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吗?”这句俗语里居然藏着这么深的哲理

教育   2024-08-23 11:43   天津  

文/ 月下客


 


我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这样一句话:“你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吗?”

妻子骂丈夫:“你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吗!”

老子教训儿子:“你是不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吗?”

老师数落学生:“连自己吃几碗干饭都不知道。”

我小时候就纳闷,怎么吃饭这点事,到哪都能用得上呢?

后来长大了点,懂得联系上下文,终于明白了,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自己连自己有多大本事都不知道,通常用来形容自不量力。

 

日本有这样一个典故,和我们这句话所传达的意思有些相近。

据说日本大名鼎鼎的北条氏康曾带儿子北条氏政出战。

有一次,北条氏政吃饭的时候,离开餐桌去盛了两次汤。

条氏康看到了,就很担心,他说:这小子吃了这么多年饭了,连吃多少饭就多少汤心里都没个准数,以后能成什么大事?我死了以后北条家要亡在他手里啊!

一语成谶,没想到多年以后,北条氏政果然被丰臣秀吉击败,而后自尽

 


不就是吃个饭、喝个汤吗,怎么还能跟家族存亡联系到一块呢?

当时我不解,可是后来,我发现这里面学问还真不小。

我观察过我家月宝,她绝对是一个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的人。

有时候她饭量很大,大到我们都怕她会积食,拦着她不让她吃,但是她只要自己想吃,不管别人说什么,她都会坚持吃很多。

有时她饭量很小,小到我担心她坚持不到下一餐就会饿肚子,就拼命劝她吃,但是无论我怎么劝她,她都不多吃一口。


时间久了,我也摸出来一个规律,只要顺从她的心意,她既不会撑到,也不会饿到,每次都是刚刚好,所以慢慢的,我也由她去。

 

我也回观过自己,我真的不是一个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的人。

我每天的饭量并不是根据自己的食量而定的,做多了,就多吃点,免得扔掉浪费;做少了,就少吃点,反正再做也麻烦。

别人请吃饭,即使自己不爱吃,也要装作爱吃的样子,多吃一点;遇到极品的东西,即使自己很想吃,也要先让给家人或朋友吃,自己浅尝辄止。


所以会有什么后果呢?对于吃这件事,我不是很敏感,吃多少都行,什么时候吃都行,吃什么都行。


而月宝呢,饿了就要吃,不饿坚决不吃,而且她对食物非常敏感,如果饭菜有一点异味或变质,她就一口都不吃。

而我,压根儿就尝不出一些食物细微的变质。


不得不说,有些人(比如月宝)在吃东西这件事上,只考虑到自己的需要,而有些人(比如我)却考虑太多,顾虑太多,唯独照顾不到自己的需要。

 

吃东西如此,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事情亦如此。

小孩子做事情,出发点很单纯,他们只考虑自己喜不喜欢、需不需要。

而成人呢?往往顾虑太多,顾虑别人的眼光,在意别人的评价,从来都把自己的感受置之度外。

每一个成人都曾经是小孩子,他们都曾经无比忠诚地遵从过自己的意愿,但是后来却为什么失去了对自己的判断,而变得容易被他人左右,患得患失起来呢?

往往就是因为,我们小时候的那些感觉从来就没有被尊重和认可过。

就拿吃饭来举例子,吃饭被赋予过太多的意义。

“小孩子正在长身体,你吃那么少能长高吗?能有力气吗?能健康吗?”于是迫于无法成长的恐惧,小孩子多吃了很多东西。

“妈妈辛辛苦苦做了这么多,你就吃这么一点怎么行?”于是迫于恩情,小孩子多吃了很多东西。

我最近听到最多的事,就是幼儿园逼孩子吃东西,近期已经有四位家长跟我提到过,孩子的幼儿园对吃饭有要求,每天定时定量必须吃完。

很多孩子因为吃不完老师规定的饭菜,要被老师惩罚,现在已经对幼儿园产生了恐惧,其中有一个孩子因为硬强着吃完自己承受不了的饭,甚至呕吐过几次。

最奇怪的是,孩子的反应都这么强烈了,老师竟然还要刻板地要求孩子,服从幼儿园的管理,完成光盘行动。

这四位家长在面对这件事的时候很棘手,一方面不敢违背幼儿园的规定,让老师给孩子减少食量,一方面也不愿意看到孩子受苦。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家长们的反应,不愿意看到孩子受苦,这个想法来自于什么?是来自于自己的真实感受。

