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专题报道
基于最新裸子植物分类系统的中国裸子植物物种编目
李 蒙,周烨玺,杨 永*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南京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论文信息
关键词:裸子植物;物种编目;地理分布;杨氏裸子植物分类系统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F0805804);南京林业大学水杉英才项目(2020—2023)。
引文格式:李蒙, 周烨玺, 杨永. 基于最新裸子植物分类系统的中国裸子植物物种编目[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8(4): 49-56.LI M, ZHOU Y X, YANG Y. Catalogue of Chinese gymnosperms based on the most recent gymnosperm classification system[J].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24, 48(4): 49-56.DOI:10.12302/j.issn.1000-2006.202405016.
下面跟学报君一探究竟!
摘要
【目的】郑万钧先生首次系统地对中国裸子植物开展了分类学研究,于1978年在《中国植物志》(第七卷)中发表了一个新的裸子植物分类系统,对中国裸子植物物种进行了系统梳理,为中国裸子植物分类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方法】基于杨永于2022年提出的最新的裸子植物分类系统,通过梳理《中国植物志》第七卷、Flora of China Vol.4以及《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的数据,并结合近年来发表的相关论文,查漏补缺,编制了一个最新的中国裸子植物物种名录。【结果】结果显示,中国现有野生裸子植物涵盖了9科37属267种(含27个种下分类群),其中新组合物种2个:Sabina carinata (Y.F. Yu & L.K. Fu) Y. Yang & Meng Li和Sabina arenaria (E.H.Wilson) W.C.Cheng & W.T.Wang ex Y.Yang & Meng Li。【结论】完善了中国野生裸子植物的物种编目,为国产裸子植物进一步的植物分类学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正文
裸子植物指的是胚珠裸露、种子未被心皮完全包被的植物,和被子植物一起构成种子植物。国外对裸子植物系统的分类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18世纪,长久以来各家观点说法不一,也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分类系统,如:1926年Pilger将裸子植物分为4个目;1954年Pilger与Meilchior又将其分为4个纲;2004年Fu等将裸子植物划为两个纲;2011年Chritenhusz等提出克氏系统。
我国的首个裸子植物分类系统由郑万钧等于1978年于《中国植物志》第七卷中提出(后文用FRPS代指)。FRPS将裸子植物分为4个纲:即苏铁纲、银杏纲、松杉纲和盖子植物纲,共收录裸子植物(含引种栽培)11科40属292种(其中种下分类群56个,不包含原变种)。其后出版的FRPS英文修订版Flora of China(后文用FOC代指),将金松属(Sciadopitys)独立成金松科(Sciadopityaceae)。FOC出版后,国内外也陆续发表了众多裸子植物的研究成果。杨永等采用克氏系统,在2017年出版了《世界裸子植物的分类和地理分布》。2022年,杨永等基于系统发生基因组学,整理了近年来裸子植物系统发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新的裸子植物分类系统(以下简称杨氏系统),该系统收录了全球裸子植物种类,未收录种下分类群。中国裸子植物的物种编目需要基于该系统进行更新。
笔者基于杨氏系统,通过梳理FRPS、FOC和《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下文简称生物物种名录)、《世界裸子植物的分类和地理分布》的物种数据,汇总其他最新研究成果,形成一个最新的关于中国野生裸子植物的物种编目。笔者所研究的裸子植物均为在中国有野生种群分布的物种。
