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和不堪重负的法官,为何不愿退出员额?司法体系正面临关键转折
文摘
社会
2024-06-27 17:37
上海
如今网络上最不缺的,就是发泄情绪和喊正义口号,问题是越看越多。但只有少之又少的声音,在探寻事件原因,寻找解决方法。但年年都是舆论震惊、网友批判、法院通报追责保证改正。无论是各路媒体还是留言,都批评如潮。集火在法官和助理水平太差,不上心。行内人都知道,比起程序和实体上的合法公正,错别字根本不是大问题。更何况一份300多页的判决书,其中证据罗列部分出现错别字,不会影响案件处理结果。现状难在哪?
2013年以来,全国法院案件总量以年均13%的增幅快速上涨,10年增加2.4倍,法官年人均办案由2017年187件,增至2023年357件。这不完全像一些留言所说,是“司法公平”带来的问题。社会面上,实际上就在发生这么多的纠纷争议。人民法院报头版,更是强调“案多人少成为困扰全国法院的最大难题,诉讼爆炸、案件井喷日益突出并发展为常态。”全国法院受理案件数量,2023年首次突破4000万,同比增长15.6%。全国法官一年到头不休息,平均每人每天都得办结1件案件。这无疑是巨大的而现实压力。他直言:“诉讼绝不是解决纠纷唯一渠道,更不是最佳手段。”前路何去?
一、增加人手
这个方案不改现在司法体制的现状,不引起复杂的利益纠纷。唯一的硬前提就是要更多财政拨款,所以这个方案必须依托经济形势。
二、内部深挖
甚至挂着员额名义不办案、或者摸鱼象征性办案的,也大有人在。员额制度体系,在本国特色人情环境中,没能落实到底。当年法官检察官推行员额制,承诺“推行动态管理,有入有出”。没有动态管理,人员又不变,队伍自然越来越老弱病残。流动,得有动力
除了退休、辞职、调离这些情况,对业务能力不适应、办案质效不达标的法官检察官,应当有合理退出机制。有的法官留言说,去年3月被确诊癌症晚期,治疗半年后病情好转,在10月份重回岗位。一是情怀,人在经历生死考验后,会看开很多。干了接近三十年审判员,不想就此躺平,反而希望能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再多做点事。二是经济,治疗每个月需要大好几千,员额的收入比非员额多一点,就是很需要这多出来的一点。三是划不来,现在是四高法官的话,退额到综合部门,仅能核定二级主任科员,即使再提一级,待遇比四高还是差一截,着实划不来。说的都很对,在个人的视角上无可厚非,但对下面挤来挤去入不了额的年轻力量,可就是另一番滋味了。
非无良法,时机未到?
能在员额的,不是领导就是资深法官,毕竟人人都有退休的时候。除非他们自愿,为了单位内部的稳定团结,也不能强行束缚。退额就不是“法官”“检察官”,情感上不好接受,突出的待遇差距也无法视而不见。比起退额甚至离职进入市场的风险,他们本能地会选择保持现状。人的本性就是追求个人利益,动辄抢别人的蛋糕,当然会卡住。员额退出制度推进乏力,还是制度全面性和待遇落实上有问题。设想取消员额制、打通退额的待遇衔接问题,这些方案的根本都是“促进流动”。文件规划完美,外部要求正确,终究不能脱离现实经济。即使继续僵持现有形势,外部案件也正在以高利贷的速度翻滚,时刻不停。加入讨论,添加助手微信 xiaoyuan67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