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专题报道
基于Biome-BGC模型的浙江凤阳山针阔混交林碳动态模拟
黄璐瑶1,杜珊凤1,纪小芳2,管鑫1,刘胜龙3,叶丽敏4,姜姜1*
1.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南京林业大学林草学院、水土保持学院;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3.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龙泉保护中心;4.景宁畲族自治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
论文信息
关键词:针阔混交林; Biome-BGC模型; 碳动态; 气候变化; 浙江凤阳山
基金项目:百山祖国家公园科学研究项目(2022JBGS03,2021ZDLY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71612);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BE2022307)。
引文格式:黄璐瑶,杜珊凤,纪小芳,等.基于 Biame-BGC模型的浙江凤阳山针阔混交林碳动态模拟[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48(5):11-20.HUANG L Y, DU S F, Jl X F, et al. Garbon dynamic simulation based on Biome-BGC model in mixed coniferous and broadleaved forest of Fengyang Mountain, Zhejiang Province[J].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2024,48(5):11-20.DOI:10.12302/j.issn.1000-2006.202211005.
下面跟学报君一探究竟!
摘要
正文
本研究以凤阳山针阔混交林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运用PEST优化算法优化Biome-BGC模型参数,通过参数本地化的Biome-BGC模型探究该生态系统碳动态(收支)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以期为区域优化森林经营管理及气候变化应对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为凤阳山区域碳汇评估提供一定的模型基础,同时也为其他同类型生态系统碳汇评估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研究方法
1.1.2 模型选择
1)Biome-BGC模型。Biome-BGC模型是一种经典的生物地球化学模型,能够基于日尺度的气象数据对陆地植被、土壤碳、氮、水以及辐射通量进行模拟。此外,该模型考虑环境因子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物质循环的影响,有着较高的认可度。本研究使用Biome-BGC 4.2版(Numerical Terradynamic Simulation Group, Missoula,MT, USA)。Biome-BGC模型的运行需要3个输入文件:初始化文件、气象数据文件和植被生理生态参数文件。初始化文件包括纬度、海拔及模型运行方式等基础属性数据;气象文件包括气象数据;植被生理生态参数包含44个参数。Biome-BGC模型运转从初始化模拟开始,利用初始化参数运转模型,使浙江凤阳山生态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即碳输入和输出保持平衡。将初始化文件、植被生理生态参数文件和气候数据文件输入模型,模拟出该稳定状态下的植被生产力等参数,并且输出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
2)PEST模型。PEST模型是独立于模型外的非线性参数优化方法,基于Gauss-Marquardt-Levenberg算法求取目标函数(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间的差异函数)的最小值。PEST模型首先识别模型中需要优化的参数后调用模型模拟,通过对比实际观测值与模型模拟值来确定参数的优化方向和优化值,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其目标函数如下:
式中:y为m个(实测数据)元素的向量;x为含n个(参数个数)元素的向量;为模拟结果的向量;为待估算参数向量;H为m行n列的雅克比偏导矩阵;T代表转置符号;Q为具有m行m列的实测值权重矩阵。模型原理和使用详见操作指南(http://www.pesthomepage.org/)。
1.2.2 数据来源
海拔、纬度与土壤数据用于模型初始化模拟,生成稳定状态的初始化文件。纬度和海拔来源于浙江凤阳山通量塔站点(119°10'15″E,27°54'22″N);土壤质地和土层深度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平台(http://www.resdc.cn)。气温与降水数据来自CMFD,数据集中1979—2018年每3 h的气温与降水数据。运用MATLAB根据浙江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坐标范围提取相应栅格数据,并运算出日累计降水量、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随后将降水量、最高最低气温输入到MTCLM模型计算得到昼长、辐射以及VPD。大气CO2浓度数据来源于CO2数据库(https://www.co2.earth/historical-co2-datasets)。
植被生理生态参数有44个,其中有些用来描述站点植被类型以及特定植被类型下参数的缺省值(如描述植被是否为木本植物,是否为C4或C3植物等),除去此类缺省参数,对其余参数采用PEST模型进行参数优化。PEST模型通过构建站点实测数据与模型模拟值间的优化函数,进而对 Biome-BGC 模型的生理参数进行优化。本研究样地针阔混交林中,阔叶树种占比超过80%,混合少量的杉木和黄山松。因此,采用Biome-BGC通用的阔叶树参数作为缺省值,在此基础上用PEST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参数优化结果参照表 1。
1.2.3 情景设计
根据IPCC第5次评估报告,未来气候变化将朝着增温、极端降水时间频发和大气CO2浓度增加的趋势发展。在所有的RCP情景中,全球平均气温相对于1986—2005年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RCP2.6情景下,21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0.3~1.7 ℃;在RCP4.5 情境下,可能接近2 ℃;RCP6.0和RCP8.5情景下可能超过2 ℃。而降水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不均匀的,在干旱和潮湿地区之间的对比愈加强烈。
依据《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国区域在20世纪末,相对于1986—2005年,RCP2.6情景的增温强度为每10 a增加0.08 ℃,降水强度为每10 a增加0.6%,且依据地球系统模式预测CO2浓度到2100年约为421 μmol/mol;RCP4.5情景的增温强度和降水强度分别为每10 a增加0.26 ℃、1.1%,到2100年CO2约为538 μmol/mol;而RCP6.0情境下的增温强度和降水强度分别为每10 a增加0.61 ℃、1.6%,到2100年的CO2约为670 μmol/mol。本研究依据上述预测,以2011—2020年的气温、降水量平均值作为2021年的气温和降水量值,以线性增加的方式从2021年起每10 a增加0.06%,直到2100年,此情景为RCP2.6。RCP4.5、RCP6与RCP2.6增加方式一致,得到3种情景组合(表2)。
▼表 1 Biome-BGC植被生理生态参数
▼表 2 未来气候变化和 CO2浓度升高的定量情景设计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模型验证
▲图1 2017年模型模拟和通量塔实测GPP对比
2.2 1979—2018年凤阳山环境因子变化
▲图2 1979—2018年气温、降水量及辐射变化
2.3 凤阳山生态系统生产力时间变化
▲图3 1979—2018年浙江凤阳山针阔混交林NPP、GPP、NEP的动态变化
▲图4 模拟年份内凤阳山生产力的日变化
2.4 不同时间尺度NPP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图5 凤阳山生态系统日尺度NPP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图6 各个月气温和降水量与NPP的相关系数
2.5 凤阳山森林生态系统碳动态预测
▲图7 不同气候情景凤阳山未来GPP变化趋势
3 讨论
end
关注我们,更多精彩
好消息
本刊可以扫码购买啦!
内容、音频、图片等来源:论文作者
责任编辑:孟苗婧, 郑琰燚
微信制作:夏婷婷
如何获取原文?
1.更多精彩敬扫描图片上方二维码请关注南林学报微信公众号、微博号、抖音号、喜马拉雅号、今日头条号
2.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微信的博看网页面
3.原文链接请见于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