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动态】州白族学会领导到三道茶分会调研

文摘   2024-11-15 13:25   云南  


文、图:施善童

 2024年11月6日,大理州白族学会会长杨泓涛、副会长兼秘书长施善童等一行三人,到州白族学会三道茶分会调研。

茶品(具)展示区
 三道茶分会驻地位于“有风的地方”——大理市太和街道凤阳邑自然村的“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三道茶传习所”内,它坐落在该村的最高处,站在背靠苍山的观景台放眼东方,洱海美景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上午9时许,调研组一行来到“三道茶”传习所,董丽分会长带大家参观并讲解传习所迎宾厅堂、茶品(具)展示、实操示范、体验品尝等区域的设置及功能,可谓有需求就有饱含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温馨服务。

▲杨泓涛会长(左三)等了解三道茶文化

 落座茶围,董丽为大家调制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详细介绍每道工序的流程和相应的礼节。她说,自己因为受家里长辈的影响,从小对“三道茶”有着不一样的情怀,大学毕业后就决定从事茶艺工作,一路走来很艰辛,但执着与坚持不负有心人,总算有所作为。她曾参与白族“三道茶”申报材料整理和承诺书签署工作,申报成功以后更觉得自己肩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强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州白族学会的关心支持下,自己获得了白族“三道茶”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茶技师、国家茶艺高级考评员、云南省茶艺裁判员、大理州白族学会“三道茶”分会会长等多项殊荣,可谓任重道远。通过几年的努力,如今已开办了一个传习所、两个体验馆,三点发力颇见成效,还收了新徒弟,在大理大学、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白族“三道茶”教学点,不定期去授课讲学,让白族“三道茶”走进了校园,为弘扬白族文化和促进大理文旅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道茶体验区

 杨泓涛会长对董丽运营管理白族“三道茶”分会付出的努力给予充分肯定。她说,传承弘扬大理白族“三道茶”的美誉,一是要按标准化服务实行明码标价,注明茶品档次、服务技艺、服务项目,让游客根据不同需求有选择性的消费品尝。二是要互相借鉴、博采众长、返璞归真。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意味深长,每道茶里都有传说、都有故事,要以我就是标准、我才是正宗为目标,制定出完善的“白族三道茶”规范服务标准,拓宽渠道,广而告知,提升知名度、美誉度。三是要循序渐进做大做强,非遗名目是基础,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通过各种文旅交流活动进行宣传是关键,同时还要运用多种形式的自媒体进行传播,吸引更多的茶文化爱好者,最强才能走得更远。四是要讲好中国茶的故事、大理“三道茶”的故事,说得出来龙去脉,让游客喝出内容,品出各种不同的人生感受,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五是要关心培养年轻人,壮大非遗队伍,让“三道茶”文化的传承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最后,董丽以敬茶礼仪,对州白族学会和杨泓涛会长的关心、指导表示诚挚的谢意。

▲杨泓涛会长(左一)、苏龙祥理事(右二)

 下午14时20分,调研组一行来到喜洲镇中国民俗文化研究院泥塑面塑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传承人、州白族学会理事苏龙祥开办的“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白族泥塑面塑传习所”(龙祥泥塑馆)调研。琳琅满目的泥塑面塑及瓦猫等陶瓷工艺品目不接暇,苏馆长就相关情况作了介绍。他说,自己祖上三代人都是从事泥塑、面塑的传统手工艺人,传至他已是第四代。从事泥塑行业26年来授徒200余人,其中包括多名残疾人,对经济困难的学员他都免除学费,并给予一定生活补贴。1994年以来,他创作泥塑面塑作品近2.3万件,承担并主持设计完成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龙县望江楼、大理张家花园等名胜古迹的泥塑面塑部分的修复及再造工程,多次在赛事中荣获金奖。2018年,在大理州文化体育局、大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自筹部分资金,创建“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白族泥塑面塑传习所”;2019年,创建“大理民俗文化(瓦猫)研究基地”,旨在发掘、保护该项目,让更多人了解瓦猫,传承大理独有的“瓦猫”文化,致力于传承“瓦猫”泥塑制作技艺及“瓦猫”包含的历史文化资料的收集、整理、保护。他不仅开办个人工作室开班授学,还积极运用时下热门的短视频,通过多个网络平台对瓦猫文化进行宣传。

▲苏龙祥馆长介绍瓦猫泥塑技艺
 下午16时,调研组来到大理非遗甲马传承人、州白族学会理事张仁华创办的“甲马艺术体验馆”。走进这里的第一视觉就是馆里馆外满是旅学、研学的青年人,他们都在专心致志地进行实操体验。参观甲马非遗文化展馆过程中,张仁华馆长根据每一幅图形及版刻、颜料、用具等,进行了仔细讲解。

▲在甲马艺术体验馆调研
 张仁华介绍,目前正在整合资源、创新经营方式,推动体验式非遗甲马传统技艺取得新发展,给游客提供更多亲自动手的体验。甲马创作也在推陈出新,主要是根据图案的蕴意进行适宜的色彩填充,印制出来的甲马更为耀眼。简洁的线条配以浓郁的色彩,让古老的甲马纸变得更具观赏性、趣味性与实用性,使其从“精神媒介”转变为生活艺术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可行性,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喜爱,市场前景也更加广阔。

▲张仁华讲解展品情况
 听取苏龙祥、张仁华的介绍并实地调研后,杨泓涛会长对两位理事在非遗保护传承和推广应用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她说,丰富多彩的大理非遗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大理文化的活态延续。非遗项目的传承,关键靠人才、靠技艺、靠创新、靠市场,只有在这些关键环节上不断突破,非遗项目才能不断焕发活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通过展览、展示、展播等多种形式,正正规规做宣传,踏踏实实做实事,形成品牌优势,壮大非遗产业,做强做大项目。要吸引更多的人关注非遗,召唤更多的人参与非遗,把大理多姿多彩的非遗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要针对男女老幼、国内国外的不同群体,突出产品差异,实施类别服务,做到人有所愿、皆有欢喜,这样才能赋予非遗项目新的活力,实现传承、发展、创新的目标,达到久久为功、久而传之的愿景。

▲杨泓涛会长(中)、施善童副会长(右一)、张仁华理事(左二)、苏龙祥理事(右二)

 杨泓涛表示,做好大理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是州白族学会的重要工作之一,学会将积极为非遗传承人做好相关服务协调工作,竭尽全力给与支持帮助,共同应对新挑战,寻觅新机遇,创造新辉煌。 


END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长期接受投稿,投稿邮箱:
dlzbzxh@163.com      
投稿联系人:          
13887238946 (张建明)

大理白族之家
交流白族信息、研究白族历史、弘扬白族文化、促进白族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