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史迹--还原真实的近代历史

文摘   2024-06-09 04:14   美国  

被清华大学录取后成为一名在校学生是怎样的体验,对于一个具有113年历史,经历过国家几次改朝换代的老校来说,各个时期的同学有各自不同的感受。 

新三级

笔者从毕业40年庆典活动中得知,1977,78,79年入学的大学生已经历史性地被冠予了一个名词,新三级(或新三届)。我于是搜遍全网,美国的维基百科是唯一一个收录了这个概念的网站。

据说,79年是老三届(不知道老三届的请先查网)高考不受年龄限制的最后一年。记得有一个印度同事跟我炫耀他毕业的IIT(印度理工学院)入学竞争多么激烈云云。我只是笑笑,懒得跟他解释十几年的青年人挤在三年里考大学是一个什么竞争概念。我只是像做梦一样地感恩上大学不用再被查三代了。

从40多年变迁后的这端往回看,我们这三级的确是处在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点,身上自是带着只属于我们的历史印记。所以当收拾旧物发现当年的文字材料时,我感到历史价值的同时也觉得有分享的义务。

1979年新生入学注意事项


79级新生注意事项
这份注意事项应该是随录取通知书一起发给考生的。录取通知书报到时应该交上去了。这个注意事项当年我并没有认真读过,现在反而有研读一下的兴趣。
新生注意事项在第二条就给我们明确了必须无条件服从专业和毕业分配的要求。第四条是如何转移党团组织关系。本人不是团员,省去了这步。
第五条交代户口,粮油等关系转移等事项。这里提到,所有人户口关系转入清华大学集体户口。还提到粮油供应各地区不太一样,有的地区有基本定量加工种补助。北京地区新生要转粮,面,米和油四票。其实当时各地票证种类很多,比如肉票,布票,糖票,肥皂票等等。但不知为啥没说要转其他票,还是隐含都包括了?另外这条没说要带够多少钱,但却特别强调每人要自带一个月的全国通用粮票。可见那时候粮票的重要。当年没粮票,你就是用金条也换不来一口饭吃。而全国通用粮票只有出差等特殊理由才可以换得,比现在换外汇还难。想必清华录取通知书的这条应该是给新生们开了换一个月定量等值全国粮票的绿灯。当年各地的粮食定量也不一样,所以用“一个月的”来表示数量最方便。
笔者查了一下,粮票登上历史舞台是从1953年的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分别公布《关于粮食统购统销的决议》、《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开始,直到1993年4月1日国务院的《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结束。整整40年粮食不够吃呀!
第九条说赴校路费有困难找原工作单位和县级招生办申请补助。真不知道招生办还有这笔资金。
读过第十条学生待遇,我才知道原来五年工龄以上的国家职工是带薪念书的。前两届是由原单位发放。从79级开始,改叫职工助学金。具体办法由财政部和教育部接手。军人新生工资从总后勤部支出。这条从侧面印证了79级对生源年龄的宽松录取政策。不过老三届的尖子生大部分被77,78级吸收,清华79级生源绝大部分都是在校生了。
看到这么多复杂的人事组织关系,粮油关系和各种待遇的转移手续,笔者不禁感慨,甭管你有多少亿人,党和政府都事无巨细地记录管理着每一个人的户口,档案,衣食住行的定量分配,而且当时没有计算机,全靠人工查证记录!
另外,同样的土地,同样的人民,同样的和平年代,今天超市里的物资供应如此丰富,当年不仅要凭票,甚至凭票都买不到。这是国家政策和领导智慧对于国民生产力直接作用的最有力证明。
根据清华网上的大事记,1979年共招收1899名本科生,227名研究生。北京新生9月13日报到;外地新生14日报到。根据注意事项,北京学生带上铺盖自己来学校。外地的在火车站有校车接入校园。
今年我们毕业40年庆典,组委会摆出大礼堂门前板车拉同学行李到宿舍的实景。很多人说北京同学骑板车拉外地同学到宿舍。这板车。。。我已没有了记忆。1899个新生,也许板车不够用吧?不过现在最不靠谱的就是记忆,而且发现已经有集体失忆现象。

9字班毕业40年庆祝大会的报到实景(赞老哥俩演得认真!)
我箱底还有一份跟入学有关的“古董”--新生代表发言稿。发言稿一共有两份。一份是被老师或学长大幅删改的草稿。另一份就是下面这个近乎完稿,

