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直播预告——海蓝博士✖️新东方远山博学课』
海蓝博士受新东方公益基金会邀请,分享:
✨ 和情绪做朋友,认识并接纳它,从情绪中更全面地看见自己。
今天下午15:40直播,点击👆 预约,不见不散~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TA为什么这么对我?”成了我的人生主题句
第一次这么想,是我的初恋。
我和他曾有过一段长达七年的感情,就在结婚关头,对方扔下一句:“我爸妈不同意我和你在一起,对不起!”就将我的爱情草草收场。
即便多年过去,我也忘不掉那种被抛弃感。
他为什么要这么对我,我和他在一起七年了,他才说父母不同意?
我为什么这么倒霉,遇上了这样的人,白白浪费了7年青春!
我在怨恨的泥沼里拔不出来,想不通,放不下,也没有办法重新开始一段新的感情。
后来,我拖到了三十多岁,开始着急结婚了,正好相亲遇到现在的丈夫,条件差不多,就闪电进入婚姻。
正因为太快太容易,对方好像并不珍惜,似乎是我嫁不出去了硬拴住他的。
这种不珍惜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时候他会一脸厌恶地把我夹到他碗里的肉块扔到盘子里;孩子小的时候,稍有个头疼脑热就训斥我不会养育。
一晃十年过去,我在这段不被认可、不被在乎的关系里遍体鳞伤。
他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做错了什么?
我明明比同龄女人更节俭更顾家,不仅没有被善待,仿佛给个好脸色都不容易。
每当我看到朋友的老公牵着她们的手,甚至只是吃饭时和她们并排坐在一起,我都会感到深切的委屈和难过。
婚姻进入死胡同,难道真的是我的错?如果当时没有那么着急结婚就好了。
我沉溺在婚姻的不幸中,后悔过去,担忧自己的未来。
令我难过的不仅是婚姻的不幸,更是工作上的寸步难行。
今年,公司全面洗牌,我也被调离了原来的工作岗位。
本就不占年龄优势的我,为了更快在新的格局中找到位置而拼命给自己找存在感。
比如将一些别人不想做的小事揽在身上,即便有一百个理由不想加班也不敢拒绝。
总之,一切只看领导的脸色,一切都努力讨好,小心翼翼。
这种“刻意巴结”的做派没有换得领导的认可。
领导反而在例会上不咸不淡地拿我树典型:“于妮是老员工了,所以总是停留在过去的思维方式里,工作思路有问题....”
他为什么这么说我,我在这个公司这么多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我为什么这么倒霉,为什么总有人针对我?
我的委屈无措无处发泄,只有不停地向闺蜜诉说生活中的不公: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
直到她说出那句“有没有想过是你的问题?”
她说,是真的大家都在针对你,还是你自己的想法出了问题呢?
她说,最近自己在学习,我的模式就是妥妥的“受害者模式”。
也就是,作为一个中年人,如果一味地抱怨自己的境遇,那么就意味着我把自己放在了被动接受的位置,把所有人放在自己的对立面,把自己调整为防御模式,不管风吹草动,都会觉得别人针对我。
当我把自己定在受伤害的位置上,所有的被害行为都会冲我而来。
我会放大别人的一言一行,任何不符合我期待的举动,都成了针对我。
这就导致了我陷入“防御-抱怨、下意识攻击-亲密关系越来越差”的能量消耗状态。
这就是受害者模式——所有人都对不起我,我是个可怜虫。
闺蜜说,受害者模式的解药,就是提升内在力量,改变自己的旧模式。
为了调整自己的状态,我也跟随闺蜜加入践行生,开始学习提升内在的力量。在我看来,行动就是改变的开始,只要不断行动,我的人生就会被改变。学习了部分心理学和自我关怀后,我探索到:我需要别人的认可和肯定,所以我不断讨好,但是讨好并没有讨来好,讨来的全是嫌弃,这种嫌弃又让我很受伤,觉得所有人都对不起我。一直以来,我就没有认可过自己的价值,只要别人夸奖我的时候,我才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我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例如前男友、老公,甚至我的领导。但是,没有人会一直满足我的期待,就算我拼命付出也不会。同时,我毫无底线的付出,和对自己的忽视,也让别人更加忽视我。长此以往,我就成了那个人人都不喜欢的可怜虫,一个天天躲在角落里自怨自艾的怨妇。教练说:我需要先找到自己的位置,只有先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找到自己和世界的位置。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期间,父母要去外地工作,就把我放到了叔叔家,由叔叔婶婶照顾我。有几个邻居就多次开玩笑对我说:“你爸妈把你放在这里,你可要好好听你婶婶的话,不然的话,就不养你了。”我偷偷哭过很多次,怨恨爸爸妈妈为什么要把我丢在这里?
