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学校建在森林公园里——《林间最后的小孩》

文化   教育   2024-03-16 08:20   北京  

好朋友们,你们小时候有没有在野外疯玩儿的体验?河边捞蝌蚪,下水去捞鱼,土里挖蚯蚓,草丛中捕蝴蝶,石头缝里抓蛐蛐,爬树粘知了,墙上扣蜗牛,夜里逮萤火虫……如果你小时候干过类似的事情,那是不是你快乐的童年记忆的一部分呢?

 

再想想,你的孩子玩过以上提到的任何一种游戏吗?你是不是发现,孩子们的自然体验比起我们的童年来,简直少得可怜?

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下一代亲近大自然呢?

 

有人说,问题在于环境的变化。城市化的进程让更多的孩子生长在钢筋混凝土的丛林里。咱们小时候,上学可能都要过条河,出门可能就是树林子,半夜听着猫头鹰叫,早上都是被小鸟吵醒的。现在的孩子,从家到学校的那条路,可能一块泥土都踩不到,一朵花都见不到,一声鸟鸣都听不见。

 

前几天听曹文轩老师的发言,他举了一个例子。进校园给小学生上课时,他请孩子们比较两个句子——“今天上学的路上,我看到天上有一群麻雀飞过去”;“今天上学的路上,我看到天上有五只麻雀飞过去”哪个句子更好?孩子们都不明白。曹老师说:如果你们谁在看到天上有麻雀飞过时,会下意识地停下来数一数,那你写的作文一定是最好的。听了曹老师的分享,猴叔觉得很遗憾。每天晚睡早起的孩子们啊,上学路上别说数麻雀了,连抬头仰望天空的时间和心情都没有了吧。

也有人说,原因是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更操心了。咱们小时候,大多数家庭接近放养的状态。放了学有几个直接回家的?都是找地方撒野去嘛。春天在草地上骑马打仗,夏天在土地上挖坑儿弹玻璃球,秋天找杨树叶拔老根儿,冬天掰冰溜子打雪仗。玩儿到天黑了,肚子饿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吃饭去,还不忘约好明天去哪儿玩。现在的小学生,放学多数都有家长等在校门口,回到家里就再也出不来了。妈妈看见身上有块青紫,就非得问出个原因。要是膝盖磕破了、流血了,那就是了不得的大事儿了。咱们那会儿,夏天穿短裤的时候,操场上看看,多少男孩子的膝盖上都有血嘎巴儿啊。

 

其实现在比起三十年前,总体上还是更安全了。街上见不到什么野狗,小河里也没有蚂蟥。孩子们在公园里头爬个树试试?没爬上去多高,就有人善意地过来制止了吧?

又有人说,其实是人们的自然观发生了变化,大家更注重保护自然了。猴叔说的那些疯玩的乐趣,不都是伤害野生动物和昆虫吗?现在我们要教育孩子爱护生态,怎么能让他们去钓鱼、捕蝴蝶呢?

 

2018年猴叔举办未蓝研学营“未来戏剧人”。我们在崇礼的大山里带着孩子们排练舞台剧。猴叔特意安排了一个户外拓展的项目,给每个孩子发一个捕虫网,去山里面捕蝴蝶。孩子们兴奋的眼神和笨拙的动作让我们猜到,他们肯定没有过捕蝴蝶的玩耍经历。很多孩子们用捕虫网扣住了蝴蝶,却不敢用手去捉,大声叫着让教练来帮忙,一看就是缺少玩各种昆虫的经验。只有一个山西来的女生是个高手。她不用捕虫网,看到蝴蝶立在花朵上,她从背后靠近,轻轻地伸出两个手指头,迅速地夹住蝴蝶的翅膀。就这一招儿,让研学营的孩子们都羡慕极了。

 

有家长问猴叔,带孩子们捕蝴蝶,是不是传递了不正确的生态理念呢?我们不是应该教育孩子爱护大自然吗?猴叔说,这个问题可深了。教育家们其实也在讨论,钓鱼、捕虫这些玩耍,对于孩子亲近自然大大有益,而对自然生态有有点妨碍,应该如何取舍?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更长远,可能就会理解:我们不可能一边隔绝孩子与自然的接触,一边给孩子普及保护地球的理念。今天的孩子们的“亲自然”体验和能力,对于未来生态保护是非常重要的。猴叔就认识一个从小喜欢捕蝴蝶的蜀黍,他现在已经是生态学专业的教授了。你说是一个从小钓鱼、扑蝴蝶、挖泥鳅的孩子,更热爱大自然呢,还是一个从小脚不沾泥,头不淋雨,打着王者荣耀长大的孩子更熟悉我们的地球呢?美国昆虫学家罗伯特·迈克尔·派尔说:“跟连鹪鹩都没见过的孩子谈秃鹰灭绝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育太卷了,给孩子们的压力太大了。这个嘛,猴叔不必分析,你也会有同感吧。

 

北京有一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就在北四环外很核心的地段。公园面积超大,里面有山有树有河流,有湖有鸟有湿地,空气好,景色美,交通方便,是北京人休闲、健身、遛娃、长跑的圣地。猴叔从前也经常去奥森跑步,边跑边胡思乱想:要是能把小学校搬到森林公园里面来,该有多好啊。听着鸟鸣算算数,闻着花香学古诗,看着蓝天白云背单词,下课时就在山坡上自由自在地玩耍——这不就是小豆豆的“巴学园”吗?我相信,如果有这么一所学校,孩子们一定会更健康,更少厌学,更少抑郁症的风险,拥有更强壮的身体,学习的兴趣会增加,而标化考试成绩也会提升。

 

猴叔开始关心生态教育后,很快就学到了一个名词——“自然缺失症”。猴叔也因此在崇礼的大山中举办戏剧研学营,后来干脆跑到保护区里办了一次生态研学营。我也知道了,在这个领域有一本堪称“圣经”的著作——《林间最后的小孩》,但我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去买一本来读读。后来到了藏北高原工作,每天看着藏羚羊奔跑、棕头鸥飞翔,猴叔觉得自己的自然缺失症已经被羌塘草原给治愈了,就更想不起来拜读这部名著了。

不久前,猴叔见到了中文系的师妹海狸,她掏出一本绿色封面的书送给我,正是《林间最后的小孩》,而且她还是本书的译者之一。我说:难怪我一直没看这本书呢,原来就是在等你的译本呢。在此,猴叔也给大家推荐这本《林间最后的小孩》,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治愈我们的“自然缺失症”吧。

 

《林间最后的小孩》,作者:理查德·洛夫,翻译:美同、海狸,天略图书2022年7月出版。

猴叔讲故事
这里有最好玩的绘本推荐,最热闹的亲子阅读分享,最热辣的名家名作点评,最快捷的新书讯息,和猴叔孙鹏一起畅游绘本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