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长女:父母离婚后,曾因母亲做他人情妇拒绝认她,90岁辞世

情感   2024-10-06 22:51   江西  

首发2024-08-22 21:59·懂点历史赵富贵



转自懂点历史赵富贵

1953年深秋,北京城内一处幽静的院落里,徐静斐正抱着刚出月子的孩子,享受着难得的宁静时光。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平和,只见她的继母廖静文神色凝重地推门而入,欲言又止。

徐静斐心头一紧,隐约感到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了。


“静斐,我有件事要告诉你。”

廖静文深吸一口气:“你父亲他...去世了。”

消息瞬间击碎了徐静斐的平静,她呆坐在那里,脑海中闪过无数往事。

父亲徐悲鸿,这个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大师,这个在她生命中扮演着复杂角色的男人,就这样悄然离世了。

徐静斐的泪水夺眶而出,她想起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想起了那个充满矛盾与痛苦的家庭,往事如潮水般涌来,将她淹没...




和母亲分道扬镳

1929年徐静斐的时候,她的父母徐悲鸿和蒋碧薇的婚姻已经出现了裂痕,小两口关系不睦,家庭氛围紧张。

只是年幼的徐静斐还不知道,也不知道这种紧张氛围将会伴随她的整个童年。

1934年,年仅5岁的徐静斐亲眼目睹了一场家庭争吵。

那天蒋碧薇收到了徐悲鸿和一个叫孙多慈的女学生的亲密照片时,她顿时怒不可遏,将花瓶摔得粉碎,和徐悲鸿大吵了一架。

徐静斐和哥哥被这一幕吓得瑟瑟发抖,躲在角落里不敢作声。


从那以后,蒋碧薇几乎天天跑到学校闹事,搞得孙多慈不得不和徐悲鸿断绝来往。

家里的争吵声此起彼伏,鸡飞狗跳,在这种环境下,徐静斐变得愈发敏感和缺乏安全感,甚至有一次她不小心摔伤了头部,却不敢告诉妈妈实情,生怕妈妈迁怒于她的小伙伴。

1936年,徐悲鸿和蒋碧薇终于分居,徐静斐和哥哥跟随母亲生活。

蒋碧薇禁止孩子们见父亲,整日沉溺于酒精和舞会中,嘴里没一句好话,时常咒骂徐悲鸿,受母亲影响,徐静斐开始怨恨父亲,觉得自己被抛弃了。

在徐静斐上小学的某一天,她不慎扭伤了脚踝,蒋碧薇对此漠不关心,反倒是徐悲鸿带着水果赶到学校探望女儿。


当徐悲鸿发现女儿受伤后,心疼得不得了,一个劲地叮嘱校医要好好照顾。

这一刻,徐静斐感受到了父爱的温暖,对父亲的印象有了改观,可惜好景不长,蒋碧薇得知此事后,将水果全部扔出门外,还禁止徐静斐捡回来。

1937年,徐静斐8岁时,家里又增添了一个常客——国民党高官张道潘。

起初,徐静斐对这个经常出入母亲房间的“张叔叔”感到困惑,随着年龄增长,她终于明白了真相:原来母亲成了张道潘的情妇。

这个认知让她开始厌恶张道潘,也对母亲产生了复杂的情绪。


1938年,9岁的徐静斐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变故——父母正式离婚。这场离婚给她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巨大创伤,从此她开始害怕黑暗,可能是内心缺乏安全感的外在表现。

时光飞逝,转眼间徐静斐已经15岁了,1944年,49岁的徐悲鸿与学生廖静文同居,并在报纸上登广告宣布与蒋碧薇解除婚约。

蒋碧薇同意离婚,但要求高额赡养费,包括100万元现金、40幅古画、100幅画作和相应生活费用,徐悲鸿答应了这些条件,并从每月工资中扣除。

同年,徐悲鸿不惜花费20万现金和数十幅画作,换得了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为了筹措购买文物和支付赡养费的资金,他不得不日夜赶画,不幸的是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最终导致他病倒,不得不住院治疗。


徐静斐去医院探望父亲时,开口就向他要钱,徐悲鸿无奈地解释当前经济困难的状况,但承诺日后会给她双倍零花钱。

然而当徐静斐回到家中,却被蒋碧薇斥责为“白眼狼”,这一刻,她终于下定决心离家出走,拎着行李投奔了父亲徐悲鸿。


终究还是释怀了

从此,徐静斐开始了与父亲和继母廖静文共同生活的日子,出乎意料的是,廖静文对她十分友善,徐悲鸿则经常给女儿讲述知识,分享自己年轻时的经历,强调爱国和学习技术的重要性。

