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寿彝:对于大学历史课程和历史教学的一些实感

2024-11-20 18:29   江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我因为对于历史系课程不够全面了解,写不出这样的大文章,只能把这一年来对于一部分的历史课程的感想,和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所感到的一些问题,在这里粗粗地说一说。

我是教中国通史的,就先从中国通史说起。在解放以前,中国通史这门课在历史系课程里并不是一门重要的课,教课的往往不认真地教,同学们也不把它当做重要的课程好好地学。教到哪里算哪里,教到了秦汉就结束了的有,教到了南北朝结束了的有。即使勉勉强强地教到清末,也往往是到后来跑跑野马,并不是事先就有计划。自从上学期起,中国通史变成了全系最重要的业务课(至少在师大是这样),教师和同学的态度都变了。教师不只是要认真地教,而且要有计划地教;同学不只认真地学,而且要计划地学。这种新的转变,就历史系的主要任务说,完全是应该的,是正确的。今后的中国通史教学,也一定要顺着这个新的情况继续下去,发展下去。

现在从历史课程转到历史教学上。首先,应该指出,历史课的集体教学完全是正确的,是必要的。在中国通史的教学上,这种需要尤显得迫切。老实说,这些年来,学中国史的朋友们都还在断代研究、专史研究、专题研究的阶段上,谁也还不能把整个的中国史,上下数千年,自经济、政治以至于文化中的各门类,都理出一个相当清楚的头绪来;更加以用马列主义的观点来处理中国史料,这对于我们这批开始学习理论的教师,更是一件艰巨的工程。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集体教学,依师大历史系中国史教学小组近三个月来的经验看,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第一,在教材内容和组织上,我们逐渐学了用会议批准的过程来决定。曾经有一次的讲授总纲提出后,修改了三次,才得到中国史教学小组全体同仁的同意。在修改的过程中,原来不甚明确的观点,经过讨论,后来明确起来了;原来材料分配得不合适的地方,后来也适当地调整了。另外,我又提出了第二年级第3单元的讲授总纲。这次只经过了一次讨论。这一次的讨论却帮了我一个很大的忙。原来我苦于材料太多,无法剪裁,需要用比预定多1倍的时间才能讲完。经过了讨论,我发现了剪裁的诀窍,酝酿了两天,把旧稿重新写过,从45讲减到21讲。讲授的项目少了,内容却显得更具体、更紧凑了。第二,我们4个人分期主讲,1人主讲,3人旁听。我们在听讲的时候,逐渐学习了用提意见和随时补充来提高讲授的内容。例如,我在讲隋代输籍法时,为了要说明这是隋皇权和豪门地主争夺劳动力的把戏,我指出了589年到606年间户数的加倍增多,主要的是因为输籍法的生效(输籍法生了效,农民脱离了豪门,在户籍上登记了姓名,所以18年间户数会增加1倍)。当时陆懋德先生提意见,指出了人口数字的重要。后来我在《通典》卷一里查出来,原来18年间,户数虽已加了1倍,人数却加了3倍。这对于输籍法施行的效果,更可以增加明确的程度。像这样的提意见,是很有意义的。第三,在听讲的时候,我们逐渐学习吸收讲授的内容和讲授方法的优点,并随时注意了解同学们听讲的状况,这对于业务水平的提高也是有不少的帮助的。

其次,应该指出,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同学们提意见,批判地接受同学们的意见,完全是正确的,是必要的。在以前,我曾经听朋友们说过这样的办法,虽也认为可以照办,但究竟不够重视。上学期,我教了一门中国社会发展史。到了学期的终结,我要同学们每人写篇关于中国奴隶社会的报告。40多篇报告都收齐了,我发现了其中有好几个不同的看法,同意我的说法的同学还占不到半数。从同学们不同的看法中,我发现我的教材不够明确,同学们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证据加深了我对于这问题的了解程度。同学们在报告中所提出的意见和证据,尽管有许多错误,也可以反映出我在教学方法上的缺点。我开始认识了同学们提意见的重要。所谓“教学相长”,这正是一个枢纽。本学期,我们开始组织了中国通史教学小组。在二、三年级第1单元讲完后,师生共同举行了一个教学总结座谈会。在会里,同学们提出一些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上的缺点,检讨了同学们的学习情况。不久以后,一年级第1单元教完了,师生也共同举行了同样性质的会。开这两次会的经验,以及会后在师生两方面和师生相互间所表现的情况,说明:第一,对于教和学的检讨,是成功的。经过了检讨,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了,同学的学习情绪提高了,师生间的了解和团结增加了。第二,在这种会上所提出的课程内的问题,虽曾展开了热烈深刻的讨论,但深入的程度还太不够。在这一点上,我们认识到,不只要鼓励同学们提意见,还要经常地组织并领导同学学习,需要树立一种辅导学习的制度。怎样建立一种辅导学习的制度呢?这还是在摸索中,我们还提不出一套办法。

另外,在这一年来的教学经验中,我深深感觉到时间的不够。教学小组成立后,开会讨论和听课都占去了不少的时间。这对于一个未担任主讲的教师,已经是够忙的了。对于正在主讲的人,更是要用最大的努力,才能完成任务。但尽管这样忙却还要按着规定,每人每周要教够8小时。上课和开会都把时间占去了,在什么时候预备功课呢?没有办法,开夜车,开到12点是例外,开到一两点是平常,有的教师因为白天负有行政上的责任,更忙,更没有时间,有时需要开到三四点。忙,不要紧。损害教师的健康,也不要紧。要紧的是:这样地忙下去,要影响教学效率。就拿我们的教学小组说吧。如果我们少教几点钟,教学小组的工作一定可以搞得更好些。如果像这样地忙下去,教学小组虽是一个有前途的好制度,但限于教师们的时间和精力,它的发展也是要受到很大的局限的。在同学方面,同样地也是过忙。集体的活动太多了,上课的时候太多了,自学的时间太少了。没有自学的时间,一切都是空话。这是一个严重问题,希望高教会考虑这个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减少教师们的授课时数,减少必修课程,减少学分的总数吧。

以上都是我个人的意见。上文中,有提到师大中国通史小组的地方,也只是表示我个人的了解,不能代表小组同仁的意思。这是我应该声明的。

本文摘录自《白寿彝文集——历史教育•序跋•评论》,系白寿彝先生1950年在高等教育会议期间应《光明日报》记者要求所写,转引自“历史教育通讯”公众号。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推荐更多书籍

春雨书院
传承书香文脉,赓续探索精神,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