79级新生代表发言稿
对于这份发言稿的存在和是否被谁用来发言,我已经丧失了全部的记忆,唯一能够肯定的,这的确是自己当年的笔迹。
我现在读到这些内容也感觉十分新鲜。首先,这个稿子不长(点赞),用了较大篇幅表达对接待我们的老师和学长们的诚挚感谢。然后套用了当年的惯用语句表明态度。不过刚进门的新生好像不会直觉地称“母校”吧,这里应该有学长编辑的痕迹?最后一段引用的“争取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口号为现在同学间常探讨的问题提供了答案:文革前蒋南翔校长提出的这个口号原文应该有“至少”二字,当年4点半的全校广播应该是没读完整。
入学清华的过程给我最大的印象是,新生们的食,住,学各方面都被无微不至地安排得妥妥贴贴。我们感觉到被关怀温暖的同时,也被明确地告知,我们没有选择余地,需要无条件服从安排,一切行动听指挥。这样规定和要求的直接结果就是不鼓励拥有和表达个人观点,要习惯被动接受。时间一长形成氛围,甚至多问个问题都会感受到来自同学的压力。
记得我初来美国学校读研究生时,美国大学的开放式环境让我很不适应。这里的大学就像商场,商品琳琅满目,由你来选购,而不是派送。学生进来需要自己知道该找什么机构,办什么手续。没有人为你安排一切,因为每个人的需求不同。这里也没有固定班级和班级辅导老师对你负责。每学期开始前学校公布所有课程表,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决定上哪门课。每学期开学给两个星期试课换课。很多热门课还需要抢注,晚了会选不上。因为美国高中已经是这种环境,我看到他们一年级新生都要比我从容许多。不过美国学校鼓励质疑,尊重和奖励不同看法的氛围的确给人思想松绑的轻松感,有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
听目前在校的老师说,现在的清华教学氛围跟以前已经大不一样,学生们有非常大的学习自由度。40多年过去了,也该进入新时代了。

民国时期的清华学生生活

说到时代,笔者有幸从袁帆师兄那里得到一套1931年完整的清华入学材料影印件(图1)。

图1. 民国20年8月6日签发的清华录取材料
这套入学材料包括(由上左至下右)信封,录取通知书,入学志愿书,学生保证(担保)书,入学证和新同学须知。
这套材料里的历史信息非常多,是极为难得的沉浸式历史教材。
首先,所有行文都是从右至左竖向行文。另外,除了学生会的新同学须知,其他文献均没有标点符号。
经查询,1904年中国出了第一本横排版的书《英文汉沽》,实在是因为英文无法竖着写。但直到1956年1月1日《人民日报》启用横板印刷才标志着中国汉字竖版行书的结束。
而中文标点符号的引入,也应是受了洋文的影响。清华老学长回忆1910年唐国安为选赴美幼童考英文听写时[2],“每句之末来一个‘period’,简直莫名其妙"。
据查,1920年2月2日,北京民国政府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批准由北大六教授联名提出的《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方案》,出台了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图1的文献说明,法定标点符号诞生11年后,汉语无标点的行文习惯并没有完全改变。
这套录取文献中的入学证列出清华新生一入学需要缴纳的各种费用, 其中包括每学期的学费,体育费和科学实验费。看来这时的清华大学已经不是100%官费。事实上1930,1931和1932三年中清华中断了送学生赴美留学。
我认为这套材料最具历史价值的是新同学须知这份须知分来校前和来校后两个部分。感谢当年学生会执笔同学的“婆婆妈妈”,把我们带入1931年中国百姓的真实生活。
笔者从学校教科书上接触的民国时期是孙中山,蒋介石,南京和延安这些抽象的概念。面前这份活生生的日常生活画卷勾起了我重新了解中华民国历史的兴趣。

图2. 中华民国77事变前具有国际认可度的政府主线
图3是我的学习笔记。从左至右标出了从1912年到1937年77事变期间北京地区政权的交替。政府名称均使用当时对外的正式名称(北洋政府是南方国民党势力对北京民国政府的贬称)。北方在整个民国时期主要是处于北京民国政府的管辖。对北方百姓来说,国民党蒋介石应该不过就是众多南方割据军阀中的一支,跟他们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
上面几个重要交替点均可以反映在清华学校的历年大事记中。比如1912年4月原本就是大清国任命的学校监督唐国安又重新被北京民国政府外交部任命为学校监督,让因辛亥革命关门半年的清华学堂复课[2][3]。1928年南方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北京政府被推翻,清华走马灯似地换了5个校长![4]
虽然28年底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拥戴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了名义上的南北统一(图4红线之内),但这名义的统一只是各方势力争斗的不稳定平衡状态,比欧盟还松散。中华大地仍然处于图5所示的实际割据管辖状态。

图3.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的管辖区。


图4.1930年实际军阀割据辖区
了解了当时国家大环境,我们便可以理解为何清华需要新生提供有一定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且一定要住在本地的正副两位担保人了。而新同学须知里的来校前注意之点(图5)实际上相当于一份“国际”旅行攻略。