1 材料与方法
首先整理了野生裸子植物物种数量及分布数据,其中FRPS和FOC的数据来源于iPlant植物智官网(https://www.iplant.cn/),《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数据来自Species2000官网(http://www.sp2000.org.cn/),杨氏系统数据(https://journal.kib.ac.cn/EN/abstract/abstract82654.shtml),近年新增物种数据来自国际植物名称索引(IPNI),分布记录来自各类志书,并参考了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中国国家标本资源平台(NSII)、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机构(GBIF)的标本数据。物种异名处理主要参考了《世界裸子植物的分类和地理分布》,及各类群最新的研究成果;物种分布型数据参考《中国维管植物科属志》(上卷)。从上述网站查阅并下载物种的拉丁学名、中文名、分类归属以及产地。FRPS所记录的分布地年代间隔过久,未采用其分布地数据。
通过收集和整理以上数据,提取出其中发表的在中国有野生种群的物种信息,因4种系统发表的年代不同,收录的物种也有差异,因此以杨氏系统为参考,将FRPS、FOC和生物物种名录的数据与杨氏裸子植物分类系统的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同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处理了一些存疑科属的拆分,且确定一些原争议物种的分类地位;处理了一些错误鉴定的物种名称,筛选并标记出曾被FRPS、FOC和生物物种名录收录的不合法名称。通过参考杨氏系统内的物种分布地信息,筛选并标记出中国特有属和特有种。同时对标本数据进行了考证与界定,并结合最新分子系统学研究成果,重点关注有较多变化及有争议的类群。
2 结果与分析
2.1 苏铁科(Cycadaceae)
1属,即苏铁属(Cycas),分布区类型5型,约126种(不含种下分类群,下同)。FRPS仅收录8种,FOC收录16种,杨氏系统收录31种,在这之后席辉辉等经过研究收录并认可的中国现有苏铁属植物共20种,生物物种名录共收录25种。其中,厚柄苏铁(C. crassipes)、仙湖苏铁(C. fairylakea)、泮水苏铁(C. panshuiensis)仅杨氏系统收录。席辉辉等认为厚柄苏铁应并入叉孢苏铁(C. segmentifida);仙湖苏铁应并入四川苏铁(C. szechuanensis);泮水苏铁则应该是德保苏铁(C. debaoensis)的异名;葫芦苏铁(C. changjiangensis)、海南苏铁(C. hainanensis)和念珠苏铁(C. lingshuigensis)应并入闽粤苏铁(C. taiwaniana);多胚苏铁(C. multiovala)应并入滇南苏铁(C. diannanensis);而三亚苏铁(C. shanyagensis)有待进一步考察探究。此外,Chang等的最新研究证实台东苏铁(C. taitungensis)应并入苏铁(C. revoluta)。因此,综合各方证据,认为中国现存苏铁属植物19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广西、云南、海南、四川、贵州、广东、福建、台湾等省/自治区。
2.2 银杏科(Ginkgoaceae)
1属,即银杏属(Ginkgo),为中国特有属,分布区类型15型,现存仅1种,即银杏(G. biloba),为中国特有种。银杏野生种群分布于我国浙江、四川、贵州以及南岭等山区。
2.3 松科(Pinaceae)
世界现有11属,中国11属,即雪松属(Cedrus)、冷杉属(Abies)、油杉属(Keteleeria)、长苞铁杉属(Nothotsuga)、金钱松属(Pseudolarix)、铁杉属(Tsuga)、落叶松属(Larix)、黄杉属(Pseudotsuga)、银杉属(Cathaya)、云杉属(Picea)、松属(Pinus),其中银杉属和金钱松属为中国特有。
2.3.1 雪松属(Cedrus)
2种,分布区类型10-2型。我国仅1种,即雪松(C. deodara),在西藏有野生种分布。
2.3.2 冷杉属(Abies)
