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中国不能成为诉讼大国!整个律师行业或风雨欲来
文摘
社会
2024-06-12 17:38
上海
如果参考西方比例,我们得有500万的律师才够,缺口极大;而如果参考日本的比例,我国人口只需20万律师,似乎又严重过剩?作为一个律师,当然希望案子多,这样就有活干有钱挣。换句话说,从社会面、行政面可以有效分流、从源头上解决很多案件。“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成为‘诉讼大国’,我国有14亿人口,大大小小的事都要打官司,那必然不堪重负!”法院,超载运转
到2023年,这个数字变成了4557.4万件。与此同时,法官的年均办案量已达357件。这个数字的背后,代表着即使法官全年无休,每天也至少要审结1个案子。而到2024年,这个数字只会更多。不仅司法系统早已案多人少、不堪重负,而且也会有更多人会被带进诉讼程序、费心劳力,提高社会运行成本。其实对大多数民事案子,诉讼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为什么大力推广诉前调解?诉讼是为了解决矛盾,但即使判决,也不见得息事宁人。但为什么,律师对诉前调解制度很不满,屡屡建议撤销?因为一旦立案,审判期限就开始倒计时,手里的都还办不完,哪能立新案?但不少律师关注点是:法院迫于考核的压力,将诉前调解作为延迟立案的手段。这个制度定分止争,节约司法资源,减少群众的诉累,是其一;法院工作量已经高度饱和,避免系统崩溃失灵,必须引入诉讼调解控制池,是其二。律师人数不断增加,必然是僧多粥少,获取案子的难度和专业性竞争必然会加大。
律师人数,实是饱和
我国人民需要多少律师,是个市场经济与社会学的问题。理论上律师只要准入,没有人数限制,全民学法也未尝不可。但作为经济的一环,就要面临市场自由竞争。生存下来的不一定是最便宜的、也不一定是专业最好,但一定是得做到量入为出、经济均衡的。其他行业中劣币驱逐良币的例子很多,低价占领市场然后作妖的垄断性的劣币,大家也见过不少。尤其是信息差很大法律服务业,一般人看不出好坏,更是容易钻空子。1、服务质量下降、推广宣传下限愈低,行业整体形象受不利影响;2、从事律师的人多,基于职业特性,宏观上群众通过诉讼解决问题的倾向就越强。律师不够?
不是美国人喜欢打官司,而是美式司法结构已让整个社会深陷其中。美国各州法律不同,立法条文冗长复杂;而且英美法系与我国的大陆法系不同,采用判例法,得专业人士才会解读引据。他们庭审主要看当事人对抗,对原被告素质有很高要求。没有经过培训和长期实践,庭上根本招架不住。法官的角色更加被动一些,甚至重要案件是陪审团下决定。这也是一种司法资源垄断,美国律师成了唯利是图的“精英”。中国律师该代表人民
也就是说法官的角色更加重要,比起案例,我们更重视法条。无论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乃至双方调解中,中国法官都更加把控全局。而律师,更多要为法官阐述事实、建构裁判法理,而非说服对方。2023年底,最高法制定《关于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促进法院向其他机关发出司法建议,解决案件源头问题。“坚持‘坚定的原则、柔软的身段、商量的口吻’,没完没了抓落实。”制度和体系决定了,中国律师不会像美国一样变成垄断性的利益集团。
可以设想的道路
官方也已经明确表态“抓前端、治未病,做好诉源治理”。可见,诉讼业务已过了增量时代,僧与粥的平衡,已交由市场选择。经济体量增加,矛盾必然存在。所以诉前调解、法律咨询这些避免争议的服务必然增多;无论是合规治理、税务优化、项目顾问、股权激励和调整;还是公司收并购,乃至产业上游的私募基金备案、投资、退出等等。眼光不必局限于诉讼程序,这都是发展服务增量的机会。想要跟上市场,就必须正视专业门槛高的法律需求。产业需求不断升级,律师一样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加入讨论,添加助手微信 xiaoyuan67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