图5. 来校前应注意指点
图5来校攻略的第1至4条主要介绍长途交通工具及承载窍门,并告诫注意扒手和避免被拉脚商贩敲诈(估计不少老同学中招)。第五条力推北平和天津的五家酒店(不知当时是否有代推销福利)。注意这里北京洋车价格单位用铜板,而天津的则用角。据说当时铜板只在北京通行[1]。第六,七条的信息是九月火车里很冷,大菜车(餐车?)很干净但也昂贵。第八条,北京车站付行李脚夫费不要超过十枚铜板。第九至十一条告知北京市内交通有电车和洋车,电车不让带行李。
第十二条是介绍各地洋车的方言。中华大地方言无数。哪个字该怎么念,中华民国直到1932年才正式公布《国音常用词汇》,奠定了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国语发音系统。以前一直在南京官话和北京官话中徘徊。想必偏远地区的新同学到校后还要过一下口语交流关,就像本人去南方像个聋子一样。好在现在普通话的普及不至于让我像个哑巴了。说起来现在推广的普通话以北京方言为主跟袁世凯当年拒绝南京邀请坚持在北京组阁有很大关系。不然完全有可能全国都得学习南京官话。
第十三条,当年有清华学生会设立的学校进城往返班车(学生会有这能力!)。第十四条,新生接待站和专车设在司法部街北口,距车站二三十个铜板的洋车距离(不知为何不设在车站?)。学校给统一代办运输大行李,每件两角(清华收费用全国通用毛角单位,不用地方铜元)。
第十五条主要介绍北平地区的通行货币及兑换率:铜元是北京地区流行的货币单位。十枚为一吊。同时有一角,两角毛票流通,十毛合大洋一元,只有农工银行(北京民国政府创办)发行的管用。当时的市价毛票跟铜板的关系为1角合40铜板。据说这个兑换率经常随市场波动。上海的毛票不如北京天津的值钱。袁大头和孙小头银元在北京都好使。这里明确说明清朝的龙洋和南方的小额银元不好使。这个事实不支持某些门户网站关于33年龙洋在北平流通的说法。

袁大头

孙小头

第十六条特别建议南方同学不要带(可能不通行的)现银,最好事先通过银行汇到这边,来后再取。这进一步诠释了南北分裂的民国国情。
另外文中多处用“仝”代替“同”。笔者还是在70年代末开始推行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中见过用“仝”代替“同”和“童”。经查“仝”原来是一个有千年历史的古字。
到校后应注意之点首先告知校训,强调校园提倡衣着朴素洁净,待人诚实有礼节,公共场所谢绝吸烟,走路要挺胸正步有精神。这言简意赅的几句树立并传承了校纪和校风。接下来用很大篇幅详尽说明想学数理化的新生需要通过资格认证的具体规定和办法。这说明数理化当年不是清华入学的必考科目。

新三代在校生活

说到校纪和校风,79年10月学生代表大会制定了《清华大学学生守则》。清华网站上记载如下:
1. 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服从分配。2. 努力学习,认真思考,按时独立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3. 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文娱活动。4. 上课、开会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做影响他人学习的事。5. 讲究卫生,不吸烟,不酗酒,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瓜皮、纸屑,不乱倒垃圾。6. 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讲文明,有礼貌,待人和气,不骂人,不打架斗殴。7. 自觉遵守国家法令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维护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热爱集体,助人为乐;按时作息,不影响他人休息;按秩序买饭就餐,不加塞。8. 爱护公共财物,节约用水、用电、用粮,损坏公物要赔偿。9. 热爱劳动,生活俭朴。10. 谦虚谨慎,忠诚老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
内容比较多,但是并没有很多人常提及的禁止谈恋爱这一条。
我箱底里存有一份1981年10月无线电系学生会工作计划。这份文献从几个方面再现了当年在校生的生活细节。

1981年10月系学生会工作计划

现在读来,除了本人所在的体育组([4][5]中已经介绍过),其他组的计划内容对我来说都是第一次了解。
学生组负责与各授课老师的沟通;计划要组装几套无线电装置,搞“抓狐狸”活动,而且要设为系运动会项目?我体育组的咋一点不知道?最后还承担了修理公共洗衣机的任务。生活组负责跟食堂沟通,搞好伙食,组织帮厨;制定了一整套宿舍卫生评比量化标准和验收奖罚办法。不过布局是否合理,印象是否良好似乎取决于验收官的主观意识;文艺组负责电影演出票发放。计划办乐队,吉他班和各种文艺演出和歌咏比赛。计划增加两套克郎棋(特意查网才知道是啥)等。还有一个灵活机动的秘书组,除了负责保卫工作外哪里需要就冲到哪里
看到附录中这么多熟悉的名字,笔者不仅感慨清华学生的校园生活还是相当丰富的。我们这些干事在从事各项为同学服务工作的同时,其实收获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建议学校应该有意让更多同学经历这些书本外的学习机会。

参考阅读:

