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频频中标…背后有何原因?

文摘   2025-02-03 07:01   山东  

【案说】

普陀区市场监管局查办某公司

侵犯商业秘密案





商业秘密,是指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不为公众所知悉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非法侵犯商业秘密,不仅会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还会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一直以来,普陀区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商业秘密的保护,持续加大力度查处侵犯企业商业秘密的违法行为。下面这起案件,就是典型的侵犯商业秘密案。


企业频频中标 背后有何原因




近日,普陀区市场监管局在调研走访企业过程中,了解到有一家A公司近期连续开展了钢材采购招标,而屡屡连续精准中标的却是同一家单位——B公司,行业罕见。执法人员敏锐地感觉到这里面存在异常。进一步了解后发现,A公司所需采购的钢材在市场上广泛使用,而A公司近期组织的4次招标中,B公司的采购报价、材料型号、供应量都能精准的符合标的需求,这种情况意味着A公司的标的信息,也就是商业秘密很可能已经被侵犯。



专案调查 快速破案




执法人员迅速开展调查,经查,A公司招标前已对这批钢材的招标采购信息采取保密措施,由专门的网站进行存储,并设置特定人员进行管理。而执法人员却在B公司的工作电脑中找到了一份疑似A公司采购计划表的文件,该采购计划表与A公司的商业秘密一致吗?

为确认这个关键问题,执法人员使用计算机领域的专业技术——哈希值比对法,对两部分信息开展专业技术分析。经比对,确定了两份数据的同一性,也就是说,B公司在开标前已经通过违法途径获取了A公司的商业秘密。


违法事实明确 必须予以严惩




在这些关键证据面前,B公司负责人坦白了其通过给“好处费”的方式贿赂了A公司的商业秘密管理人员,从而获取相关商业秘密的违法事实,B公司据此得以提前准备,进而能够屡屡中标。这些证据环环相扣、互相印证,违法事实水落石出。

本案中B公司以贿赂手段,侵犯A公司商业秘密的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普陀区市场监管局依法对其作出没收全部违法所得并处罚款的行政处罚。

【本案亮点】

侵犯商业秘密类案件,隐蔽性强、办案难度大。本案执法人员以其专业敏感度发现案件线索,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确认违法事实,抽丝剥茧对证据链条逐一印证还原,严厉打击了侵害商业秘密的违法行为,维护了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对进一步规范公平竞争秩序、优化营商环境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来源:市监学习驿站、上海市场监管


      加群交流请关注公众号在对话窗口发送“入群”获取入群方式

感谢阅读关注  欢迎点赞在看


相关链接 ↓↓


 原创文章  ▶ 食品安全 ▶ 办案实务 ▶ 职业打假

▶ 特种设备  ▶ 投诉举报 ▶ 食品标签 ▶ 广告监管  

 价格监管  ▶ 药品监管   ▶ 化妆品  ▶产品质量

▶ 消费维权  ▶ 反不正当竞争 ▶ 商标 ▶ 知识产权  

▶ 合同监管 ▶ 医疗美容  ▶ 违法所得 ▶进货查验   

▶ 食用农产品 ▶ 预包装食品▶ 添加剂▶ 食品生产

▶ 行政处罚 ▶ 行政诉讼  ▶ 行政许可 ▶ 行刑衔接 

▶ 特殊食品  ▶ 认证认可 ▶ 主体登记 ▶ 检验检测 

▶ 医疗器械   预付卡  企业合规  部门交叉

▶ 部门交叉 ▶ 铁拳行动  ▶其他职能 ▶自由裁量    

▶ 复函    行政强制    ▶ 总局留言  ▶ 反垄断

▶ 资料   ▶ 文书   ▶ 案例   ▶ 证据  ▶  文章检索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安排一下?


市监学习驿站
市场监管人员学习专业知识、分享交流经验、共同进步提升的精神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