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培养一个情绪稳定的孩子?你的方向错了

文摘   2024-08-13 08:08   北京  
前两天,我带孩子去参加围棋比赛,现场加上家长大约有1000号人,一整天的比赛下来,我见识了各种人间百态。
有的孩子在比赛中输不起,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发泄悲伤和愤怒。但是每个孩子发泄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只是小声抽泣,有的则大声嚎叫。
前者可能只是引来一些人侧目,后者却会吸引所有人的目光。那位大声嚎叫的孩子的家长当场斥责道:「你喊什么,不就输了一场比赛嘛,后面还有那么多轮呢,你就这么输不起吗?」众目睽睽之下,因为孩子情绪失控引发家长失控,结果这对母子成了公众的焦点。
很明显,家长受到了周围人目光的压力,对孩子的嚎叫产生了不满,然而,家长可能没有意识到,她的言行也激起了周围人对她的反感,社会大众期望看到的是和气、体面,「和」和「礼」是中国人的面子,而情绪稳定则是社会化的产物。

1


情绪稳定的实质

如果一个人不需要与他人共事,你的情绪是愤怒还是高兴并无所谓。然而,社会化迫使我们为了融入环境而改变自己的情绪表达,这种改变,可能可以带来积极的效果,但也可能掩盖真实的自我。
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分化出了三类人,情绪稳定的人,情绪不稳定的人,以及「假装」情绪稳定的人。
情绪稳定的实质是什么?
从人格特质的角度来看,情绪稳定通常与低神经质相关,低神经质的人更不容易发脾气。英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内特尔在《人格》中提到,神经质测量的是消极情绪系统的反应性,高神经质的人比低神经质的人更容易受到日常生活中的烦恼影响,这些消极情绪包括恐惧、焦虑、羞愧、内疚、厌恶和悲伤。 于是,情绪稳定成了低神经质者的通行证,而情绪失控就成了高神经质者的墓志铭。
从人生叙事的角度看,情绪稳定的人通常在原生家庭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比如最近巴黎奥运会获得冠军的湖南女孩郑钦文,她在父亲的指导下从一个输不起的运动员变成了大心脏的竞争女孩。在一次全国比赛中,当郑钦文比分落后表现消极时,郑的父亲喝斥她:「如果水平不如对手,用尽全力还是输了,那是英雄,如果消极比赛,那是对网球、对观众、对自己不负责任。」这段话中郑父没有指责女儿的情绪,而是通过模拟比赛结局,让女儿选择用积极的心态去战斗,如此虽败犹荣。
看,情绪稳定和个人的特质与背景直接相关,它与外向和内向、自律和随性一样,由家族遗传决定,很难改变。

2


为什么有假装情绪稳定的人呢?

情绪稳定的人,不论在社会上还是家庭中,都人见人爱。而情绪不稳定的人往往容易受到批评,社会化也使得情绪稳定成为一种特权。情绪稳定的人被认为具有要求他人管好自己情绪的权利,并在道德上占据高地,这使得很多人争相追求这种「稳定」。
假装情绪稳定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被动习得的习惯,这个习惯往往来自父母的教导。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父母可能会告诉他们这些情绪不好。那么为了让父母高兴,孩子就会有意识地抑制自己情绪的表达和流淌,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看似稳定的外表,实际上,这种稳定并不真实,而是掩饰,冰山上波澜不惊,冰山下波涛汹涌。
当我反思自己的情绪特质时,我发现我也被贴上了「情绪稳定」的标签。在我的大五人格测试中,神经质属于中等,说明我在很多时候是很有情绪的,但是因为「情绪稳定」这张标签,它限制了我的思想,阻碍了我的情绪丰富性。
有时,它剥夺了我发脾气的权利。每当我想发火,我的脑海里就会跳出一个声音说:嘿,你是个情绪稳定的人,发脾气就不是你了哦。
有时 ,它让我变成一个什么都可以的人,甚至当有人侵犯到我头上了,我还会像个老好人一样,只顾着共情对方,迁就忍耐。
有时,它也让我陷入反刍,为什么当时我没有表现得更激动,这样对方就知道我有多欣赏他的作品;为什么当时我没有表达出自己的悲伤,这样我就能让对方的情绪得以宣泄。
我看起来太淡定了,所以当情感需要流露时,我反而失去了情绪自由流淌的能力。
看,假装情绪稳定的人,也和情绪不稳定的人一样,会产生对内的内耗。就像弗洛伊德在《超越快乐原则》一书中说:被压抑的情绪和冲动并没有真正消失,而是转入了无意识层面,并可能以扭曲的形式在梦中、幻想中或者神经症状中表现出来,而更多的时候,它会以窝里横和无名火的方式出现。