  1. m.xinhuanet.com/book/2019-01/31/c_1210051828.htm
  2. https://www.tsinghua.org.cn/xyll/njll/qhxt/a1911.htm
  3. https://www.tsinghua.org.cn/xyll/njll/qhxt/a1912.htm
  4. 70-80年代清华史迹-体育篇
  5. 70-80年代清华史迹-体育篇续



作者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美国电子工程博士。目前居住美国波士顿地区。从事公司管理及催眠心理学研究和咨询工作。


欢迎订阅

获取更多资讯


线上催眠心理治疗详情: www.mindliv.com
联系邮箱:info@mindliv.com
欢迎订阅本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

清华轶事

70-80年代清华史迹-体育篇续

70-80年代清华史迹-体育篇
清华校庆女声二重唱《纺织姑娘》
清华校庆女生小合唱《这世界充满阳光》
清华冬勇赛七年电子奖状证书设计收藏集锦

清华校友冬季跑步勇士赛助你战胜疫情 

清华跑协冬勇赛体验及建议调查

清华跑协冬季勇士赛的组办回顾 

从马约瀚硕士论文溯源清华体育传统精髓

五十年代清华在校生怎样参加马拉松比赛并打破全国纪录

2019年清华跑协冬勇赛体验调查 

跑步知识

127届波马前分享几个马拉松数据

波马日小常识

2023年波马个人专版视频

跑步呼吸续:如何有效避免和缓解比赛中抽筋

为什么说呼吸训练是长跑运动的安全兴奋剂?

马拉松运动的生命价值

东京奥运会田径项目背后的科技“兴奋剂”

危难中感触人之初,性本善

如何养成蔓跑习惯讲座与问答(ppt与视频)

第四届清华跑协冬季勇士赛半程更新战报

跑步已成为医生防治骨质疏松和关节炎的首推良方

长跑是一生触手可及的健康扶手

夏天高温对跑步有多大影响?答案也许让你吃惊 

长跑的四个窍门(一)

从零跑起来的窍门(二)

睡眠与肌肉健康 

冬季跑步装备及注意事项 

为什么跑鞋有这么多种类  

跑鞋选择指南 

民间偏方揭示肌肉抽筋奥秘

给第一次参加全程和半程马拉松比赛的同鞋们  

原创跑步歌曲:《绽放在路上》

抽筋与缺钙是否相关调查 

从200米到21000米我是如何跑起来的 

体育教授长跑训练知识讲座(视频)

回顾我的马拉松经历

催眠心理学 

从催眠治疗案例深度认识抑郁症

心理科普:什么是地雷情绪?

五一话题:劳动与身心健康

母亲节聊聊亲子沟通

讲座视频:青少年心理与亲子沟通

催眠与冥想有哪些共性与区别?

从催眠案例看睡眠与失眠 

睡眠是潜意识的一个决定 

处处有知音

人的意念体系与心理健康(视频一)

人的意念体系与心理健康(视频二)

科学探索:大脑跟意念到底什么关系?

催眠案例:前世回忆与心理健康

心理功夫: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为什么说一个活人的大部分不是东西

什么是意念健康,亚健康和病症状态?

你的情绪完全由你所杜撰,与他人他事无关

情商高低取决于如何对待别人的垃圾情绪(视频)

“至少还有我

洒脱人生原于自由灵魂(视频) 

美国小学生每日学前誓言(视频)

善意与身心健康    

拥有感与心理健康   

归属感

研究:病人精神状态与治疗效果

说说精神层面的正负能量? 

抑郁症治疗:锻炼与药物效果对比研究

研究显示:每周仅一小时体育活动预防抑郁症

理想心理咨询服务方式调查

公益讲座:家长如何有效帮助孩子(录音2)

公益讲座:家长如何有效帮助孩子(录音1)

催眠术:被翻译误导的先进心理开发治疗技术

催眠技术推广应用正在成为新趋势

从临床案例谈催眠冥导在抑郁症治疗方面的独特应用

杂谈

南极马拉松旅游体验及攻略

新冠病毒在冰箱里可以存活多久,答案令人震惊

美联社: 美国国会将如何统计选举团的选票

重大历史时刻科普美国总统选举中的选举团制度

2020美国大选后一个邻居的肺腑之言

数说美国种族状况

WeChat在特朗普政令下前途渺茫

美国的言论出版自由与管制

美国政府禁用中国APP有哪些途径

2020大选年聊聊美国百姓不一样的政治生活

美国法律严惩歧视,发言防止祸从口出

美国FDA撤销羟氯喹治疗新冠授权

世界各国五花八门的新冠死亡统计

抗击新冠疫情的两种策略

浅谈科学在生命医学中的应用

北京探亲因脑瘤晕倒后的治疗救命经历



意念美生Mindliv
本公众号致力于意念能力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以达到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的目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