作为母亲,以她对孩子的了解,知道孩子的需求是什么,本能地感觉到孩子在受苦。

但是她们却不去找幼儿园的老师谈,为什么?因为出于理性的角度考虑,她们怕得罪老师,怕老师给孩子找麻烦,怕这、怕那……所以最后她们宁可选择劝孩子忍耐,也不敢坚持自己的立场,去和幼儿园据理力争。

这就是我们惯常的思维,出于理性的考虑而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


 


现在有很多成年人,生活得很努力,但总感觉一无所获。

晚上睡不着觉,隐隐觉得现在过的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一觉醒来,还是会机械地重复以前的日子。

有很多高校毕业生,拿着亮闪闪的成绩毕业了,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更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大多数人都变成了“不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的人”。

是啊,一个连自己吃几碗饭,这种最基本的需求都没有被允许的人,怎么可能知道自己到底能吃多少饭,能做多大事呢?

 

吃饭只是小事,但是尊重却是大事。


婴儿从生下来的时候就会自己找乳头,他们想吃就吃,想睡就睡,从来都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

但是现在有“科学家”说,婴儿也要定时定量喂养,一顿要吃喝多少奶,几个小时喝一次奶,都要养成习惯。

于是有的妈妈半夜给自己上闹钟,把熟睡的孩子扒拉醒了喂奶,而孩子饿了的时候大哭大闹,她们却坚决不给孩子吃,而是要等到“规定时间”再喂奶。

活生生的一个人,就这样养成了机器。

一个机器,从来都是听指令行事的,他不可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而这却往往是现代家长和老师培养孩子的方向。

细思恐极。

 

有人说,巴菲特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的父母在他小时候就对他说:“尊重你的感受”。

所以后来,他不会信守股市的教条和规律,而是凭借自己的直觉去投资,最终成为了股神。

如果我们每个人在童年的时候都这样被尊重过,我们其实都会有一个非常敏锐的直觉,告诉我们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

但是很多人没有这样的幸运,我们该做什么,常常是别人告知我们的,如果不按要求去做,还会受到惩罚

放弃了自己的判断,失去了自己的直觉,这是人类作为智慧生物最大的败笔。

 

一个不敢尊重自己感受的妈妈是不可能养育出尊重自己感受的孩子的,所以从现在开始,从每一件小事开始,学会尊重自己的感受吧!

不要太听信权威,也不要太刻板教条,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养育的手段也应千差万别。

只有当我们尊重自己的感受了,才会去尊重孩子的感受。

允许孩子自己做选择,允许孩子自己去体验,允许孩子自己去判断自己到底能吃几碗干饭。

这样,我们就给了孩子,巴菲特一样的幸运。


别忘了点击👇卡片星标★
       
END

月下客亲子教育作家,潜意识图卡疗愈师。代表作《孩子,请把自己逼进好学校》火遍全网,令上亿读者沸腾。著有《最好的养育,是让孩子做自己》、《失去自我的爱,是对孩子最深的害》。公众号:月下客育儿智慧。ID:yuexiake001

关注后回复“学校”

查看爆文  “孩子,请把自己逼进好学校!”


月下客的书

点开图片——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即可进入购买页


月下客育儿智慧
亲子教育作家,心理疗愈师。著有《最好的养育,是让孩子做自己》,《失去自我的爱,是对孩子最深的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