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珍珠:苦恋徐志摩49年,热烈示爱遭拒后,写小说虚构浪漫情事

情感   2024-11-09 22:18   江西  

1971年,冷锋相对的中美关系,在“乒乓外交”的影响下,终于开始融冰。
一位白发苍苍的美国老妇人,得知消息后热泪盈眶。
她按捺住满心的期待,给尼克松总统写信,希望能够回到眷恋多年的故乡——中国。
此前,老妇人也曾多次写信给中美方负责人,希望得到邀请和签证,但因为两国局势处于敌对状态,始终不能如愿。
将近半年的焦急等待,老妇人终于收到了中国大使馆的来信;可信件内容,却让她如坠冰窟,说不出的委屈和绝望。
在信中,中方有关负责人委婉表示:因为老人发表过的许多作品,有扭曲中国形象的嫌疑,所以无法允许老人再前往中国。
读完来信,老人浑身止不住地颤抖,她像个委屈的孩子,喃喃自语:
“你们看过我的作品吗?你们看过吗…”
她无法接受,自己用毕生精力促进中美文化交流,却因误解被拒之门外;
她也无法释然,再也回不到生活40年的家国故土,再也没有机会,去看望那个已经长眠于地下、却让她牵挂一生的翩翩才子。
这位老人,就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
时隔多年,斯人已逝;一部《赛珍珠传》翻涌起云海往事,人们才知:这个才情斐然的女子,曾多次漫步于夕阳笼罩的康桥,而这一切,只因她痴爱着那个叫做徐志摩的诗人。

【赛珍珠:才情斐然的异国女子,因偶然爱上徐志摩】

出生于1892年的赛珍珠,本是美国弗吉尼亚州人;4个月时,被身为传教士的父亲带到了中国镇江。
在古色烟雨的江南,赛珍珠同普通的中国孩子般,是听着精彩的《山海经》《水浒传》等故事长大的。
因为热爱中国文化,她自小以中文为母语,而母亲教授的英文则是第二种语言。
她说:镇江就是我的故乡,除了肤色,我和中国人没有什么不同。
父母唤她珀尔,她却为自己取名赛珍珠;原因,便是自己崇拜传奇名妓赛金花。

换作普通大众,多是对妓女身份唯恐避之不及;而赛珍珠却毫不避讳,洒脱随性,也着实是个有趣的灵魂。
遇到徐志摩,是赛珍珠逃不过的情劫。
那是1924年,四月天、草长莺飞。
受孙中山邀请,印度著名诗人、哲学家泰戈尔乘船东来,进行文化交流。
著名诗人徐志摩,作为泰戈尔的追随者和朋友,在这场文化交流中充当翻译,并且照顾泰戈尔的起居。

那年4月20日,泰戈尔来到东南大学讲学。
同样随行的徐志摩,也因流利精准的发音,备受台下听众们的喜爱。
其中一位身着中式传统旗袍的美国女子,更是如痴如醉。
讲学间隙中,徐志摩望向在座的听众们,恰好对上那双摄人心魄的深邃眼眸。
诗人多情的心,泛起微妙的涟漪,又急速被理智平息。
直到宴会上,那位穿着旗袍的女子,端着红酒杯款款走来。
经由东南大学负责人介绍,徐志摩才知道:对方是东南大学的老师,名唤赛珍珠;更准确些,应唤女子为布克夫人。
是的!此时的赛珍珠已年过30,与南京金陵大学的农学教授布克结婚多年。
只是两人的婚姻充满悲剧:没有共同语言,小女儿天生残障。
生活的不如意,让赛珍珠饱受着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压力。
自幼爱好文学的她,也只能贪婪吸取着文学的疗愈。
她以为人生会永远悲剧下去,直到在这场公开课上,认识了风度翩翩的著名才子徐志摩。
不知怎地,对方睿智幽默的谈吐、举手投足的优雅,似乎如冽冽清泉, 复苏了她对爱情的渴望。

