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绪飘忽,在成长的时间轴上捕捉起点,我的故事从一个好学勤奋的“别人家的孩子”讲起......
回想自己求学的经历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路顺利、光鲜,从小学到高中获得了很多荣誉,是妈妈眼中“学习从来不用操心”的孩子,是老师眼中听话乖巧的优等生。
我从来没有想过未来会是什么样子,觉得自己就一路学学学,最后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安稳度过一生就好了。
第二阶段,就是高三那年,我的顺境被彻底打破了!
当我发现:突然有那么多复习题要做;
当我发现:完成给自己定的学习计划越来越困难;
当我发现:我的身体已经支撑不住完成学习目标;
当我发现:很多比我靠后的同学一路赶超;
当我发现:我越来越难以维持那个理想的名次;
当我发现:我可能会考不上大学……
我的信念彻底崩塌了。
我痛苦极了,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爸妈特别着急,一个劲问我:成绩为什么掉这么快?是不是最近在偷懒?
我说:我的心里很难受。
妈妈很生气: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有什么可难受的!
失眠、焦虑、抑郁、无力整个吞噬我而来,我不能思考、不能起床、不能睡觉、不能吃饭,连下床走路的力气都没有。
高三那年,我感觉自己被判了死刑,没有希望、没有未来,人生就此结束了……
一住就是大半年,我就像一个试验品,尝试了很多抗抑郁药物,每天的药量都是用小瓶盖来装。
每个人对不同的精神类药物反应是不一样,适应的期限也不一样,我就在尝试、加量、换药再尝试之间轮回。
药物的副作用让身体极度难受,剧烈的胃痛、大小便根本不能正常。
在药物作用下,我常有难以抑制的兴奋,要么嗜睡要么失眠,我的身体几乎要垮掉了。
有一个信念支撑着我,就是“我要活下去。”
当时一个医生善意的关怀和相信,给了我巨大的能量,我相信我会好。
余后的治疗、出院、恢复上学、延续用药,最后到停药,我用了整整两年半的时间。
问题真的解决了吗?
并没有。
很多模式会不经意地出现——比如担心满足不了别人期待的模式、比如过度努力的模式、比如公众讲话焦虑的模式……
很正常的一个点就会把我带入谷底。
我开始寻求根源,买了不少心理学的书籍来看。
我是特别容易被负面信息带跑的人,总担心那些不好的事情在我身上发生,在看书自学的过程中,知道的越多越害怕,不得已就停止了自学。
直到偶然在书店看到了海蓝老师的书,转机出现……
我跟着书里的内容自学应用到实践:
我的发言焦虑,从看到会议室的椅子就焦虑到根本坐不下来,一开会就请假的状态,到了可以坐在会议室里带着紧张去倾听、讲话。
对于我来说,老师的方法实际有效,于是我开始地面课的学习。
第一次地面课,是北京的「静观自我关怀八周课」,老师们的生命状态影响着我,我觉得那就是渴望成为的样子。
他不愿意上幼儿园,经历了将近一年的分离焦虑期,上三天,病一个月,无论我怎么接纳、引导、鼓励、允许,他都不肯去幼儿园。
无奈,只好等他再大一点再去尝试,后来给他转到一个老师素质比较高的幼儿园,随时跟老师沟通孩子的状况。
但那个有经验的老师跟我反馈说,孩子不跟小朋友和老师交流,有自闭倾向。
焦虑、抑郁、无助的我又回来了。
回想小时候,我就是我的孩子那个样子。
小时候,妈妈对我强势、严厉、高要求、很少肯定,可是我没有像妈妈那样对待我的孩子,我明明给了他无限的爱和包容,为什么他还是跟我越来越像?
