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离家41载的台湾老兵黄石益,终于踏上了日思夜想的回乡之路。
辗转颠簸的一路上,他幻想了无数遍与家乡亲人们见面的场景,不断重现在脑海中的那些想象,让61岁的黄石益在狭窄的机舱内,不止一次红了眼眶。
可真正抵达相别41年的安徽芜湖老家后,黄石益原本急切的步伐,突然放慢了速度。
站在早已陌生的村口,黄石益只感到深深的愧疚和悲痛;或许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这期盼半生的回家之旅,竟有了近乡情怯的复杂感受。
就在决定回乡探亲的前一年,他收到了老家姐姐的来信;在这场宝贵的联系中,黄石益才知道:年迈的父母早已病逝;时隔41年的分别中,不仅有姐姐牵挂着自己,自己年轻时曾娶的发妻,更是终身不曾改嫁,她独自抚养两人唯一的女儿长大,此后的年年岁岁如海边的望夫石,苦盼着丈夫的归来。
可反观自己:被迫撤退台湾的四十年中,自己早已娶妻生子,事业有成…曾被身边无数人羡慕的幸福生活,如今在这场即将到来的见面中,却如同锋利的刀,凌迟着黄石益的深深愧疚。
他根本不知道:接下来的见面中,自己要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才能弥补这个女子的半生痴情和付出…
但无论如何纠结和挣扎,即将到来的重逢,是黄石益必须要面对的。
最终,在姐姐的带领下,他来到女儿与女婿的家中。
看着已经四十多岁、衣着朴素、眼角已有皱纹的女儿,黄石益内心的愧疚和疼痛感再次加剧。
等众人推开堂屋的门,黄石益终于看到了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的老妇人。
她比想象中要消瘦很多,两鬓的白发无声倾诉着这四十年的等待与心酸;听到众人进门的声音,她就这样抬头望了过来,视线落在苦等半生终于归来的丈夫身上,长久的注视中,她始终一言不发。
“秀娥,我是黄石益,我回来了…”因刻意压制的悲伤,老人的声音变得沙哑。
他用期待的眼神望向眼前的老妇人,期望能从对方的眼神中,读出些久别重逢的喜悦。
可看过去,黄石益却发现:那双灵动不再的眼眸中,却盛满了绝望和悲伤。
网络素材配图
终于,秀娥开口说话了,可掺杂了眼泪的字字句句,却让黄石益如坠冰窟:
“听说你在台湾再婚了,还生了4个孩子,那我咋办?女儿咋办?”
发妻斩钉截铁的质问,让黄石益刻意压制的悲伤再次叫嚣着;他想开口说“我辜负了你”,可张了张嘴,却被无声的眼泪模糊了视线。
日色沉缓,欲渡西山;那将近半生的错过如走马灯逐帧闪过,落满尘埃的记忆,最终丰盈鲜活起来。
1.
他从小就是被宠坏的孩子。
出生于1927年的黄石益,自幼享受到家人的宠爱和照顾。
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地主,姐夫是县里保安大队的队长;即便他年少辍学,但依旧有着比寻常人更加明朗的未来。
为了让黄石益有更好的未来:姐夫利用关系,将他调到自己所在的保安队,打算好好培养他,也算是不负岳父岳母的托付。
生性里的贪图享乐,让黄石益不知何为责任、何为牵挂、何为担当…
直到1945年,18岁的黄石益认识了一个叫做秀娥的女孩;这个女孩比他大三岁,为人处世非常贤惠;不知怎地,向来我行我素的少年,遇到这个女孩却收了心性,一心要成为赚钱养家的合格丈夫。
在父母的安排下,两人正式结婚;虽然国家仍旧动荡,但两人的生活,却是难得的幸福甜蜜。
1947年,秀娥怀孕了,这让苦盼子女的黄石益高兴不已。
但就在生活愈来愈好时,已经爆发的内战,却成为两人悲剧的开始。
那一年,已经节节败退的国民党军队,仍旧在四处抓壮丁;而黄石益和姐夫所在的保安队也被迫编入了所谓的“正规军”。
那一年,别无选择的黄石益只能依依不舍离开家门;与妻子分别前,他承诺:无论如何,自己会在孩子出生前赶回来。
听到这句话,妻子更是流泪承诺:不管多久,自己会一直等着他。
可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离别中,两人哪里能想到:这一别,竟是半生!