约62种,分布区类型8型。FRPS收录22种,其中种下分类群3个;FOC收录28种,种下分类群7个;杨氏系统收录25种;生物物种名录收录30种,其中种下分类群7个。云南黄果冷杉(A. ernestii var. salouenensis)、墨脱冷杉(A. delavayi var. motuoensis)、四川冷杉(A. fargesii var. sutchuenensis)、长苞中甸冷杉(A. ferreana var. longibracteata)、紫茎杉松(A. holophylla var. aspericorticea)、怒江冷杉(A. nukiangensis)、察隅冷杉(A. chayuensis)都作为异名处理。综合各方证据,认为中国现存冷杉属野生物种25种,其中种下分类群1个,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辽宁、吉林等省/自治区。
2.3.3 油杉属(Keteleeria)
约4种,分布区类型7-4型。FRPS收录10种,其中种下分类群1个;FOC收录9种,其中种下分类群4个;生物物种名录收录9种,其中种下分类群4个;而杨氏系统最终收录的只有4种,分别是铁坚油杉(K. davidiana)、台湾油杉(K. formosana)、云南油杉(K. evelyniana)和油杉(K. fortunei)。常被作为独立种出现的黄枝油杉(K. calcarea)和柔毛油杉(K. pubescens)都被并入铁坚油杉;江南油杉(K. cyclolepis)和矩鳞油杉(K. oblonga)被并入油杉;海南油杉(K. hainanensis)。被并入云南油杉。因此,综合各方证据,认为中国现存4种,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广西、湖南、福建等省/自治区。
2.3.4 长苞铁杉属(Nothotsuga)
1种,分布区类型9型,我国1种,即长苞铁杉(N. longibracteata),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等省/自治区。长苞铁杉属近年才被作为一个独立的属提出,此前的FRPS和FOC中收录的长苞铁杉(T. longibracteata)都被分类到铁杉属。早年认为长苞铁杉是中国特有属,将其分布区类型划分为15型,近年有越南的分布记录,因此将其分布区类型划分为9型。
2.3.5 金钱松属(Pseudolarix)
1种,即金钱松(P. amabilis),分布区类型15型,为我国特有种,分布在江西、浙江、湖南和福建4省。
2.3.6 铁杉属(Tusga)
约12种,分布区类型9型。FRPS和FOC都收录铁杉属植物8种,FRPS种下分类群3个,FOC种下分类群4个,但其中的长苞铁杉(T. longibracteata)现已独立到长苞铁杉属;杨氏系统收录4种;生物物种名录收录6种,种下分类群2个。原收录的台湾铁杉(T. formosana)、南方铁杉(T. chinensis var. tchekiangensis)、长阳铁杉(T. chinensis var. patens)被当做异名处理。因此,综合各方证据,认为中国铁杉属目前现存5种,其中种下分类群1个,目前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甘肃、湖北等省。
2.3.7 落叶松属(Larix)
13种,分布区类型8型。FRPS收录14种,其中2个为种下分类群;FOC也收录14种,种下分类群3个。杨氏系统收录8种;生物物种名录收录13种,其中种下分类群4个。原收录的贡布红杉(L. kongboensis)、绿果黄花落叶松(L. olgensis f. viridis)作异名处理。因此,综合各方证据,认为中国落叶松属现存11种,其中种下分类群6个。目前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西藏、辽宁等省/自治区。
2.3.8 黄杉属(Pseudotsuga)
6种,分布区类型9型。FRPS收录5种,FOC收录4种,杨氏系统收录2种,生物物种名录收录5种。在3个分类系统中都作为独立种出现的澜沧黄杉(P. forrestii)和台湾黄杉(P. wilsoniana)被归并入黄杉(P. sinensis)。因此,综合各方证据,认为中国黄杉属现存3种,主要分布在我国贵州、广西、安徽、浙江、湖南等省。
2.3.9 银杉属(Cathaya)
1种,即银杉(C. argyrophylla),为我国特有种,分布区类型15型,目前分布于我国湖南、湖北、重庆、贵州、广西和四川6省/市/自治区。
2.3.10 云杉属(Picea)