我也开始刻意巴结和讨好婶婶,压抑自己的需求,特别懂事、听话。我就养成了“看人脸色”的习惯,我只知道“听话”“懂事”就是让我不会流落街头的最好方式。长大后,我把这个习惯带到了亲密关系、同事相处中,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事也不明确拒绝,而是一边迎合对方,一边在心里埋下委屈和抱怨的种子。一个小小的孩子,当知道自己可能会居无定所,她的天都塌了。我好心疼过去的自己,她真的承受了太多,好想紧紧抱着她,对她说:“亲爱的,别怕,你不会居无定所,你已经成年了,你已经有能力让自己过上想要的生活。”
梳理时,伙伴紧紧拥抱我,那么温暖那么关怀,我的眼泪一直流啊流,流出委屈,填进去关怀与爱。爸妈也做了自己所能做的一切:一有时间,就来看我;一放假,就接我过去团圆;与叔叔婶婶友好相处......但是,我没有看到他们的付出,只是沉浸在邻居的恶意玩笑中。
梳理到这里,源源不断的爱从过去流过来,填充在我内心的黑洞中,我的内在充满了力量。
在这里,我也要给各位成年人提个醒:你随口说的玩笑,孩子都会当真。千万不要随便开一些恶意的玩笑,真的会伤孩子的心。再回到生活中,我学会了换位思考,多方位解读事件发生的原因,在感到自己不受重视或发生矛盾时,不再发起“为什么他们这样对我”的战争,而是自发地在脑海里问自己:不断地调整认知,不断地看到全相,跳出自己局限的视角,痛苦和搅扰就减轻了很多。我还探索到丈夫的冷淡究竟来自何处——他从小就是留守儿童,缺乏与家人亲密相处的经验,简单说就是:不会。很多时候,他想解释自己的行为,但因为我眼中的委屈和愤怒,他突然又不愿意多说。对他的行为有更多理解后,我反倒不再觉得受伤,只是不再刻意地去做些他喜欢而我不喜欢的事,我会温和地拒绝他,也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说我们的关系曾经是他高高在上、我勉强下压的跷跷板,那么现在我们似乎开始找到了相处的平衡。我开始坚持自己的原则,委婉地拒绝了同事不合理的请求。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排挤或冷淡我,还像原来一样和我相处。原来,“不能拒绝,拒绝之后人家就不再喜欢你”只是我给自己设下的界限。没有人想要“害”我,故意毁损我,除非我自己放弃自己;就如海蓝老师书中的一段话:“你把自己定位成什么就会活出什么,定位成一个没人爱,没人疼的人,那你就是个小可怜儿。定位成内心充满智慧、力量和爱的人,你就是一个自给自足扎根在自己脚下的人,这样的人如同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无坚不摧。”无需掩盖、无需外界的肯定,无需外界的认同,无需刻意的讨好。当我内心具足,也就会合理安放期待与渴望,坦然接受所谓的“亏”与“伤”。真正的强大,源自于做一个真实的自己,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情,自己给自己创建一个安全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