自从被编入“正规军”后,黄石益和姐夫就跟随部队四处辗转;随着战局的不乐观,他们先后到杭州、福州、马尾、厦门…
思念家乡和妻子的黄石益不止一次动过逃跑的想法,可人算不如天算;在厦门休整时,姐夫被任命为上校团长,若是黄石益执意逃跑,必然会害了姐夫。
就这样,黄石益只能留在部队,但是没有多久,他所在的部队便被撤退至台湾基隆港。
出于保密原则,部队士兵们不允许与家中通信。
所以对于家中亲人和妻子的安危,黄石益一无所知;而对于黄石益撤离大陆的消息,苦苦在家中等候的妻子,也是无从得知。
一场迫不得已的分离,就这样蹉跎了半生的等待和牵挂。
2.
来到台湾后,黄石益在姐夫的帮助下,成为台北福利委员会交际科的科长。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算是官运亨通、事业有成。
但即便拥有众人羡慕的职务,可黄石益心中却一直思念着家乡,思念着家乡的妻子,更思念着那个素未谋面的孩子;身为父亲的他,甚至连孩子的性别也不知道,这样的现实,让人涌现出更浓厚的悲凉感。
一转眼,已是1952年。
通过工作关系,黄石益认识了一位师长太太。
看着黄石益年轻有为,这位师长太太想将一个姓叶的扬州女孩,介绍给他认识。
得知对方的好意,黄石益连忙委婉拒绝,表示自己早已经结婚,也有个未曾谋面的孩子,现在什么也不想考虑,只盼早点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
老照片素材
听到黄石益的说法,师长太太却苦笑道:
“你觉得我们什么时候能回去?如果真能打得过,还用跑到这里来吗?”
如此犀利的发问,也彻底击碎了黄石益的期待。
这一年,25岁的黄石益才知道:回家两个字,早已是不可能实现的幻想!
或许出于认命,也或许是彻底放弃了:黄石益最终在师长太太的撮合下,迎娶了那个姓叶的女孩,在陌生的台湾重新组建了家庭。
婚后的两人也算是甜蜜幸福,相继孕育了一子三女。
有了家庭的牵绊,黄石益也正式从部队退伍;在姐夫的支持下,他先是开了一家酒楼,营业不错;随着酒楼生意的越来越好,黄石益产生了扩展店面的想法;但最终因为经营不当,导致酒楼被迫关门。
后来,在妻子的建议下,他重新开了一家“烧腊店”。
有了上次的经验,黄石益真正学会了踏实做生意;经过几年的营业,烧腊店的生意越来越好;就这样,被迫留守台湾的黄石益,也再次迎来幸福的家庭和可喜的事业成就。
时间慢慢走着,黄石益的姐夫最终身患重病,没有等到与家人的团圆。
这件事也给黄石益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他暗暗发誓:若是能重回大陆,自己一定要替姐夫看看阔别多年的家乡和亲人。
3.
