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心耕田 水到渠成 /
“相信人间有爱 初心如昨”
图片来自微博 侵删
今天(12月4日),知名作家琼瑶在家中去世,终年86岁。后众多艺人和网友发博悼念琼瑶。
对中国的影视剧观众而言,琼瑶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符号,她的作品伴随着我们的青春与成长。愿琼瑶阿姨“翩然”而去,在另一个世界继续“潇潇洒洒”。
逝者的离去总让人倍感伤怀,但在缅怀之后,也可以对相关的现象进行专业的思考。
首先,网络悼念。基于以UGC(用户创造内容)为主要特征的社交媒体崛起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对名人和普通人的哀悼都进入大众书写的“网络悼念”时代。
网络悼念的虚拟空间为人们搭建了一个自由交流思想、情感的平台,开拓了一个可以分享的模糊的文化空间。人们通过文字、图片、音乐等符号进行外在表象的传播,并在传播过程中以跟帖等形式产生互动交流。在此次事件中,网络用户通过发布关于琼瑶的悼念文字和回顾其生平作品等相聚在一起,为逝者点起虚拟的烛火。
社交媒体为公众人物悼念带来新的 “社交媒体仪式”:其表达载体不再是官方媒体,而是公众人物遗留下来的社交媒体账号、以及致哀者自身的个人账号,因此也就有超越官方话语的普通人民间话语;大众无需通过电视间接体验内心之“哀”,而可以直接展示外化之“悼”——对公众人物表达“准社会悲痛”;公众不再是处于各自私密空间进行分散个体或“想象共同体”式的悼念,而可以直接汇聚到社交媒体的公开空间,发生交互、相互影响和情绪传染的过程;最后,与传统“媒介事件”的短期性不同,对公众人物的社交媒体悼念可以持久延续,成为保存记忆的社会过程。
其次,集体记忆。哈布瓦赫首次提出集体记忆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一个特定社会群体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简单的理解是指曾经历过相同时间的一群人的共同记忆,以及这些事件所遗留下的客观印痕,包括共同经历的空间环境、社会事件、机构设置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字和口头档案材料等。琼瑶的一部部家喻户晓的作品以及改编的电视剧,如《还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等早已成为许多人的记忆符号,潜藏在群体记忆之中。在此次悼念仪式中,媒体的大规模报道和公众悼念共同唤醒了人们对于琼瑶及其一系列作品的集体记忆,人们在网络中发表的各类悼念信息,也进一步保存和更新了大家的集体记忆,在此过程中,人们抒发着共同的情感。
翩然而去,一路走好
参考文献
[1]周葆华,钟媛.“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社交媒体、集体悼念与延展性情感空间——以李文亮微博评论(2020- 2021)为例的计算传播分析
[2]马征,卢佩.网络悼念的传播学解读
[3]运玲.社交媒体场域中集体悼念的互动传播研究——以袁隆平逝世相关微博议题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