约45种,分布区类型8型。FRPS收录24种,种下分类群8个;FOC收录25种,其中种下分类群9个,杨氏系统收录26种;生物物种名录收录29种,其中种下分类群9个。四川云杉(P. austropanlanica)仅收录于杨氏系统。因此,综合各方证据,认为云杉属现存29种,其中种下分类群5个,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云南、甘肃、宁夏、新疆、吉林等省/自治区。
2.3.11 松属(Pinus)
约123种,分布区类型8型。FRPS收录37种,其中种下分类群13个;FOC收录36种,其中种下分类群13个;杨氏系统收录27种;生物物种名录收录39种,其中种下分类群11个。兴凯赤松(P. densiflora var. ussuriensis)、华南五针松(P. kwangtungensis)、变叶华南五针松(P. kwangtungensis var. varifolia)、南欧黑松(P. nigra var. poiretiana)、樟子松(P.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兴凯湖松(P. takahasii)、黑皮油松(P. tabuliformis var. mukdensis)、扫帚油松(P. tabuliformis var. umbraculifera)、细叶云南松(P. yunnanensis var. tenuifolia)被作为异名处理。因此,综合各方证据,认为松属现存31种,其中种下分类群4个,在我国各省域广泛分布。
2.4 罗汉松科
20属,中国4属。即鸡毛松属(Dacrycarpus)、陆均松属(Dacrydium)、罗汉松属(Podocarpus)、竹柏属(Nageia)。
2.4.1 鸡毛松属(Dacrycarpus)
约9种,分布区类型7-4型,中国仅1种,即鸡毛松(D. imbricatus),分布于我国广西、海南、云南3省/自治区。FRPS中无鸡毛松属,该种被归于罗汉松属下。
2.4.2 陆均松属(Dacrydium)
约22种,分布区类型2-1型,中国仅1种,即陆均松(D. pectinatum),仅在海南省有野生种群分布。
2.4.3 罗汉松属(Podocarpus)
约99种,分布区类型2-1型。FRPS收录罗汉松属植物16种,其中种下分类群3个;FOC收录10种,种下分类群4个;杨氏系统收录罗汉松属植物10种;生物物种名录收录9种。FRPS无鸡毛松属和竹柏属,这两属的植物在FRPS中都被归于罗汉松属下。其中丛花罗汉松(P. fasciculus)仅收录于杨氏系统。因此,综合各方证据,认为中国目前现存罗汉松属植物10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广西、台湾、海南、江苏、浙江等省/自治区。
2.4.4 竹柏属(Nageia)
5种,分布区类型7型。中国3种,即长叶竹柏(N. fleuryi)、竹柏(N. nagi)、肉托竹柏(N. wallichiana),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广东、广西、海南等省自治区。FRPS无该属,都并入罗汉松属。
2.5 柏科
51属,中国13属,分别是杉木属(Cunninghamia)、台湾杉属(Taiwania)、水杉属(Metasequoia)、柳杉属(Cryptomeria)、水松属(Glyptostrobus)、崖柏属(Thuja)、扁柏属(Chamaecyparis)、翠柏属(Calocedrus)、侧柏属(Platycladus)、柏木属(Cupressus)、刺柏属(Juniperus)、圆柏属(Sabina)、金柏属(Xanthocyparis)。相较于FRPS和FOC,新增了金柏属,合并了原属于杉科的杉木属、台湾杉属、水杉属、水松属。
2.5.1 杉木属(Cunninghamia)
2种,分布区类型15型。中国2种,即台湾杉木(C. konishii)和杉木(C. lanceolata),主要分布在我国福建、河南、陕西、甘肃、湖南、广东等省及台湾地区。
2.5.2 台湾杉属(Taiwania)
1种,分布区类型14SH型,中国1种,即台湾杉(T. cryptomerioides),目前主要分布在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及台湾地区。FRPS记载2种,其中的秃杉(T. flousiana)被并入台湾杉。
2.5.3 水杉属(Metasequoia)
1种,即水杉(M. glyptostroboides),为中国特有种,分布区类型15型,水杉的野生种群目前分布于湖南、湖北、重庆3省/直辖市。
2.5.4 柳杉属(Cryptomeria)