趁着觥筹交错的晚宴,赛珍珠鼓起勇气,走到心仪的男子面前,借口讨教文学指导。
此时的徐志摩虽只有28岁,却已经出版了两本诗集,还翻译了包括泰戈尔、叶芝在内的世界著名诗人的大量作品,有着“中国拜伦”的称号。
徐志摩凝望眼前这位女子,只见她眉目含笑,谈不上心动,却有种吸引人心的魔力。
因着文学的机缘,两人有了亲切而真挚的交谈:
赛珍珠对这个仅仅认识半天的男子,有着莫名的信赖;她说自己的童年,说对中国的热爱,说生活的变故,说文学创作遭遇的瓶颈…
不知怎地,她好像打开了源源不断的话匣,有众多剪不断、理还乱的言语,想要说给这位年轻的诗人听。
她说了很多,却始终无法说出心中的那份爱慕与情动。
此时的徐志摩,正处于失去林徽因的痛苦中,当年情断康桥的打击,让他始终无法走出来;如今泰戈尔访华,已经结婚的林徽因与梁思成更是随行陪伴。
面对两人的相知相惜,徐志摩心中涌现着翻天覆地的疼痛。
所以,对于赛珍珠的出现,他纵然细腻多情,却始终没有往感情方面考虑。
他觉得:这是一场相见恨晚的文学交谈,也是两个因缘际会的文学知己,在不同领域的灵感碰撞。
所以,在得知赛珍珠,写作是为了补贴家用时,徐志摩急切劝道:
“你不应该这样,著书不为稻粮谋,如果你真要是为了钱而写作,那么你是写不出优秀作品。”
面对爱慕之人的关心,赛珍珠的心如小鹿乱撞般,充盈着喜悦和幸福。
同时,她也意识到:只有摆脱功利心,才能创作出真正的文学作品。
这场邂逅,她视徐志摩为生命的璀璨星光;被爱情唤醒的她,多了些奋不顾身的勇气。
她已经决定好:纵然道阻且长,也要追寻爱慕之人的脚步。只为有一天,能与他并肩同行。

【她鼓起写信告白,却得到徐志摩结婚的消息】

女人的爱情,总是绵长而痴情。
一旦遇到心动的男子,万分理智也化作齑粉 ,如飞蛾扑火般奋不顾身,执着而热烈。
赛珍珠纵然才华卓绝,却也被爱情困住原地,只觉得徐志摩所作所为,敢爱敢恨。
纵然他抛妻弃子,逼得张幼仪刚刚生育,便签下离婚协议书;纵然他不顾林徽因已经结婚,仍然写诗歌狂热示爱…
他浪漫多情,也决绝自私;可这些在赛珍珠看来,反倒增添了徐志摩的魅力。
她仰慕徐志摩的勇气,也憎恨自己的怯弱。
明明与丈夫毫无感情,却因为宗教信仰和孩子的牵绊,始终无法狠心离婚。
她不知道要如何处理这段突如其来的爱慕,只能先深深埋在心底,任它繁茂生长。
直到1924年的5月,泰戈尔结束学术交流,踏上回国的邮轮。
因为要辗转多次,身为好友的徐志摩,便陪泰戈尔先前往日本。
得知徐志摩要离开的消息,赛珍珠感到即将要失去对方的慌张;挣扎多日,她终于放下中国女子般的矜持和内敛,给徐志摩写信,进行了隐晦的表白;
“我的心掩藏在语言的背后,但从你眼里频频掷来的刺激,使我痛苦不安。”
这封信,赛珍珠没有寄给徐志摩,她想要当面送给这个男子,看到他的惊讶和慌张,也期待他给予热烈的回应。
可有些情,不是单凭自己的美好向往,就可以成全的。
当赛珍珠在南京苦苦等待心仪男子回国的时候,却不知徐志摩已经爱上了其他人。
那是一场让文学界嗤之以鼻的荒谬情缘,他不顾与陆军少将王庚的多年感情,竟爱上了对方的妻子陆小曼。

炽热的爱喷涌而出,多情的诗人文思泉涌。
追求陆小曼期间,他为她写了铺天盖地的情书。
说来荒谬:这些情书和诗歌,分别被收录在《翡冷翠的夜》以及散文集《爱眉小札》中,明明是让人不耻的爱恋,却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诗歌集。
得知徐志摩爱上陆小曼后,赛珍珠将那封没有寄出的信,压在了抽屉最下方。
从此以后,她将自己的思念和苦楚,全部融汇成动人心扉的句子,开始了全身心的创作。
1925年,她写成短篇小说《一个中国女子的话》,讲述了一对异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故事,影射了她对徐志摩爱得无望而强烈。
后来,赛珍珠又创作了多部中国题材小说,几乎每部小说中都有徐志摩的影子。
对于这个爱而不得的女子来说:优雅而多情的诗人,已是她可望不可及的梦。
唯有沉醉在自己构建的文学幻梦中,自己才能真切地拥有对方,也能够感受到深爱男子的绵长深情。
纵然幻梦一场,可赛珍珠却甘之如饴,无法自控。

