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书错别字100个不奇怪,法院已疲于结案考核,不堪重负

文摘   社会   2024-05-08 17:44   上海  
《层层把关下,一份判决书何以出现100多处错误》
这是前段时间《北京青年报》“北青深一度”报道的标题。
其中提到的诸暨法院,在判决一起合同诈骗时出了两份一审判决书。
当事人与律师,发现分别存在110处和114处文字表述错误。

大逆风局

比如判决中把“元”写成“万元”,“严胜”应为“严胜军”。
而证言中“宣城公司”应为“宣丞公司”,“原被告人”应为“原被告”。
有点荒唐?有点荒唐。
传到自媒体上,自然是骂声交错,实名追责,能质疑的全质疑。
大家发现,这份判决书的审判长、审判员还屡获表彰?
这真是太不可思议啦。
汹涌追责浪潮下,诸暨法院只能承认错误,纠正追责。
批评的都说,法官不负责任,把别人的人生不当回事。
甚至还有自媒体说什么,案件得经过审委会研究,推行院长庭长“阅核制”吗?
后面自然是什么“明显而低级的错误”、“严厉追责”。
网络内外一时间充斥着声讨的空气。

外行站着看热闹

我提几个小小的问题:
判决书事实认定有无错误?
法律认定有无错误?
审委会研究、院长厅长阅核,主要职能是给判决书批改错别字吗?
你知道现在法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量吗??
错别字当然不对,确实影响司法公信力,没错。
但没有他们这些外行想的那样简单,办事有轻重缓急。
特别是人力资源匮乏的现在。
判决书出错也不是一两次了,闹得大的像去年11月,浏阳法院在判决上把自己写成“浏阳市人民医院”。
后来闹大了,出裁定书更正。
毕竟写判决书的也是人,本来就会有笔误。
更何况是工作压力逐年增大的当下。
都说追责,追到没人干活怎么办?
各位不经常接触司法实务,可能感觉不到。
现在法院案件压力已经不堪重负。

谁行谁上不远了

就说这个诸暨市法院,2023年工作报告显示,一线法官人均办案328.14起。
而一年的工作日是250天。
而这100多个错误的判决书,有311页。
法院原则上是不允许书记员代写判决的,必须办案法官写。
好,如果你是法官,每天得办1.3个案子。
算上开庭、看材料、沟通调解、写判决书。
然后对这个案子写了311页的判决书。
结果每3页出一个错别字。
你追不追自己的责任?
你自我追责,我敬你是条钢铁硬汉。
法官朋友说,300件已经是天天加班,每天九点十点才敢回家。
但是这样案件系统上依然很多到期警示红点。
还有在基层院的法官:“2022全年只带一个书记员,办结接近300件案子,判决接近200份,只有几件驳回起诉。
这工作量必须得拼了老命,随时加班加点。根本不指望节假日,过度透支身体,现在废人一个!”
现在的诉前调解、电子卷宗、无纸化办公、人员分类、执行改革。
本意是解决纠纷,但现在看来,是把一线办案人员快要累死。
除此之外,没完没了的材料、会议、调研、学习。
你懂的。
总靠无偿加班?

变化亲眼可见

举个例子,上海浦东法院,收案量全国领先。
近几年我们律师明显感觉到,在网上立案审核通过之后,进审判系统的等待时间越来越长。
从去年开始,就经常在早8晚8,甚至周六日接到法官电话。
不止是一两家法院,全国各地都开始如此。
巨大的现实收案压力,都体现在最高院的工作报告上的:
“人案矛盾”、“案多人少”。
法官实言、最高法承认,足以反映现状。
311页判决书,100多处文字错误。
是不应该,但你还意外吗?

审判一线,刺激战场

现在法院都是无纸化,判决书都是在电脑上写。
300页的判决书,大段复制粘贴,大十几万字的核对校正,不用我多说了吧?
还tm说什么审委会研究?院庭长阅核?
他们不睡觉天天校对错别字是吧?
现在一线可以说不堪重负,法检系统中30-40岁腰椎退变的比率可以自行了解。
一份判决书,事实审查正确,法律判断适当。
就是对的,就起到了他的基本效用。
笔误确实不应该,但按照那些媒体的解读,动辄追责追责。
他们在趴着干活,而有的人站着说话。
体制内利益分配固定,比起扩招不如降薪,职级晋升还得看考核。
现在已经有人想退额躺平了,早就应该从源头入手解决问题,而不是把一线办案人员夹在中间!
一线法官的办案数,永远大于平均办案数,一线才是法治发动机。
光盯着错别字追责,叫抓小放大、浪费资源。
叫不懂装懂。

【加入笔记讨论,添加助手微信 xiaoyuan67888

听大家见闻,分享你独特经历】


远川行笔记
远川老师那些接地又灵光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