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琐记》后记|何平

民生   2024-11-12 17:30   江苏  

201811月,我把我在博客上发表的一些关于宝应的一百多篇小文章结集为《宝应散笔》一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六年过去了,除了新浪博客《胜宝应真》外,2023年初我又开始在微信公众号《山阳客BY》上发表文字,拉拉杂杂又写了一百多篇关于宝应的小文章。于是又编成了一本书,就是现在的这本《宝应琐记》。

起先,我把书名定为《宝应文存》,一直关注我的金珖先生提出,文存一般是用于某一个人文章的结集,最好换一个书名。我觉得他说得有一定道理,《宝应文存》这个书名显得太大了,有点像是关于宝应的多人合集,可起一个什么样的书名好呢?

这本书与前一本《宝应散笔》的写作范畴基本是一致的,可以说是姊妹篇或是续集,都是有关宝应的历史、文化、风情、风物,都是我在宝应接触到的一些人和事,也大都是一两千字的小文章。我的文章比较随意,不是专业性很强的论述,也没有刻意的渲染,很多都是想到就写的“急就章”;即使有些是查阅了多种资料、作了一些研究与思考,也是很肤浅的。我的想法是更多地把曾经的宝应和不为大多人知的宝应的一面展现出来,让出生于宝应或生活在宝应或与宝应有千丝万缕联系或关心宝应的人更了解宝应;更希望对宝应完全陌生的人,也能通过我的文字知道并喜欢上宝应。

我又去请教了我的老师韩厉观先生,并说了我想到的一些备选的书名,韩老师都感到不甚理想,他建议用“琐记”,这样与“散笔”既意义相近,又稍有变化,二者可具备一致性与连贯性,我也觉得非常之好。于是,这本书就叫《宝应琐记》吧。

琐,这个字的本意为玉件相击发出的细碎声音。唐杜牧《送刘三复郎中赴阙》诗:“玉珂声琐琐,锦帐梦悠悠。”自忖琐不仅有琐碎、细小的含义,与金声玉振也沾点边呢;而记,确实是本书行文的特点,这些文章以记叙为主,读史记其奇,怀旧记其事,美食记其味,风情记其真,所以,更觉得书名冠以“琐记”是颇为精当之选了。

衷心感谢韩厉观先生和金珖先生,感谢他们为我这本小书的书名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我还要衷心感谢周旭先生,感谢他用真情与卓识写了一篇为本书增光添彩的序言。

2021年高邮大专班106宿舍室友合影,左起第三人为周旭,右一是我。

周旭先生是我在高邮上中文大专班时的同窗,我们还是同一个宿舍的室友。他比我们这些老三届的学生要小十岁左右,当时是一个不到二十岁风华正茂的小伙子。他谦逊好学,聪明勤奋,毕业后没有几年就凭着一手好文笔调到江苏省委办公厅秘书三处,后来又成为省委办公厅主办的《江苏通讯》(半月刊)主编,再后来,成为省旅游局副局长、省文化旅游厅一级巡视员。在我们这一干同学中,他是最出类拔萃的。

我请他为这本小书作序,不是因为他的职务与地位,而是他多年来对我的了解与友情,是由于他是文化旅游行业资深的行家(我这本小书似乎也应归属于文化旅游之类),更是一位文字功底深厚的散文作家,他的随笔风格独特而具有庞大的读者群。

他是在认真仔细地阅读完我的每一篇文章,并作了密密麻麻注解、做足了案头功夫的基础上,才动笔写这篇序言的。他专程约我去高邮见面,与我讨论了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为我指出了数十处笔误或错漏,就是这种一丝不苟、严谨缜密的精神与态度,便令人肃然起敬。

周旭和我(2020年 南京)

一篇好的序言不啻是画龙点睛之功,它可令整个书的品位得到升华。我很幸运,我这两本书——《宝应散笔》韩厉观先生的代序与《宝应琐记》周旭先生的序都是这样的序中精品。这里,再次感谢他们!

周旭先生在序言的最后说:“何平是宝应的儿子,这是我拜读本书和他以前有关宝应作品的朴素感觉。他是始终游走在宝应河流里的一条感恩的鱼。鱼的记忆是7秒,而何平对宝应感恩的记忆是一辈子的。”

他把我比作一条游走的鱼,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我曾经写过一篇博文《做一条快乐遨游的鱼》,那是我20168月我看到一位作家博友浅酌的一段文字后写的。作家的文章中提到所谓选择、努力与宿命的关系,说:“没有一种选择是你自己掌控得了的。冥冥中有一股力量在帮你锁定你的选择目标。你想要跳脱开这些网状的黏糊的牵绊都不行。这正是好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一点也由不得小说家本人的原因。人必得在活到一定年纪再往后看时,才可能明白(并非每个人到了一定年纪都有这个“明白”),原来人生是你无论再回过去走多少遍都是选择这条路——而且只能选择这条路的过程。……哪怕在潜意识里,你也已经斟酌过无数遍。你当初总是觉得,那样的选择在你自己而言已经是最好的选择,是最称你心的那个方向——无论你心甘情愿或者身不由己。”

这段话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一读到就有种黄钟大吕之感,引发了我的回忆与感慨。我今年已经75岁,我想到我过往在宝应学习与生活28年的经历,想到了我人生中的许多选择与努力,想到了我这若干年在若干城市间的行走。我写过一首小诗:

飘泊曾经北国霜,笛声吹雨梦山阳。

石城松柏申江柳,却问何方是故乡。

我从北京到宝应,离开宝应又在南京、上海生活了三十多年,到了老年我又回到了宝应。冥冥之中,我和宝应的关系竟然是难以割舍的,这其中有心甘情愿,也有身不由己,但无论如何,结果是我和宝应结下了不解之缘。于是,才能有现在的《宝应散笔》和《宝应琐记》的问世。我和宝应的关系还会继续下去,也许还会有《宝应××》。

是的,我愿意做一条在宝应河流中遨游的鱼,只要还能游得动,我就会一直游下去,用周旭的话说,我是一条有记忆的鱼,同时我也是一条感恩并快乐的鱼。

2024119日于宝应

最近精选

(点击下面链接可阅读)


六十年前宝应的数学“神童”|何平

席间语|何平

6.在芳草地小学的日子|何平

我的学生们:正副班长|何平

冷盘中的“四大金刚”|何平

小说·芙蓉扣|何平

【编读往来002】“感谢主编”|唐汝邦

【编读往来001】“评论是这样的……”

最新◎来吧,运河儿女!|主编
回望的澎湃(敬请收藏24版)|主编
经典回眸〔34〕上宝应|三可
立木斤夜话054|王新
拥抱真情 相约泰州|张承瑶
我和我的知青朋友|湖畔老人
开车|剃须
【国庆专题】之三:河|王新

从氾水到界首|王小草

"逍遥‘’姑苏游|王新

美哉!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西藏之旅(三)|梁永胜

重庆揽胜|苗苏北


主编微信




运河儿女
千年古老运河流过身边,运河儿女会有多少喜怒哀乐,多少悲欢离合,像运河流水一样或浪花奔腾,或波光粼粼,或春水如新,或秋水如歌。 你我真情实意,捎来那段往事,那个故人,那瓣馨香,那片风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