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婚姻败给小三,对出轨丈夫的报复手段,遭亲生子女一生记恨

情感   2024-12-08 22:36   江西  

1956年,金庸的武侠小说《碧血剑》,正式在《香港商报》连载。
如同以往精彩的热血江湖般,这部作品刚刚发刊,亦引得无数读者的好评和痴迷。
也是这一年,一个叫做朱玫的富家女孩,无意间读到了这部《碧血剑》的开篇;这段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阅读体验,也让年仅21岁的朱玫被金庸的才华深深吸引,至此成为众多铁杆粉丝中的一枚。
命运中看似许多的偶然,实则早已暗藏了必然的宿命。
就如“一见杨过误终身”的谶言,从那年安静读完报纸上的《碧血剑》,也注定了朱玫的一生,因遇金庸而误、而负…
.
坦白来讲,“朱玫”这两个字,并不是多么响亮的名字。
可自从与金庸相识,她的一生便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情劫。
她是金庸的第二任妻子,出生于名门世家的朱玫,毕业于香港大学,是灿若玫瑰的香江才女。
家世优渥,生来受宠,性格开朗…21岁的朱玫拥有着令人羡慕的成长环境,也拥有着常人难及的人生起点。
可偏偏在出其不意的相遇中,这个行事果断、飒爽的女孩,却爱上了已经32岁的金庸。
彼时的金庸虽然已经是靠写作出名的作家,但也仅是刚刚拥有一席之地、尚未稳定下来的新人;面对这个热情如火的女孩子,感情细腻的金庸很难不生出爱慕之情,一段相差11岁的爱情就这样突然开始了。
但迅猛生长的感情,总是让人无法接受。
特别是对家世显赫的朱家父母来说,他们怎么也不能接受,女儿朱玫日后要嫁给一个离婚男。
即便对方才华横溢、小有成就,可依旧无法掩盖这其中的云泥之别。
写这篇文章时,我也在想:若是在21岁那年,性格果决的朱玫听从父母的安排,及时与金庸斩断关系,她的人生是否会顺遂安稳许多?
可所有的假如,都是作为旁观者的我们,给予注定结局的悲悯而已;它们只是一种侥幸的期望,无法实现、也无可奈何。
就如晚年的朱玫,怎么也无法想到:
自己苦心经营23年的婚姻,竟然会败给了一个酒吧女服务员。
.
因为父母的反对,朱玫与金庸的结婚带着赌气色彩。
性格强势的她,以离家出走的方式企图让父母妥协,并与金庸同居中意外怀孕;恰是这个突然到来的孩子,成为朱玫父母愿意妥协的重要原因。
结婚后的两人也曾拥有甜蜜和幸福的时光。
朱玫用青春为代价,伴随着丈夫事业起步的过程中,也生下了2子2女,憧憬在白头偕老幸福中的朱玫,又怎会想到:长子查传侠的悲剧人生,亦是她至死憎恨金庸的开始。
对于重新踏入婚姻的金庸来说,这场婚礼亦是他人生的新开始。
为了让自己的小说获得更多忠实粉丝的喜爱,也为了切断盗版书的来源,婚后的他决定亲自创办《明报》开刊登连载小说;从作家到主编兼报社创始人,这其中的艰难和曲折可想而知。
为了让丈夫腾出时间安心创作,朱玫放弃自己的事业,亲手接过了创办初期、一塌糊涂的《明报》;在创业最艰难的时刻,也是朱玫拿出了自己的所有嫁妆进行变卖,来筹集足够资金维持丈夫事业的运转;随着《明报》逐渐稳固下来,做事干练的她,又直接亲自参与管理,担任社长职务。
在这过程中,作为丈夫的金庸,也曾真心疼惜过妻子的付出。
在《明报》创办十周年时,他曾动容回忆道:
“我妻朱玫每天从九龙家里煮了饭,送到香港来给我吃……”
白手起家的那段时间很苦,苦到两人要想尽各种办法省钱,但同时也要顾及孩子的营养和健康,又不得不想尽各种办法赚钱;因为经济拮据,夫妻两人请不起保姆,不管是做家务,还是接送孩子,都是由担任社长的朱玫亲自完成。
而加班到深夜更是常态化,患难与共的那段时间,为了省钱,两人熬夜时只喝一杯咖啡。
但这段最苦的创业过程,何尝不是两人婚姻中最为甜蜜的时光呢!
