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论文推荐
长期氮磷添加对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陈蕾如1,温正宇1,2,徐小牛1*, 尹若勇1, 高雨1
1.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2.安徽科技学院
▲ 实验样地所在区域:黄山市祁门县查湾村
论文信息
关键词: 氮磷添加;土壤有机碳储量;有机碳组分;有机氮组分;亚热带森林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70672)。
引文格式:陈蕾如, 温正宇, 徐小牛, 等. 长期氮磷添加对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组分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5):139-146.CHEN L R,WEN Z Y,XU X N,et al .Effects of long-term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dditions on soil organic carbon storage and its components in a subteopical forest[J].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2024, 48(5):139-146. DOI:10.12302/j.issn.1000-2006.202301001.
下面跟学报君一探究竟!
点击下方播放键
收听作者原声论文解读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第一作者
摘要
【目的】长期高氮(N)沉降对具有磷(P)限制的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SOC)及其储量具有影响,探究长期 N添加下活性 SOC、土壤有机氮(SON)组分对有机碳储量的影响,为亚热带森林土壤的碳(C)固存能力以及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方法】在安徽省祁门县查湾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内,选取中坡和坡顶两个区位,各设置3种不同的NP添加处理,即对照(CK,每年N、P添加量为0kg/hm2)、N添加(N每年 N添加量为 100 kg/hm2)、N+P添加(N+P,每年N添加量为100 kg/hm2P添加量为50 kg/hm2),各处理设置3个重复样地,大小为30 mx15 m,共 18 块样地。自 2011年5月开始,进行为期 10年的N及N+P 添加野外模拟试验。于 2020年 10月,采集不同处理样地内[0,40)cm 土层的土壤样品,测定 SOC 含量及储量、活性 SOC组分、SON组分以及其他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将采集的土样平均分成两份,一部分土样自然风干压碎后过孔径0.25 mm 筛,用于測定土壤 SOC及 TN 含量。另一部分鲜土样经不同处理后,用于测定SOC SON 组分及其他理化性质。【结果】与对照相比,连续10年N及 N+P 添加并未显著改变 SOC储量,但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大多数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除溶解性有机碳外,与其余有机碳氮组分均极显著正相关。另外,有机碳储量与 pH、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颗粒有机碳、氮对有机碳储量的解释率分别为75.4%、71.7%,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对有机碳储量的解释率分别为26.0%、49.3%: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有机碳储量无显著相关关系,可溶性氮对有机碳储量的解释率仅为11.4%。【结论】长期添加N及N+P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显著下降,并可能不利于土壤有机碳存量而颗粒有机碳氨是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影响最大的组分。
正文
本研究在安徽省黄山祁门县查湾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内,通过模拟长期N沉降,研究SOC含量及其储量的响应规律,以及活性SOC、SON组分差异及其变化规律,揭示长期N和N+P添加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SOC、SON组分与有机碳储量的内在联系,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以及森林土壤的C固存能力提升提供数据依据。
▲ 采集土样
0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及试验设计
▲图 1 研究区域概览
1.2 土壤样品采集与分析
1.2.1 样品采集
2020年10月在每个样地随机取3点(共54个),采用剖面法取[0,10)、[10,20)、[20,30)、[30,40) cm共4个土层的土样,每个土层采集1份样品,共计216份土壤样品(18样地×4土层×3重复),把各土层3份重复土样均匀混合成1份,共计72份土样。同一份土样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土样自然风干压碎后过孔径0.25 mm筛,用于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及全氮(TN)含量;另一部分鲜土样用于测定活性SOC、SON组分及理化性质。
1.2.2 样品分析
土壤理化性质、SOC及SOC组分含量测定。土壤pH、电导率(EC)、土壤容重(BD)、土壤含水率(SWC)、土壤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颗粒有机碳(POC)含量测定等方法详见刘雅洁等的方法;
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采用1 mol/L KCl溶液浸提土样,全磷(TP)含量使用V(HNO3):V(HClO4)=3:1混合液高温消煮提取,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Alliance-Futura,France)测定。
土壤有机氮组分测定。方法同有机碳组分,测定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微生物生物量氮(MBN)、颗粒有机氮(PON)含量。
土壤碳储量计算公式(1)如下:
1.3 数据处理
0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储量的差异性分析
▲图2 氮磷添加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含量的影响
▼表1 不同氮磷添加和土层对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含量及碳氮组分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2.2 土壤碳氮组分的差异性分析
▲图3 氮磷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图4 氮磷添加处理对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2.3 土壤有机碳储量及碳氮组分的相关性分析
▲图5 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理化性质的耦合关系
▲图6 土壤有机碳组分对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图7 土壤有机氮组分对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03
讨论
3.1 氮磷添加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3.2 氮磷添加对土壤有机碳、氮组分的影响
添加N及N+P对SOC库的影响更多的体现在C组分的分配与动态变化,同时通过影响有机氮组分的动态变化影响土壤碳储量的稳定性。DOC是碳库中极其活跃的组分,主要是凋落物分解和淋溶的产物,外源性N、P的输入,可能通过改变凋落物的分解及周转速率影响DOC含量。然而,本研究结果显示DOC对不同养分添加并未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这可能是由于试验点坡位导致的立地条件差异,DOC同时受到立地条件和养分添加的共同影响,因此对N及N+P添加的响应并不显著。土壤中DON的来源和循环动向较复杂,一般存在于纯天然土壤水溶液中的SON。本研究中,DON与无机态氮(、)显著正相关,添加N+P后含量上升,这可能是由于外源性N输入使植物可吸收的无机N源充足,减少了对土壤中DON的分解利用。而添加P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植物的P限制、促进了植物生长,促使土壤中根系分泌物与植物残体的增加,进一步提供了DON来源。POC和PON主要来源于植物残体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态物质,受凋落物影响较大。但在本研究中POC和PON含量在添加N和N+P后呈下降趋势,并与MBC、MBN分别呈现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这可能是由于添加N+P改变土壤pH,酸性环境抑制了微生物的生存活性,从而削弱了植物残体的分解速率。添加N、P对MBC和MBN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这与Chen等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两种可能存在的机制可以解释添加N及N+P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抑制作用。降低土壤pH或增加土壤H+可能会抑制微生物生长,并改变微生物群落组成。此外,土壤酸化引起的Ca2+和Mg2+的淋溶将使微生物对恶劣环境更加敏感。有研究表明,土壤pH下降后,土壤环境酸化,尽管有机质含量可能有所增加,但是不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利用,造成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减少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因此,添加N及N+P造成的土壤酸化很可能是调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碳储量与土壤中有机碳氮组分密切相关,因此,长期添加N及N+P对亚热带森林土壤碳储量虽然无显著影响,但通过影响SOC库、SON库中活性较强的组分,总体上对土壤碳储量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长期添加N及N+P显著降低土壤MBC和MBN含量,而未能显著降低土壤POC和DOC含量,这表明微生物生物量对N、P添加更为敏感。此外,颗粒有机碳、氮是有机碳氮库中对土壤碳储量变化解释度最大的组分。
end
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
好消息
本刊可以扫码购买啦!
内容、音频、图片等来源:论文作者
责任编辑:王国栋
微信制作:夏婷婷
如何获取原文?
1.更多精彩敬扫描图片上方二维码请关注南林学报微信公众号、微博号、抖音号、喜马拉雅号、今日头条号
2.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微信的博看网页面
3.原文链接请见于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