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洱源县地区生产总值89.13亿元,是1952年的768倍、1978年的168倍、2012年的2.4倍。
十八大以来,第一产业总量从2012年13.46亿元增加到2023年35.98亿元,年均增长5.85%;第二产业总量从2012年13.09亿元增加到2023年14.21亿元,年均增长5.81%;第三产业总量从2012年11.18亿元增加到2023年38.94亿元,年均增长7.7%。
在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洱源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不断攀升。1952年洱源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5元,2012年为13931元,2016年跨过2万元大关,2023年达到36217元。
洱源物产富饶,是滇西粮食主产区。梅果种植面积广、产量高,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文旅休闲为一体的梅果全产业链。牧草丰茂、饲养历史悠久,还是全国著名的“乳牛之乡”。
2023年洱源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737583万元,排名全省第26位,是1952年的667倍、1978年的214倍、2012年的2.7倍。
洱源是大理州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基地,2023年鲜奶产量19.8939万吨、是1973年的13.5倍,牛奶产量占全省26.42%。
中药材种植面积3.512万亩、是1963年的575倍,产量达1.0115万吨。
各类园林水果种植面积9.099万亩、是1963年的35倍,产量达5.37万吨。
新中国成立初期,洱源县工业经济薄弱,195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为165万元。80年代洱源县建立起以乳制品加工、盐矿采掘为主的工业经济体系。十八大以来,洱源县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先后引进了大唐、华能、国电等国内知名企业,相继建成了大唐罗坪山、华能马鞍山风电场等14个风电场。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7.76亿元,是1952年的1076倍、1978年的130倍。
1993年洱源县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0万,2006年突破5亿元,2013年突破20亿元,2023年突破45亿元。
近年来,洱源县投资结构持续优化,2023年产业投资占比达49.9%,民间投资占比达13.5%,基础设施投资占比达37.2%。
洱源是“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滇西北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枢纽,处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门户位置,是“滇、川、藏”大香格里拉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洱源县充分发挥交通“先行官”作用,大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952年,洱源县公路通车里程仅为274公里,截止2023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3507公里,是1952年的13倍,9个镇乡90个村委会100%实现通硬化路和农村客运全覆盖目标,人民群众出行条件大大改善,从“走得了”向“走得好”迈出了一大步。
2023年洱源县完成铁路货运量600万吨、公路运输总周转量11亿吨/公里、铁路运输总周转量0.06亿吨/公里。
1949年,洱源县水利设施仅有库容为百万立方米的小(一)水库1座(海西海水库),有效灌溉面积900公顷。
2023年,洱源县建成小(二)型及以上水库共18座,其中,中型水库3座(茈碧湖水库、海西海水库、三岔河水库)、小(一)型水库3座(上村水库、凤羽河水库、绿茵塘水库)、小(二)型水库12座,总库容17369.58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4.37万亩。
累计建成城市道路37.93公里,城市供水普及率达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9%,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累计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3934套,建成3810套,出租3643套,解决了约10490人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
累计实施老旧小区改造47个小区883户,实施棚户区改造7090户及126个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2461户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大理考察时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洱源县作为洱海重要源头区域,始终牢记嘱托,大力开展“七大行动”“八大攻坚战”“三禁四推”等洱海保护治理工作。
2019年11月,洱源县成功创建为国家第三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右所西湖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命名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洱源县城被国土资源部授予首批“中国温泉之城”称号。
2023年洱源县主要入湖河流水质全部达到优良水体,共开展“我为洱海源头保护栽棵树”活动90场次、植树4.89万棵,弥苴河古树群入选全国100个最美古树群。
洱源县拥有国家4A级景区亚洲最大的露天温泉大理地热国和4A级景区西湖,境内有200多处风景名胜:珍稀植物“茈碧花”、“世外梨园”、东湖万亩荷花、鸟吊山森林风光、苍山第一峰和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游记中的九气真泉等。还建成了施滉烈士事迹纪念馆、霞客书院等红色旅游教育基地。
2023年洱源县共接待游客434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323人次,旅游总花费共计78.1亿元。
洱源县充分弘扬以“清华最有光荣的儿子”施滉,“苍洱英杰”“屹立在松辽平原上的云南苍松”施介,“中国民族学巨擘、边疆历史学泰斗”马曜,“文史哲兼通,诗词文俱佳”张文勋,世界级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李桂科为代表的前贤时俊,传播“人杰地灵”苍洱盛誉。
截至2023年末,洱源县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7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1项、省保单位6项、州保单位13项。共有非遗项目64项,其中省级7项、州级19项、县级38项。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13人。
2023年洱源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2.79亿元,同比增长11.6%,是1978年1993万元的165倍、2012 年 10.54亿元的3.1倍。
2023年洱源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2053元,同比增长3.6%,是 2012年18345元的2.3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95 元,同比增长8.4%,是2012年5054元的3.2倍。
截至2023年末,洱源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25742万元,同比增长1.4%,是 2012年389216万元的2.89倍,年均增长9.2%。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97890万元,同比增长10.99%,是 2012年269769万元的4.07倍,年均增长12.4%。
洱源县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目标,着力打造“苍洱源头石榴红”民族工作品牌。洱源县被评为云南省第四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6个国家级殊荣。
郑家庄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6个国家级殊荣,央视新闻联播称郑家庄是“一个民族团结的村庄范本”。
来源:数智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