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人研究证实:喝茶真的有益健康、延年益寿,但要注意这几个问题……

健康   2025-01-14 19:31   河北  

我国著名学者顾东风院士团队通过对超过10万人、长达20余年的研究发现:与从不喝茶或者偶尔喝茶的人相比,经常喝茶的人(每周喝茶三次以上)发生死亡的风险降低15%,发生心梗和脑梗的风险降低20%。这项研究结果强烈提示长期规律性喝茶能够预防心血管病并降低死亡率。

通过对喝茶的种类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益处仅见于经常喝绿茶的人,经常喝红茶未发现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研究者认为,绿茶中有茶多酚等有益物质,由于红茶经过了发酵,可能会破坏这些有益物质,所以降低了其心血管保护作用。

所以说,每天适量喝一点茶水,不仅能起到提神的作用,还能预防心血管病,并降低死亡风险。但是有心血管病的人最好不要喝太浓的茶,浓茶浓咖啡都可能导致心脏早搏、房颤,甚至增加心绞痛的风险。

一盏绿茶,一本好书,一段快乐时光,一场健康人生。

————————————————

以下转自公众号“明湛药学”

无论在病房,还是在平时的用药咨询中,总会有患者问:“我平时很喜欢喝茶,但是最近在服药,喝茶会不会影响疗效呢?”有以下情况的患者应避免喝茶。
经化学测定,茶叶中含有1~5%的咖啡因、茶碱和柯柯豆碱。这些生物碱都有中枢兴奋作用。因此,患者在服用镇静、催眠药如苯巴比妥、三唑仑、安定等时,不宜饮用浓茶,以免二者产生药理拮抗。此外,还含有大量鞣质,又叫鞣酸或丹宁酸,与金属离子和生物碱可发生化学反应。
1. 贫血病人服用含铁的药物
茶叶中的鞣质与铁反应,会生成不溶性沉淀,不仅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失去疗效,还会刺激胃肠道,引起不适。因此在补铁的同时饮茶,铁就“白”补了,缺铁性贫血也就得不到纠正。与其他含有金属离子的药物同样避免同服。
2. 服用以生物碱为主成分的中药
如麻黄、黄连、黄柏、百部时,应当避免饮茶。茶叶中所含的鞣质易与生物碱反应,生成不溶性沉淀,影响药物疗效。
3. 服用补益类中药
如党参、黄芪、何首乌、补骨脂等,这时也不宜饮茶,茶叶中的鞣酸具有收敛作用,会妨碍人体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减弱补益作用。

4. 心悸、失眠、多梦患者服用宁心安神类药物
因茶叶所含的咖啡碱、茶碱等成分,具有兴奋神经中枢的作用,会降低安神药的疗效,失去治疗目的。
5. 在治疗脾胃病尤其是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这类患者服药期间不宜饮茶,尤其不宜饮浓茶,因为浓茶中咖啡因含量高,而咖啡因能增强胃液分泌,影响溃疡的愈合。
此外,尿酸偏高或者痛风的患者、醉酒者、儿童及青少年,以及生理期、孕期或哺乳期的女性等人群也不宜饮茶,特别是浓茶。
饮茶时应避免空腹,饭前饭后避免饮茶,避免饮用隔夜茶,茶的温度以不超过65℃为宜。

如果觉得本文有用,请转发到您的亲朋好友群里吧

关注“郭艺芳心前沿”,每天收到有用的健康知识。

(河北省人民医院 郭艺芳)

推荐阅读(点击以下标题即可查看)

怎么吃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病?

郭艺芳心前沿
本公众号主要任务在于第一时间为大家介绍心血管病领域的热点新闻,特别是新发布的重要临床试验与指南(面向专业人士)。没有热点时则发布一些科普短文(面向非专业人士)。不接受具体病例的医疗咨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