与功成名就的移情别恋相比,这段贫穷的时光有着弥足珍贵的惺惺相惜。
与事业有成的渐行渐远相比,这段贫穷的时光亦有着志同道合的情比金坚…
20年的全力打拼中,朱玫左边是家庭与孩子,右边是丈夫与事业。
人无完人,面对生活的种种压力,谁也无法妥善权衡好家庭与工作的关系。
性格的干练,让朱玫也逐渐养成了说一不二的行事风格;不管是对待子女教育上,还是给予丈夫金庸的工作安排,多少有些独断专横的味道。
这番行事风格,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专制”。
可若是设身处地去想,谁又不愿意做个无忧无虑、备受丈夫疼爱的阔太太呢!
大多数以失败告终的婚姻,都藏着男人对妻子“变化”的抱怨;可惜的是,很少有人去细细思量,她们的这份变化因谁而起,又是为谁而变!
随着《明报》成为香港报界的璀璨新星,金庸及他的众多作品也风靡全国;但这份成功,也激发了金庸身为男性的自尊心。
他开始看不惯妻子的行事风格,甚至有时候觉得妻子太霸道了,管得太多了…
人一旦有了思量,再谨慎的隐藏也会露出马脚。
此后,这段本该甜蜜的婚姻,总是充满无休止的争吵。
生活和作品,终究是两个极端。
小说中的江湖大侠,可以一生一世一双人。
就如乔峰能说出:“四海列国,千秋万载,只有一个阿朱”这样动人的情话。
但是塑造人物的才子却未必是痴情郎。
对于写下热血江湖、儿女情长的金庸来说,婚姻似乎成了钱钟书笔下的《围城》,被围困其中的他,只觉得万般压抑。
作为丈夫的金庸,为了逃避这段婚姻带来的压力,出轨了16岁的酒吧侍应生林乐怡。
对于这段婚外情事,当年金庸给出的回答是:
“好似吸毒,你明知那是不好的,但是抗拒不住 还是去吸了。”
年轻靓丽的新欢,也让金庸找回了年轻时的激情和活力。
为了让这段关系更加甜蜜,他不仅给林乐怡买表买包、添置豪车豪宅,甚至又专门将她送到澳洲留学,这一切,就是为了让林乐怡以后进入自己的圈子,和朋友们有共同话题。
毫无疑问,金庸的出轨和背叛,必然让他与朱玫的关系彻底破裂。
她是自幼被父母宠爱的富家女孩,心高气傲、亦有着抽身离去的果断;面对这番不堪入目的婚外情,朱玫的性格和教养也决定了她不是忍气吞声的女子。
所以当金庸听到朱玫提出离婚时,他彻底愣住了。
夫妻相伴相行的23载情谊,让他以为彼此已经是融进对方骨血中,生死不离;况且,正是妻子朱玫多年竭尽全力的打拼,才让《明报》有了如今的辉煌。
不管是事业的成功,还是四个孩子的恳求,都一度让金庸误认为,朱玫不舍得离开自己。
可这番估量,究竟是败给了自以为是。
女子的成长,总是源于言不由衷的感情;从不谙世事的女孩到历经风浪的女人,朱玫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这番曾不求回报的付出,也决定着,她根本无法去原谅丈夫的背叛。
所以当金庸请朋友倪匡来说情,而倪匡却说“老公当老板发了财,有两个老婆有什么要紧”时,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朱玫,直接拎着一柄长把扫帚出来,吓得倪匡落荒而逃。
这场掺杂了背叛的婚姻,终究是迎来它的结局了。
1976年,朱玫与金庸协议离婚。
可看到妻子收拾东西要离开时,金庸却万分后悔;为了挽留妻子,他当场撕下离婚协议,并且哀求道:只要你点头,我们就不离婚了,好不好!
可朱玫的回复却万般坚决:我们没有回头路了!
此时的她,对丈夫金庸只有无法宣泄的恨意;这样沉重而疼痛的感情,又怎又回头的余地呢!
况且,就在前不久,他们的大儿子査传侠因为受到父亲出轨的刺激,本就感情不顺畅的他,选择了自杀身亡。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也让朱玫彻底绝望,只想在这段糟糕的婚姻中解脱自己!
对于朱玫的离婚选择,很多人也许会觉得可惜:
毕竟,这辛苦打拼23年的家业,就这样白白落到小三手中,太不值当!