1种,分布区类型14SJ型,中国现有1种,即柳杉(C. japonica),分布于我国福建、江西、四川、云南和浙江省。
2.5.5 水松属(Glyptostrobus)
1种,分布区类型7-4型,中国1种,即水松(G. pensilis),主要分布于江西、四川、云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几省/自治区。
2.5.6 崖柏属(Thuja)
约6种,分布区类型9型,中国2种。分别是朝鲜崖柏(T. koraiensis)和崖柏(T. sutchuenensis),主要分布于吉林、重庆等省/直辖市。
2.5.7 扁柏属(Chamaecyparis)
约7种,分布区类型9型。FRPS、FOC和生物物种名录收录2种,其中种下分类群1个;杨氏系统收录3种,其中福建柏(C. hodginsii)在另外3个分类系统中被独立成福建柏属(Fokienia)。台湾扁柏(C. obtusa var. formosana)被作为异名处理。因此,综合各方证据,认为中国现有扁柏属植物3种,主要分布于我国江西、浙江、云南、广东等省及台湾地区。
2.5.8 翠柏属(Calocedrus)
约4种,分布区类型7-3型。FRPS和FOC收录2种,其中种下分类群1个;杨氏系统和生物物种名录收录3种。在FRPS和FOC中作为翠柏(C. macrolepis)变种出现的台湾翠柏(C. macrolepis var. formosana),现已独立成种,即C. formosana。因此,综合各方证据,认为中国现有翠柏属植物3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广西、海南、贵州、云南等省/自治区及台湾地区。
2.5.9 侧柏属(Platycladus)
1种,分布区类型14SH型,中国1种,即侧柏(P. orientalis),全国绝大部分省份皆有分布。
2.5.10 柏木属(Cupressus)
约15种,分布区类型10-2型。FRPS收录植物5种,FOC收录6种,其中1个为种下分类群。杨氏系统收录10种;生物物种名录收录8种,其中种下分类群1个。其中西藏高柏(C. austrotibetica)和大渡河柏木(C. fallax)仅收录于杨氏系统。近日李家亮等对柏木属的分类进行了梳理,将通麦柏木(C. rushforthii)和王氏柏木(C. × wangii)作异名处理,并确认曾被收录的喜马拉雅柏(C. torulosa)在中国无野生种群分布,故不收录。因此,综合各方证据,认为中国现有柏木属植物8种,分布于我国四川、西藏、云南、甘肃等省/自治区。
2.5.11 刺柏属(Juniperus)
约13种,分布区类型8型。FRPS收录3种;杨氏系统收录4种;FOC收录34种,种下分类群12个;生物物种名录收录38种,其中种下分类群13个。FOC和生物物种名录无圆柏属,因此收录于圆柏属的植物都被归入刺柏属。梅尔刺柏(J. mairei)仅杨氏系统收录。欧洲刺柏(Juniperus communis)的原变种在中国无分布,但其变种西伯利亚刺柏(Juniperus communis var. saxatilis)分布于我国新疆、内蒙古等自治区,故未收录其原变种,仅收录该变种。因此,综合各方证据,认为中国现有刺柏属植物4种,其中种下分类群1个,目前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西藏等6省/自治区。
2.5.12 圆柏属(Sabina)
约61种,分布区类型8型。FRPS收录24种,其中种下分类群9个;杨氏系统收录24种。FOC和生物物种名录无圆柏属,该属植物都被归为刺柏属。其中山柏(S. fargesii)、玉山圆柏(S. morrisonicola)仅杨氏系统收录。垂枝圆柏(Sabina chinensis f. pendula)、垂枝祁连圆柏(S. przewalskii f. pendula)、喀什方枝柏(S. pseudosabina var. turkestanica)、小叶高山柏(J. squamata var. parviflora)、狱林圆柏(J. sabina var. yulinensis)、德钦柏(J. baimashanensis)被作为异名处理。同时综合系统发育与分类学证据,将Juniperus pingii var. carinata Y.F.Yu & L.K.Fu新组合为圆柏属植物直叶香柏Sabina carinata (Y.F.Yu & L.K.Fu) Y. Yang & Meng Li., comb. nov.;将Juniperus sabina var. arenaria (E.H.Wilson) Farjon新组合为沙柏Sabina arenaria (E.H.Wilson) W.C.Cheng & W.T.Wang ex Y.Yang & Meng Li, comb.nov.。因此,综合各方证据,认为中国现有圆柏属植物30种,其中种下分类群7个,广泛分布于全国各省域。