3


从情绪稳定到情绪设计师

情绪稳定就是一张标签,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毫无益处。那什么样的情绪观才真正于我们有利呢?
认知心理学家巴萨卢和他的同事通过实验发现:概念的激活和使用是情境依赖的。当他请被试在不同的情境下列出与家具相关的物品,比如在家里和办公室里,参与者列出的物品很不一样。
巴萨卢教授同时发现,概念的相似性不仅基于物理特征,还基于它们实现特定目标时的功能相似性。比如锅、刀、食材、调料这些概念都会因为要做一顿饭这个目的而被打包在一起,就像旅行前我们打包衣服、洗漱用品、数据线等一样。
情绪也是如此,它不仅是内部心理状态的反应,还与特定情境和目标密切相关。比如同样是开心,你可能是因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也可能是因为吃到自己种草已久的美食。情境不同,但情绪却类似。
再比如,你准备上台演讲时,你既兴奋又紧张、既害怕又期待,这些情绪概念都是基于同一个目的:上台演讲。情绪的存在是为了实现我们的生存和社会目标。
当你了解情绪的本质后,在情绪出现时,你再也不用回避它。相反,你可以问问自己:我当下所处的是什么情境?我的情绪是基于什么目的?我可以在情境中,做一些什么调整?
当你这么想时,你就成了情绪的设计师。
再回到最开头的那个场景,孩子因为输棋嚎啕大哭,如果你是家长,你会怎么处理?
我会问问自己:「孩子当下所处的是什么情境,他的情绪是基于什么目的。」
啊,我们在考场,这里天然就带有紧张的氛围,孩子嚎啕大哭的目的是释放压力和寻求帮助。那我可以怎么做呢?首先承认他的情绪,并帮助他用语言表达出来,「孩子,比赛输了,你现在很生气、也很难过。」 然后给他一个身体上的拥抱,让他感受到支持。接着,带他走出休息室,去看看绿树和蓝天,转移注意力,「孩子,你虽然输了比赛,但你没有输掉棋品,比赛还在继续,下一轮比赛,你依然会全力以赴,对吗?」
看,我没有要求孩子情绪稳定,但我为他提供了压力释放的空间,还帮助他更好地疏导了情绪,这就是情绪设计师的角色。

4


生而为人,在个人和社会化之间找到平衡是我们生存的必修课。社会化让我们学会了「情绪抑制」,但作为个体,我们也要意识到内在感受的重要性。

情绪是否稳定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情绪是与情境和目标密切相关,我们就能学着成为情绪设计师,让情绪为己所用。◈

作者:琬文
编辑:鲸鱼
来源:原创

小 爱 

有哪些情境是孩子特别容易哭闹崩溃的?看完这篇文章,你打算如何为Ta设计更积极的情绪?欢迎留言一起交流~


更多精彩文章请戳:

👉 清华赵昱鲲:我为什么反对用零花钱等方法鼓励孩子做作业?

👉 只用2周时间,我让女儿的写字速度翻了5倍

👉 夏天就该这么玩!这种免费又益智的玩具,征服了全球小孩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爱贝睿科学早教
0-6岁儿童早期教育专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