我不能让命运在孩子身上重演,我需要帮助我的孩子。
我来到了家长课堂,课堂上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呈现,都在告诉我:
孩子没有问题,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是父母出了问题。
想改变孩子,先要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是有方法的,创伤是可以疗愈的,持续践行就可以重新构建脑回路。
部分心理学说:
每个人内在都充满智慧、力量和爱,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精神病人,只有被内在部分主导和遮蔽的状态,就像乌云暂时遮住了太阳,但是没有任何一片乌云能够永久遮住阳光……
于是,我当场报名「践行生」,开始了系统学习之路。
第一件事,就是要找回自己。
我才发现这么多年活没了自己,一直在做“别人眼中的自己”,我把自己搞丢了。
一次次自我探索中,我深刻地发现:与自己的关系是一切关系的基础,一切外在的表现只不过是内在世界的呈现罢了。
我需要做的是,一次次回到自己、探索自己、了解自己、看到自己,给到自己关怀,成长自己。
成长过程中,我不断发现自己的资源,给自己种花;疗愈过去的创伤,给自己拔草。
因为情绪的触发,我意外触碰了一段深埋心底的创伤事件,一段我认为要尘封深埋再也不对别人提起的事件,就是高三抑郁住院的事件。
原来它一直未被疗愈,我假装忘记了它,而它一直存留在我的记忆里;
等我遇到触发它的事情时,它立刻化作极端的恐惧来提醒我:这件事对你不安全,你要远离,不远离你就又要住院了。
在教练和小伙伴的陪伴帮助下,我终于勇敢面对了它,做了深度放下过去梳理。
这一次,我终于知道当初抑郁的根源在于我的家庭。
当年国家恢复高考后,父母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毕业分配,从农村走到城市,一起组成这个小家。
父母老家都在农村,城市里没有其他亲人帮忙。
妈妈经常说:为了带大我,她放弃了很多。
从记事起,父母就时不时吵架,大多是因为爸爸外出应酬喝酒,或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开始是热吵,后来就变成了冷战,互相不说话,基本上在吵架、冷战、和好之间循环。
平静的日子是短暂的,冷战的日子是漫长的。
平静的日子,我担心好日子会很快结束;冷战的日子,我担心坏状态不会好转,会永远失去爱。
在担心和惶恐中:
——我学会了讨好、察言观色、小心翼翼的生活;
——我学会了照顾父母的情绪、用小手给妈妈擦眼泪、在挨打时不哭不跑;
——我学会了不犯错误、把自己的委屈咽到肚子里;
——我学会了努力学习,用好成绩赢得父母的开心,学会了过度承担......
梳理时,我看到了过去的自己——
那个无助的六岁小女孩说:
“我希望爸爸妈妈不要总吵架、冷战;
我希望妈妈不要生闷气;
我希望用优秀的成绩换来家里的片刻安定;
我希望看到妈妈脸上的笑容;我希望父母不用为我操心;
我希望可以做点什么,让家里有温度。”
那个高中住院的小姑娘说:
“没有人理解我为什么会这样,我不想为了满足别人期待而活,抑郁不是我的错,我想做自由自在的自己。”
当我听到这些声音时,声泪俱下......
那一刻,我终于看到了自己,看到了我所背负的重担——
如果不努力学习,等于家就没了,等于没有人会爱我了,等于我的生存受到了威胁,等于不安全,甚至威胁生命。
她是一个目标性很强的人,这点成就了她,但却伤害了我。
我有太多的无奈,但不敢发声,因为说了,也改变不了她的想法和做法;
再加上妈妈爱生闷气,为了照顾她的情绪,我只能把很多负面情绪积攒在肚子里自我消化。
时间久了,我形成了一种模式:憋在心里,向内攻击,不会表达情绪,不停的内耗。
看到即是疗愈,即是改变的开始。
我走上了一条自我改变和创建的路。
我看见了父母的爱:
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在当时的认知和环境下,他们已经尽力做了最好的选择。没有爱,我是长不大的。
一次次的探索中,我发现:
原来我的生命中除了残留的创伤,还有那么多被爱的场景——
生病时妈妈的彻夜守候、撒娇时趴在爸爸坚实的后背、一家人出门旅行看世界、照片中的全家福、高三时父母带我四处求医、妈妈无数个失眠的夜晚......
无数个爱的镜头在眼前回放,是爱和创伤共同造就了现在这个善良、坚韧、有爱的我。
一切的经历都是体验,高三那段经历变成了我无比珍贵的宝藏。
我开始变得越来越积极,从受害者变成了经历者。
我开始珍视每一个当下的体验,无论好坏,因为本就没有好坏,顺境让我们体验生活的美好,逆境历练我们生存的能力,我变得敢于去尝试更多的未知。
不容易的时刻,我用静观自我关怀给自己关怀和爱,告诉自己:
无论你有多么不堪,总有一个人愿意陪你一直走下去,那就是自己。
就算全世界的人都不爱我了,我也依然会爱自己。
每一个情绪来临时,我带着好奇去了解:
它是什么情绪?它为什么出现?它想告诉我什么?它需要什么?我又会了解自己多一点。
一切都在一点点改变。
与自己的关系:走在看到自己、接纳自己、成长自己的路上,开始发现更加丰富的内在世界,越来越有勇气去尝试未知。
与妈妈相处时,我重新调整了相处模式,把自己和妈妈交织在一起的情感慢慢剥离开。
我开始学着平静地表达自己的声音,不再一味地压抑,委屈求全,带着内在的智慧、力量和爱,把关怀给到自己也给到妈妈。
与孩子的关系,更加确定自己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目标清晰、有方法、有支持,内心无比的确定和有力量。
这一切的发生,七个月前我是不敢想象,而变化的发生源于:这里有一群有爱的同伴同行,这里有值得信赖的人托底,这里有科学有效的方法......
因为相信,因为希望,生命影响生命。
践行继续,故事继续。
故事:海蓝幸福家践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