【徐志摩的拒绝缘由,却让她下定决心与丈夫离婚】

1928年,赛珍珠决定翻译中国名著《水浒传》。
得知消息的徐志摩,对此表示万分支持,并坦言愿意尽全力帮助。
当得知赛珍珠把《水浒传》译为英文版《四海之内皆兄弟》时,徐志摩大加赞赏。
可以说,赛珍珠翻译《水浒传》的工作,也间接拉近了两人的感情。
她对徐志摩是始终放不下的,所以才会问他:
为什么没有一段英雄美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浪漫多情的诗人却回答:好汉们知道,世间只有情最累人。

曾经奋不顾身追求所谓爱情,甚至抛妻弃子也不惜的徐志摩,竟然能够说出“情最累人”的总结,实在有些让人错愕。
但赛珍珠却是懂他的,她知道他过得不幸福。
自从和陆小曼结婚后,徐志摩才真正感受到理想和现实的差别;他与陆小曼并非同路人,却凭借当初的执拗和任性绑在一起,纵然婚姻完整,可其中悲欢几许,只有自己知晓。
她为诗人难过,也为自己曾经的错过遗憾。

兜兜转转这4年,她无法忘记这个让她心动的男子,也不想再次错过。
她写信给他:你不应该做女人的信徒,而应该是爱情的信徒。
而后再度写信勇敢表露心迹:“我不想凭此得到你的爱,只希望你能从中找到力量……狂乱如你,沉静如我,其实大家都一样,在痛苦的婚姻中,更加期待真爱的到来。”
随信送出的,还有那封4年前未寄出的告白。
她等着诗人的回复,等着爱情的开花结果。
但赛珍珠的痴心,却让徐志摩始料未及。
他没有想到,也没有去想过,自己会被这个异国女子深深爱慕多年;看到她含蓄而坚定的表白,他有些不知所措。
终究是不爱的,所以他回信:
“我跌倒在生命的荆棘里,只有康河的水能为我疗伤。”
还是那年的康桥之恋,也还是那年的春日情动;兜转多年,他原来始终放不下那个林氏女子。
赛珍珠有些难过,但也下定决心:如果徐志摩的爱情伤累累累,她愿用一生时光等他痊愈。
所以收到徐志摩的拒绝后,赛珍珠还是与丈夫分居离婚。

她一年一年的等待,也许是等待诗人的驻足停留,也许是等待时间磨灭心中的爱慕。
在这期间,她见证古老中国的风云涌动,见证家国破碎下的生命挣扎。
这个将自己奉献给中国的女子,以悲悯的笔触,写下中国农民的挣扎和苦难,取名为《大地》。
这部作品,让她斩获了诺贝尔文学奖,也让中国农民的形象第一次被推向世界。
她想给徐志摩分享自己的文学成就,却不料天意弄人。
1931年,赛珍珠的《大地》在全球引起热烈反响;而这年,饱受婚姻失意的徐志摩,与陆小曼争吵过后,不幸坠机身亡。
得知消息的赛珍珠,悲痛欲绝。她的痴情没有等到回复,便被命运的大火焚毁。

【放在最后的话】

后来的赛珍珠,回到了美国。
据说:她遇到了一位酷似徐志摩的儒雅文人,白皙的脸庞,金丝边框的眼镜,儒雅浪漫的谈吐,让她恍然回到从前,回到那年初见的人间四月天。
漫长的30年时光中,她无数次梦到自己的童年,梦到镇江的烟雨,梦到南京的楼台,梦到栀子花开的那年,她在东南大学遇到的多情才子。
她在文学中老去,也在想念中老去。
去世时,身上穿的是一件中国丝绸旗袍,边角已有磨损。
那件旗袍,便是在东南大学,初遇徐志摩时身上所穿。
从生到死,云海茫茫,她始终没有放下;纵然多情才子饱受争议,可年月更迭,他却是她一生的心心念念。
是天意弄人吗?
如果得到是伤害和厌倦,而遗憾造就美好和怀念,那这种结局,或许是上天最好的安排了…
感恩相遇,长摁关注


南山松随感
以教育的眼光看世事,坚持原创为主,以随笔、随感、文学的形式展示独到的见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