2.5.13 金柏属(Xanthocyparis)
1种,即金柏(X. vietnamensis),分布区类型9型,在广西自治区有野生种群分布。FRPS和FOC无该属该种收录。
2.6 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
1属,即三尖杉属(Cephalotaxus),曾把该属并入红豆杉科中,后经过研究,认为三尖杉属应独立成科。
约10种,分布区类型14型。FRPS收录10种,种下分类群3个;FOC收录8种,种下分类群2个;杨氏系统收录10种;生物物种名录收录12种,其中种下分类群2个。2022年Wang等利用分子系统学技术,证明中国现有的三尖杉属植物种类为9种。但其中有1未发表的新种,因此暂时认为中国的三尖杉属植物有8种。阿萨姆三尖杉(C. griffithii)、宽叶粗榧(C. latifolia)、被作为异名处理。矮三尖杉(C. nana)在中国无野生种群分布。因此,综合各方证据,认为中国现有三尖杉8种,其中种下分类群2个,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自治区。
2.7 红豆杉科(Taxaceae)
5属,中国红豆杉下分为穗花杉属(Amentotaxus)、白豆杉属(Pseudotaxus)、红豆杉属(Taxus)和榧属(Torreya),其中白豆杉属为中国特有属。
2.7.1 穗花杉属(Amentotaxus)
约8种,分布区类型14SH型,分布于我国云南、贵州、西藏等省/自治区及台湾地区。FRPS收录3种;FOC收录4种,种下分类群1个;杨氏系统收录5种;生物物种名录收录5种,种下分类群1个。其中,藏南穗花杉(A. assamica)仅杨氏系统收录,杂交穗花杉(Amentotaxus × hybridia)为2023年发表的自然杂交新种,亲本为云南穗花杉(Amentotaxus yunnanensis)和河口穗花杉(Amentotaxus hekouensis)。因此,综合各方证据,认为我国现存穗花杉属植物7种,其中种下分类群1个。
2.7.2 白豆杉属(Pseudotaxus)
1种,中国特有种,即白豆杉(P. chienii),分布区类型15型,目前分布于我国江西、浙江、湖南、广东、广西5省/自治区。
2.7.3 红豆杉属(Taxus)
约12种。分布区类型8型。目前FRPS收录5种,其中种下分类群1个;FOC收录5种,其中种下分类群2个;杨氏系统收录7种;生物物种名录收录8种,其中种下分类群3个。因此,综合各方证据,认为我国现存红豆杉属植物8种,分布于我国贵州、云南、四川、西藏、黑龙江等省/自治区。
2.7.4 榧属(Torreya)
约8种,分布区类型9型。FRPS收录5种;FOC收录7种,种下分类群2个;杨氏系统收录6种;生物物种名录收录7种,种下分类群2个。2022年Lu等在浙江发现榧属新种,并将其命名为大盘山榧(T. dapanshanica)。因此,综合各方证据,认为我国现存榧属植物7种,其中种下分类群1个,主要分布于我国江西、浙江、江苏、福建、安徽、广西等省/自治区。
2.8 麻黄科(Ephedraceae)
1属,即麻黄属(Ephedra)。
约70种,分布区类型2型。FRPS收录19种,其中6种为种下分类群;FOC收录17种,其中种下分类群1个;杨氏系统收录17种;生物物种名录收录21种,种下分类群1个。其中诚氏麻黄(E. chengiae)是于2021年发布,在西藏赞达县发现的新种。FRPS中的垫状山岭麻黄(E. gerardiana var. congesta)、西藏中麻黄(E. intermedia var. tibetica)、异株矮麻黄(E. minuta var. dioeca)、喀什膜果麻黄(E. przewalskii var. kaschgarica)均被作为异名处理;FRPS、FOC、生物物种名录中均收录的雌雄麻黄(E. fedtschenkoae),也被认为是单子麻黄(E. monosperma)的异名。综合各方证据认为,麻黄属在我国共存有19种,其中种下分类群2个,主要分布于我国西藏、云南、新疆、内蒙古等省/自治区。
2.9 买麻藤科(Gnetaceae)
1属,即买麻藤属(Gnetum)。
