行启动价格型调控改革,宣布将直接购债(债市作为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完善收益率曲线,促使债市流动性大增,就是为了形成一股债牛。政府对股市的定位也正在发生变化:从过去作为国有企业脱困和融资的工具,转变为集中动员社会资本做大央国企国有资产、投放并稳定流动性的市场,以及为新质生产力提供融资的工具。这次,央行更是首次为股票融资设立了两项货币工具(互换便利、再贷款),为投资银行(保险、基金、证券)和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股票回购、增持。这其实对A股来说是利好。

对于监管层来说,既不接受一路狂奔的疯牛,也不容忍病牛,中国需要一个长期的、持续的慢牛,实现与经济基本盘的良性互动与促进,最终实现中国经济的起底回升。所以从节前节后一系列动作来看,无论大盘指数的涨跌都跟技术面无关,而是取决于政策拉动,也就是所谓的政策市。这背后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国家力量的反映。有国家队护盘,所以这轮牛市不会半途而废,更不会这么快结束。但这并不代表所有人都能赚钱。

图为上海广东路和西藏中路的交叉口都市总部大楼外,被当地人称做“马路股市沙龙”。


未来市场如何走?


疯牛情绪牛,可以通过政策打造,但慢牛长牛,仅靠政策刺激是远远不够的。左右市场走势,要从三个层面来判断。

第一,就是预期和流动性。从“924”金融政策之后,连续交易日的成交量就可见,中国市场上不缺钱,缺的是流动性。只要把预期调动起来,流动性自然涌现。“924”金融政策公布后,四两拨千斤的把投资者这两年不舍得消费、不敢买房的钱,一拥而进股市。如果说国有金融机构下场,是国家队下场;央行、金融总局、证监会齐下场,这就是国家下场。其威力,自然不在一个数量级。

第二,自然是经济基本面。经济基本面是支撑慢牛长牛大牛的关键。今年以来,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投资和消费增速下降,企业营利下降。加上在经济治理的过程中,从打资本无序扩张到整治房地产,再加上口罩对生产消费的直接打击,加上外围情况变化,中国在一个覆杂的环境当中坚持做了结构性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不确定因素,包括政策的不确定,这就让整个上下游产业链出现了一个信心的巨大挑战,出现了信心危机。

第三,资产负债表。稳健强劲的资产负债表是支撑慢牛长牛大牛的价值基础。而本次刺激政策出台的大背景,是经济下行压力已在相当程度上波及到居民就业、收入和消费,波及到地方政府“保基本”的正常运转,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情绪非常低迷且还在扩散。若政府再没有大行动,政策措施小打小闹不温不火,经济不是没有可能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

所以,如果想要长牛市,就必须大力改革金融市场,促进股市债市的市场化。其实如果综合看9月24日三大金融巨头齐会的发布会,以及10月12日财政部发布会,都谈及了大量对股市债市的安排。相信未来国家更多会依靠市场处理财政和地方债务安排,要盘活这个池子。

但也不得不提示到,或许是“924”一揽子政策一下把市场胃口调到非常高的位置,而后的发改委、财政部发布会所释放的信息,确实都低于市场预期。决策层本来的意思应该是:央妈放水-发改委定计划-财政部批预算-各个部委落实。决策想象的市场反应是:普涨-降温-分化。但市场情况实际上没这么理性。如今周末财政部发布会恐怕多少令市场失落。10月14日A股开市,相信又是一轮多空搏杀。

子牙观察
多维世界观察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