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说到了桥,今天说的是河。
有人说,河?不稀奇!
你看,到处是河,很普遍,很寻常,随处可见!
我说,你就不知道了,几十年前,河是很罕见的!
就说山阳,早先基本没有河,常能见到的是一个个的土堆子,大一些的叫土圩子。
不说是河,就这土圩子,也是相当凄凉,都是荒芜之地。
现在有些地名,也与当年的圩子有关。比如南圩、小圩。
也有的地方,是为了拦水,而形成坝子。有些地名就与此有关,比如,吴坝、曹坝、坝北。
还有些就是一堆土,叫墩子。比如,郭家墩子、苏家墩子。
战争时期,这些圩子、坝子、墩子等特殊地形,是极好的战场。掩体、战壕,既可能是初始"就地取材",也可能"战时必须”而挖掘形成。
就山阳这些"土圩子",抗日战争时期可没少立下"汗马功劳"!
天下太平了,农民有其田,可原始而复杂的地形,也长期得不到改善。
新中国成立后,水利是一件大事。
毛主席的"一定要把淮河治好”,一声令下,全国各地掀起了兴修水利的大潮!
灌溉河、排水河、运输河,一条一条呈现出来。
就在山阳,先后有山阳老闸河,通过山阳闸,引京杭大运河水西行,与白马湖相通,调节湖水,干涸时补水,汛期向运河排水南下。
在山阳老集镇,重点就是个"十字河",南北向的"老闸河”,东西向的"东西大沟”。(详见《国庆主题之一:路》和《国庆主题之二:桥》,点击标题可阅)
再后来,长圩河、大寨河、同心河、张港河、戴甸河、徐庄河、卞庄河……
诸多的河流,应运而生。
再扩大视野,看看全县,新的河流也是数不胜数。
最早的时候,东乡一大片区域,交通主要靠"帮船”,老宝应县城的东南郊外,"下河码头”,是个热闹的地方,周边有个油厂,附近离米厂不远。
那是去射阳湖、獐狮荡、水泗、下舍…… 都得从这里搭"帮船”。
早先的"帮船”,全是人力"拉纤"而行,大部分还通过滩涂。最早还没"宝射河"呢!
后来,宝射河、芦氾河、大溪河、蔷薇河、向阳河、八浅大沟、宝曹河、二横河、三横河 …… 相继而生。
特别要说的"大溪河"的建设,当时就是一个十分热闹的工程。
"西至运河东到荡”。我二舅舅年轻时参加过挑河工程宣传队,为河工们鼓劲,我一个小屁孩,跟着看热闹。
那偌大的新挖掘的河床上,人山人海,不停地辛劳着。
这条"大溪河”从大运河边的黄浦,一直东去,到盐城的建湖境内,后连通大海。
那是1979年,我有幸作为营部医生"出征,随营部(公社派遣)参加"新通扬河”第二次大型拓浚工程的医疗保障工作。
营部驻地,江都砖桥。我们医务室离营部不远。
那"新通扬河”,从扬州到南通,并与入海港相通。
你看那工地,宽阔无比,向远望去,无边无际,密密麻麻的挑河工们就像蚂蚁一样,黑压压的一片。
那时候,无论多大的河工程,都是靠人工,挖、挑,抽龙沟,整坡,都不易。
这里多说一句,那时,农村人(农村户口),每家每户每年,按人口,都有摊派的"大河工"(县以上)、"小河工”(公社、大队)的土方任务。没有劳动力的户非常苦恼。哪有现在的挖掘机等机械作业。
言归正传,有"新通扬河”,就一定有"(老)通扬河”。
扬州有"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还有"古运河”"芒稻河""护城河”“扬仪河”"新仪河”"冻青河” ,还有"七河八岛”,……
记得,省内大型水利工程,还有挑"斗龙港”"三叉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江水道”……
说到"淮河入江水道”,据说为了落实毛主席的指示,也为了老百姓,要将"淮河泛滥”彻底制服,修有两条"淮河泄洪水道”。一条从淮安境内一直向东,泄洪入海。一条经骆马湖、洪泽湖、高宝邵伯湖一路泄洪入江,再入海。
这条"淮河入江水道"经过宝应至金湖地带时,形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漫水公路”。泄洪时是水道,平时则是可以通行的公路!
这里必须说到我们的"母亲河"——"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一条全世界开凿最早,而且最长的举世闻名的人工运河。
大多数人认为,是隋炀帝杨广为到扬州看琼花而开建大运河的。
其实,真正初开运河的是公元前486年(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国王夫差为争霸中原,从瓜州开凿"古邗沟”,引长江水,向北直入淮河,至末口(淮安境内)。从开凿"邗沟"起,"大运河"的雏型即已形成。后经历代,尤其是隋炀帝杨广的"功劳”,"大运河”得以延长。但是,那时的所谓运河是一截截的,还舍近求远套用湖泊。比如,宝应域内就套用了射阳湖水系,北上黄淮境内,也多与湖、塘相融。
可能是在明清时期,"大运河"得以有长的沟连,然而也是比较窄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京杭大运河"得以实现了"从京至杭”的全线贯通。
"京杭大运河”联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以及多个湖泊水系。
"京杭大运河”自开通以来,经历了多次修整与拓浚工程。
最近的一次大规模拓浚工程好像是1976年前后。
那次拓浚前的运河,有两条河道,中间有条"夹心堆”。一条主河道可以行船,另一条河道基本没有什么用处,仅是河周边区域性作业用途。
就连主河道也不是太宽,会游泳的人一个"猛子”可以扎到对岸。
这次疏浚工程拿掉了"夹心堆”,拓宽浚深河床,强化了护坡,两岸栽植了行道树。
目前的"京杭大运河”更是雄伟壮观,保护有加。
"京杭大运河”已经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调水通道。
"京杭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后,打造"京杭大运河”生态长廊,运河沿岸绿化、美化、遗产文化等建设工程不断,越来越成新亮点,提升至新高度,成为我国河道史上一个新名片,进入一个新的纪元!
还有诸多的河流,比如陕、甘的抗旱河流,云、贵的引水发电河坝,青、藏的抬高提水工程,天山长河等等。
尤其是河南的"红旗渠”,人工凿成,千辛万苦,千难万险,引水上山,震撼全世界!
现在正在进行着的大型人工运河——"平陆人工大运河"正在加紧施工中。"平陆人工大运河”是广西南宁衡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钦州市临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全长132.4公里,按内河1级航道标准,可通航5000吨位船舶。总投资预算727亿元。将原先的水运通道,缩减到四分之一不到的里程!
这条人工大运河,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条通江达海的联通运河工程,是一个世纪工程,也是中国的新地标。
"轻舟已过万重山”!
中国的水建工程的建设者们在世界舞台上,也在大显身手。
柬埔寨的一条运河,德崇富南运河项目,总投资17亿美元,运河全长180公里,横跨4个省,覆盖人口约160万,还包括3个运河导航站和11座跨河桥梁。
计划4年完成,目前正在施工中,采用高科技、新方法,"Al+无人机+Blm+云计算”应用,全智能化施工。
2000多辆车排成长龙,各种挖掘机开工作业,蔚为壮观!
有了"路”,可以走得出去;有了"桥”,可以走得更远;有了"河‘’,陆水通连,可以四通八达,走向世界!
祖国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安康,从"路”"桥”"河”的产生与发展,可以充分说明,更可以雄证!
最近精选
(点击下面链接可阅读)
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