斗转星移,时间终于来到了1988年。
这一年,是所有撤退台湾的老兵们,终身难忘的一天。
台湾方面开放了大陆探亲,这样的好消息,让黄石益彻夜难眠。
经过多方联系,他终于找到了姐姐的消息;在收到的书信中,黄石益才知道:这被迫分离的41年中,已经发生了太多事情;疼爱自己的父母早已过世,但值得欣慰的是:秀娥所生的女儿早已长大成人,为了等待丈夫的归来,秀娥更是一生不曾改嫁。
得知消息的黄石益,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他太想回家看看自己素未谋面的孩子,更有太多亏欠和内疚的话,要对那个叫做秀娥的妻子讲。
台湾的妻子看到整日魂不守舍的丈夫,自然明白他的心思。
她不反对黄石益回家探亲,甚至还帮他办理了手续;只是在两人分别前,台湾妻子却反复叮嘱黄石益:“我知道你在老家有媳妇和孩子,她们等了你那么多年;但不管怎样,你一定要回来;这里才是你的家,这里不仅有我等你,更有你的四个孩子,他们离不开自己的父亲…”
看到妻子担心的神情,黄石益含泪安慰妻子:自己已经辜负了一个女人,不能再辜负第二个无辜的女人了!
就这样,已经61岁的黄石益终于踏上了回乡的路。
可这一路上,处于期待和激动中的黄石益,也有逃不开的胆怯和内疚;在即将重逢的场合中,他该如何面对苦等自己41年的妻子呢,又该如何面对从小没有父亲陪伴的女儿呢…
就如文章开头所讲的:苦等半生的发妻秀娥,也无法接受丈夫在台湾再婚的事实;这个勤劳朴素的农村女人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半生的期盼,竟换得丈夫再婚、儿孙满堂的结局。
影视素材
所以见到黄石益时,她感受到的不是久别重逢的欣喜,不是物是人非的悲凉,而是被命运戏弄、被丈夫背叛的满心绝望。
因为这绝望,她才问出那句掷地有声的话:
“听说你在台湾再婚了,还生了4个孩子,那我咋办?女儿咋办?”
对于期盼多年的这场见面,两人的情绪都异常低落。
黄石益知道发妻无法原谅自己,若有可能,他太想多陪发妻一段时间,哪怕帮她做做家务活,陪她聊聊家常,也是赎罪的一种方式。
但是因为探亲时间有限,黄石益不得不再次返回台湾。
临走前,他又去见了发妻一面,不同于上次见面的尴尬,眼前的秀娥明显释怀了许多。
分别前,她这样叮嘱黄石益:
“你再婚的事,我现在想开了,其实也不全怪你,当时除了姐夫,你在台湾没有任何亲人,确实需要有人在身边照顾你…要对人家好一点,不用担心我,我有咱女儿呢!”
发自真心的嘱咐,却让61岁的黄石益当场泪目。
4.
再次回到台湾,黄石益将在家乡的事情,讲给身边的妻子听。
得知秀娥的嘱托后,台湾的妻子感动不已,还表示若有机会的话,自己要跟丈夫回大陆,看看丈夫的家乡,看看丈夫安徽老家的亲人们,也当面和老家的发妻说声感谢。
遗憾的是,台湾的妻子并没有等到那一天。
在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里,这位善解人意的妻子,最终突发心脏病离开人世。
这是1993年,黄石益已经66岁了;人至暮年总是逃不开生离死别,可相伴多年的妻子就这样突然离开,黄石益还是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为了让父亲尽快走出伤痛,台湾的四个孩子们共同建议父亲:将他们的大娘、也就是黄石益的发妻接到台湾来,再续前缘。
人这一生,没有什么比珍惜眼前更加重要。
孩子们不想让父亲带着遗憾离开人世,也不想这段错过半生的情缘,就这样彻底了断。
若是两位老人能再续前缘,想必天堂的母亲,也会感到欣慰的。
影视剧照素材
就这样,黄石益答应了孩子们的要求;在有生之年,与分别半生的发妻,终于有了幸福的结局。
晚年的两人生活平静又幸福;台湾的孩子们也很孝顺,始终将大娘当做亲生母亲对待,事事细微周到;而身在大陆的大女儿,也与台湾的弟弟妹妹们,保持着亲切的联系…如此幸福的一家人,似乎从来不曾经历错过和分离。
而这一切对黄石益来说,更是曾经不敢去想的事情。
能在有生之年,尽力弥补自己所亏欠的那四十载陪伴,这样美好的结局,早已此生无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