徐静斐观察到廖静文对父亲照顾得无微不至,生活也十分朴素,在父亲和继母的影响下,她的思想逐渐发生了变化,开始向往共产党的理念。

1945年,徐悲鸿为了与廖静文正式结婚,再次在报纸上登广告宣布与蒋碧薇断绝关系。

这一举动让徐静斐感到困惑,她不理解父亲为何要再次登广告,同年,她的哥哥徐伯阳离家出走,加入了国民党新一军。


徐悲鸿与廖静文结婚后,徐静斐并未表现出特别的情绪,当父亲和继母有了孩子时,她反而感到高兴。

徐静斐经常去父亲家小住,很喜欢那里的氛围,但她因为在父亲家住得舒服而感到对不起母亲,内心十分纠结。

1948年夏天,徐静斐考入金陵女子大学医学预科班,谁想蒋碧薇却擅自将她从医学预科转到了外语系。

尽管如此,一年后,徐静斐凭借优异的成绩成为了金陵大学的高材生,还当上了一年级学生自治会学习部长。


她加入了一个名为“读书会”的组织,实际上是中共地下党的外围组织,由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这年年底,徐静斐与母亲因是否去台湾的问题发生了激烈争,。一怒之下,她离开了母亲,毅然加入了华东野战军。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张道潘邀请蒋碧薇以情妇的身份随他赴台,徐静斐逼迫母亲在她和张道潘之间做出选择。

令人心痛的是,蒋碧薇选择了与张道潘赴台,从此母女俩彻底断绝了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徐静斐在革命队伍中结识了黎洪模,两年后,他们喜结连理。


父亲徐悲鸿送来了一万块钱和两床被面作为贺礼,但徐静斐却将这笔钱全部捐给了抗美援朝志愿军,婚礼也办得十分简朴。

1953年,徐悲鸿溘然长逝,享年58岁,当时的徐静斐刚刚生下第二个孩子,正在坐月子。

为了不影响她的身体恢复,廖静文一直没有告诉她这个噩耗,直到她出了月子才说明情况。

失去父亲后,徐静斐决心要完成父亲的遗愿,继续深造,她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安徽农学院调干班,两年后又以第一名的成绩从蚕桑专科毕业。

1963年,她在研究中发现了两群新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反观蒋碧薇,1978年,她在台北孤独离世,身边无人,留下


了100多幅字画无人继承,令人唏嘘不已。

1996年,徐静斐退休了,退休后,她每天花7-8个小时临摹父亲的画作,20多年间,她临摹了父亲数千幅画作,可见对父亲的思念之深。

2019年11月26日,徐静斐在合肥辞世,享年90岁,

她的房间里摆满了临摹父亲徐悲鸿的作品,其中还包括徐悲鸿为蒋碧薇所画的《琴课》,似乎暗示她已经释怀了过去的种种。

徐静斐的一生,犹如一幅跨越近一个世纪的历史画卷,从她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战乱、革命、建设、改革。


作为徐悲鸿的长女,徐静斐的童年并不幸福父母的矛盾深深影响了她的成长,她在父母之间左右为难,经历了复杂的家庭关系,然而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她坚强的性格。

在科研领域,徐静斐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她在神经内分泌细胞研究方面的发现,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然而,徐静斐的故事中最动人的部分,或许是她与父亲徐悲鸿之间复杂而深厚的感情。

尽管童年时期因为父母的矛盾而对父亲产生过怨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逐渐理解并接纳了父亲。


退休后,她每天花大量时间临摹父亲的画作,这既是对父亲艺术的传承,也是对父爱的追忆。

徐静斐与母亲蒋碧薇关系破裂,既有个人因素,也有时代的烙印,蒋碧薇最终选择随情人去台湾,而徐静斐留在大陆参加革命,这种选择将她们永远分隔两岸。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经历了如此复杂的家庭关系,徐静斐晚年似乎已经释怀,她房间里摆放的《琴课》,正是父亲为母亲所画,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她已经能够平和地看待过去的种种,包括那些曾经的伤痛。

关注我,我在南山等你



参考资料:

1.徐悲鸿女儿、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徐静斐在合肥去世.安徽网

2.徐庆荣编著. 简阳徐氏增谱 兼代家谱[M]. 1998.11: 128.

3.赵立贤主编. 新中国百人书画系列集 卷6 百名巾帼书画集[M].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1998.10: 67.


南山松随感
以教育的眼光看世事,坚持原创为主,以随笔、随感、文学的形式展示独到的见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