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上说一不二,上亿的案子说判就判,刑事案件判决几年似乎只是一念之间,是死是活全凭法官认定。
但在司法工作的背后,永远都是审判权和法律责任,一体两面。
裁判有失衡甚至违规违法,一旦追究起来,承担审判纪律责任是轻,怕是一不小心就会上嫌疑人席。
裁判案件背后牵动着巨大利益,可能仅因为一个判决项目的疏漏,就触犯了刑罚。
这不是个好干的活。
很多法官越审胆子越小,年纪越大的法官自然越有感触。
法官是终身责任制,每一起案子都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生怕自己有想不全或者没发现的案件情况,法律事实,这都是自己未来人生和前途的暗雷。
现实就是这样,追责法官往往不是在当下,都是时隔多少年后的秋后算账。
风险隐蔽的陈年旧事,事出必不妙。
法袍之下
前面说的只是办事的风险。
还有来自当事人情绪化、来自法律研判适用、来自审判经验不足的问题。
最坑的一点,是领导给你亲手下坑。
我们都是中国人,体制内一员,终其一生不免面对权与法的抉择。
领导的办案意见,是于公还是于私?到底该如何处理?
领导若出于公心:
如果法律意见相悖、理论相左,谁的意见在未来会成为主流?
虽然你才是承办人,担责任,但违逆领导当下会不会不妥?
领导若出于私心:
办了,这案子的责任不是领导背,是自己背。就算要办,法律解释上也要绞尽脑汁给个说法。
不办,估计就没下一次了,之后的晋升考核,全都是能办的人。
这都是明摆的事情,人在屋檐下而已。
可能对于现在的普通人,晋升也是一种贪。
不属于你的,不要强取?
又一次警醒
多少法官被追究刑事责任,都是办案时受同事、领导的请托授意。
然后就把自己拉下水了。
比如前一段时间有两个法官,把聚众扰乱秩序的首要分子,降格认定成积极参加者,被抓了。[(2024)辽0505刑初6号判决书]
A指使B,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对X作枉法裁判。
事后A收了X的50万元,A后来又给了B一张1万元的购物卡。
B太听领导的话,结果搭上了自己的前途。
一、谁指使谁
所谓“指使”,就是有明确的上下级嘛。
可能B坚持底线,钱塞不进来;也可能行贿人根本没有联系B法官,直接重金贿领导A。
但无论如何,能充分体现出领导的干预能力。
二、事发先后、金额多少
而实际做事的B,应该根本不知道A收了多大好处,只是听话办事。
我是A我也不会说一点,我只是想拉B下水,我又不傻。
事情办完了,A给B意思个毛毛雨,1万元购物卡。
如果你是B,你收不收?
这么明显的邀请,你不收这事就当白做,不领情?以后也没你什么事。
你收了,A就是给你挖坑,这下两人一条船,同上共翻。
得到领导的信任,是因为你把自己押上了。
这叫只身入局,还只能喝汤。
如果你没收钱,什么听从领导意见、疏忽大意、事实认定有误这些说法都还能用。
但你收了,即使是领导受贿的零头,在法庭上的性质也完全不同了。
三、直接责任,在你不在他
从法院的责任认定,承办B的辩护律师也提到:
B是收到A授意,才枉法裁判,属于从犯,恳请量刑时酌定考虑。
但法院最终认定:
“作为案件承办人,对案件事实认定独立负责,不能认定起次要或辅助作用,不能认定从犯”。
B最终收了A的1万购物卡,有期徒刑1年;
A受贿50万,有期徒刑也才给了3年。
即使领导在权力上制约主办法官,而责任肯定要主办法官自己担。
单位内部的权责管理,一份判决又管不到。
两难才叫抉择
只要1万元,一个法官就从审判桌前被拉到犯罪分子位置上。
领导仅“授意”,在还没有好处的情况下,就能枉法裁判。
在体制内,领导的印象、看法有多重要,领导权力有多大,经历过的应该都明白。
如果没有按照授意办案,那之后注定是边缘化。
你想想,领导收了50万还摆不平手下,没给金主做成事,该是什么心态。
因为下面人不听话,自己直接处在被举报的为危险境地。
虽然开除不了,但以后不打压你打压谁?
前途有亮?
单位里,直属领导才是你最大的领导,单位一把手可能大几年就调动晋升了。
而你的分管上司,可能是几十年的上司。
一把手怎么会直接考察你?他顶多考察你的上司。一把手对你的了解,都来自你的分管领导。
如果给你一句致命评价:“不服从领导,思想不成熟”,那你目前的职位基本就是人生巅峰了。
在法律圈有个说法:
律师最大的风险来源于自己的当事人,法官最大的风险来源于自己的领导。
律师面对的危机是信任,法官的危机则源于利益。
领导想要坑你,你还能往哪跳?
必须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法官都如此不讲原则,不计后果。
而且也不是所有的领导都是这副样子,很多时候是上梁不正带歪下梁。
曾经有网友说过,不愿按领导意思办案的法官,直接把案卷扔给领导,让他按自己的意见找别人办吧,自己办不了!
能呆在一线的法官,心里多少是有法治信念在。
于人于己守住底线,莫贪得无厌。
人一生不过短短几十年,平平淡淡、晚上能踏实睡觉,不好吗?
【加入笔记讨论,添加助手微信 xiaoyuan67888
欢迎关注,感谢你的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