可我佩服朱玫,视她人生为传奇的一点便在于:她离开的足够坚决,也报复的足够飒爽。
签下离婚协议书时,她提出两个条件:
首先是要分得《明报》的股份;报社的成功虽然依靠金庸的才华,但同时也离不开朱玫前期的付出和辛劳,这条要求是朱玫应得的,自然不过分,所以金庸答应了。
第二条则是要求第三者林乐怡,此生不许生育;如果想嫁给金庸,她必须做结扎手术。
之所以提这个要求,是因为子女们由金庸抚养,她担心林乐怡有了自己的孩子,会对自己的子女不利,所以提出这个要求。
当然也不否认,这其中会有报复小三的成分;朱玫心思聪慧,也看到了金庸对自己的愧疚,而男人的愧疚恰好稍加利用,成为一场精心布置的棋局。
对于这个要求,连朱玫都知道自己很过分;可让她没想到的是,金庸毫不犹豫答应了
而作为第三者的林乐怡,对此更是毫无意见,同意做结扎手术。
就这样,朱玫带着23年的疲惫与伤痛,头也不回走出了金庸的生活。
此后的她,再未改嫁。
或许是无法释怀那段糟糕的婚姻,或许是无法愈合那段背叛的伤痛…纵然她与金庸仍有三个孩子,可不管晚年现状如何,她都拒绝与金庸有任何接触和交流。
在《明报》的总编辑雷传坡结婚时,朱玫与金庸作为旧相识,都参加了这个婚礼。
婚礼结束,金庸看到朱玫独自等车,便过去开口询问:“要不要我送你回家?”
可朱玫却一脸淡漠,只回了三个字:“不用了”。
性格里的刚强和倔强,是她一生爱情的爱情,也是她一生伤痛的开始。
对于朱玫的性格,金庸也曾说过:
“我一直想接近她,想帮助她,她拒绝,她不愿意见我,我通过叫儿子去照顾她,她也不愿意见到,她情愿独立,她去世之后还有相当多的财产都分给了三个子女。”
结束这段婚姻,朱玫其实过得并不好。
因为生活没有保障性收入,甚至一度沦落到当街卖杂货的局面;可即便如此,她从来没有开口求过金庸的任何帮助,而对于金庸主动送来的金钱和衣物,更是原封不动的退回去。
看似赌气的行为,其实也是因爱生恨,恨意难平吧!
同样的,朱玫果断干练的性格,也在无形中为她与子女的关系,形成一道坚固的壁垒。
结婚早期创办《明报》的辛劳,让她想尽一切办法节约时间,以至于做很多事情没有耐性,其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是略显粗暴。
作为母亲,她将原本的慈爱和温柔藏了起来,化身为不苟言笑的导师,催促着孩子的自律和成长;但这番教导方式,也成为她孤独晚年的导火索。
比起严厉的母亲,子女们更喜欢慈爱的父亲,所以与金庸离婚后,朱玫跟3个子女的关系也不怎么好。
1998年,朱玫因肺病住院,子女无一人前来陪伴。
同年年底,不堪疾病折磨的朱玫,在孤独和痛苦中黯淡离世。
直至她死后,依旧没有家属现身料理后事,还是医院的员工帮她办理了死亡证明。
如此悲凉又落寞的结局,令人唏嘘,也令人心疼。
朱玫去世后,金庸曾回忆这段感情时,由衷感叹:
“我唯一觉得良心不好过的,是和我太太结婚后我有了婚外情;只是这个事情已经过去了,没法补救了。”
本该一生的传奇和幸福,就这样被一句轻飘飘的“对不住”而生生斩断,相比于朱玫为爱情和家庭付出的种种,这份姗姗来迟的愧疚,也显得格外单薄。
斯人已去,爱恨也如过往云烟,随风而散。
感叹这段往事的过程中,我们也该深深意识到:
感情这件事,终究是带着赌的成分。
既是一场用未来做注的赌局,难料胜负的开场里,作为参与者的我们,或多或少都要给自己留下些筹码和退路。
孤注一掷的感情太过单薄,承担不起我们满腔的重量和真情;把给予对方的爱意,记得分给自己一些,即便是覆水难收,也有后路可寻。
同样,一段糟糕的感情若是放下了,就让它停在原地吧。
新的开篇和生活里,它不该成为我们的牵绊;毕竟这个世上,真的没有哪件事、哪个人,能值得我们耗尽一生。
关注我

南山松随感
以教育的眼光看世事,坚持原创为主,以随笔、随感、文学的形式展示独到的见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