46种,分布区类型2型。FRPS收录10种,其中种下分类群3个;FOC收录9种;杨氏系统11种;生物物种名录收录9种。其中FRPS收录的大子买麻藤(G. montanum f. megalocarpum)、短柄垂子买麻藤(G. pendulum f. intermedium)、无柄垂子买麻藤(G. pendulum f. subsessile)都作异名处理。综合各方证据认为,买麻藤属在我国共12种,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西藏、贵州、海南等省/自治区。
以上结果表明,中国现存野生的裸子植物共9科37属267种(含26个种下分类群)(表1),在我国各省都有分布(附表1,nldxb.njfu.edu.cn)。
▼表 1 中国野生裸子植物物种数
3 讨论
中国现存野生的裸子植物中,中国特有属5属,中国特有种106种。在对一些属的处理上笔者参考了部分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例如苏铁属主要采纳席辉辉等的研究成果、三尖杉属采用Wang等的研究成果、红豆杉属部分物种的处理采用Poudel等的研究成果。笔者还统计得FRPS收录野生裸子植物10科34属246种(含种下分类群);FOC收录野生裸子植物10科35属261种(含种下分类群);生物物种名录收录野生裸子植物9科36属297种(含种下分类群)。
最终的物种数据与过往的分类系统记载的数据有所出入,这是因为植物分类工作始终处于一个正在进行的状态,所有结果都是阶段性的。其一是会有新种被陆续发表,例如近年来发表的大盘山榧、诚氏麻黄等。其二是会有科属级别的变动,例如杉科与柏科的合并、三尖杉属的独立、福建柏属与扁柏属的合并以及金柏属的提出等。其三是修订了原分类系统中的一些鉴定错误,例如FRPS中收录的云南苏铁(C. siamensis),如今中文名已修订成“暹罗苏铁”,且席辉辉等研究认为该种现有的标本和文献记载都是错误鉴定,至于曾被认为是云南苏铁的标本实际上是何种植物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其四是种间的拆分与归并。例如苏铁属的仙湖苏铁(C. fairylakea)被归并入四川苏铁(C. szechuanensis),黄枝油杉(K. calcarea)被归并入铁坚油杉(K. davidiana)等。其五是对一些分布地有争议的物种的确定。例如FRPS和FOC中收录的叉叶苏铁(C. micholitzii),中文名修订为“越南叉叶苏铁”,目前认为该种在中国无野生种群分布,新增一种同为叉叶苏铁复合群的叉叶苏铁(C. bifida);又例如越南买麻藤(G. formosum)一直不被认可在中国有野生种群分布,也有学者认为应该将越南买麻藤归并入小叶买麻藤(G. parvifolium),但Hou等的研究证明越南买麻藤和小叶买麻藤是两个独立种,且海南省有越南买麻藤野生种群分布。同时,裸子植物仍有一部分疑难类群的分类有待解决。例如苏铁属的宽叶苏铁复合群(C. balansae complex)、篦齿苏铁复合群(C. pectinata complex)和石山苏铁复合群(C. sexseminifera complex)尚待研究,长柄叉叶苏铁(C. longipetiolula)、多羽叉叶苏铁(C. multifrondis)、三亚苏铁(C. shanyaensis)等学名有待进一步考证。还有冷杉属属内分类历来颇有争议,且存在如百山祖冷杉(A. beshanzuensis)、资源冷杉(A. ziyuanensis)、多雄拉冷杉(A. fordei)以及在本研究中被处理成苍山冷杉(A. delavayi)异名的墨脱冷杉(A. delavayi var. motuoensis)等物种的独立种地位的定夺,类似的还有云杉属、油杉属、麻黄属等。罗汉松属的海南罗汉松(P. annanmiensis),该研究及杨氏系统未收录,原因是经过后续的研究调查,发现海南罗汉松暂未有采自中国的标本记录,因此该种是否在中国分布仍存疑,且该种与同属植物百日青(P. neriifolius)极为相似,因此该种是否为独立种也仍需进一步考察。
此外,另整理一份FRPS、FOC、生物物种名录以及杨氏系统中曾收录而如今变为异名的物种名单(附表2,nldxb.njfu.edu.cn),以供查阅。
end
关注我们,更多精彩
好消息
本刊可以扫码购买啦!
内容、音频、图片等来源:论文作者
责任编辑:吴祝华
微信制作:贾静雨
如何获取原文?
1.更多精彩敬扫描图片上方二维码请关注南林学报微信公众号、微博号、抖音号、喜马拉雅号、今日头条号
2.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微信的博看网页面
3.原文链接请见于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