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转发与分享!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与引用)
“大寒”严寒!
严寒至极,天寒地冻,冰天雪地,寒风瑟瑟,闭户不出,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今年1月20日大寒(常年为19~21日),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指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寒潮频繁,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冰天雪地,寒风瑟瑟。要特别注意人、畜及农作物的防寒防冻。南方地区冬干少雨,应适时浇灌。
【节气农事歌】
1、“大寒虽冷农户欢,富民政策夸不完,土地流转创新干,专业合作图来年。”(适用于江淮地区)
2、“大寒热闹过新年,全年计划订周全,畜禽圈舍常清理,保护蔬菜林果园。”(适用于黄淮海地区)
3、“蜡树银山炫皎光,朔风独啸静三湘。老农犹喜漫天雪,况有来年鱼米香。”(适用于南方地区)
4、“大寒天冷农户闲,热热闹闹备新年,切记厩舍常清理,严防麦苗被啃青。”(适用于西北地区)
一、【节候特征】
【大寒三候】一候鸡乳,母鸡开始产蛋孵小鸡了;二候征鸟厉疾,鹰隼(sǔn)之类的征鸟,在空中盘旋猎食以抵御最冷也是最后的寒冬;三候水泽腹坚,各水域全部结冰,尤其是水中央的冰又厚又结实。此节气对应的花信为瑞香、兰花、山矾。
大寒三候特征图
二、【节气农俗】
●【除夕节】爆竹声声辞旧岁——腊月三十为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夜、岁除、大晦日,是一年之终、春节前一天。
【大寒习俗】
大寒作为传统“腊月”的最后一个节气,虽是农闲时节,但家家都在“忙”——忙过年,民间“大寒迎年”会有一系列活动,归纳起来至少有十大风俗,分别是:“食糯”、“喝粥”、“纵饮”、“做牙”、“扫尘”、“糊窗”、“蒸供”、“赶婚”、“赶集”、“洗浴”等。
●大寒节气常与岁末重合,民间除干农活顺应节气外,还要为过年奔波:赶年集、买年货,剪窗花、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准备年货,腌制各种腊肠、腊肉,或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肴,这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
祭灶到,麻糖俏
【节令美食】
●吃糯米饭、八宝饭:我国南方广大地区有大寒吃糯米饭、养胃气的习俗。有条件可做成八宝饭,即将赤小豆、薏米、大枣各50克,莲子、枸杞子、桂圆肉各20克等用洗净,浸泡2小时,再加入糯米、大米各100克等,用旺火蒸熟,加白糖适量食用,有健脾益气、养血安神补虚之效。
八宝饭
●吃消寒糕:北京等地习俗,由糯米粉制成,有“年高”之美好寓意。
●吃时令蔬果、芪杞炖子鸡、羊肉等可祛风散寒。
三、【农时动态】
大寒前后,江淮地区处于小(大)麦、油菜等大田作物的越冬期,露地大蒜洋葱幼苗期,设施蔬菜辣椒秋延冬栽培和草莓等已进入结果期或果实采收期,大棚蔬菜育苗或苗期生长阶段,果树休眠期。
【江淮地区】
【黄淮海地区】
【东北地区】
【江南华南地区】
【西南地区】
【西北地区】
四、【农事提醒】
【江淮地区】
◎大田作物农事活动较少。如果小麦生长过旺,亩总茎蘖数超过预期穗数的1.3~1.5倍,应在晴暖天气适时采用深耘断根或镇压控制等措施。油菜、蚕豆等可松土培根、中耕除草,以增温防冻。豌豆苗高20厘米时可每隔7~10天采收豌豆苗作蔬菜。
◎越冬栽培的大棚辣椒、番茄、西葫芦等加强保温管理,防止冻害。春节前后上市的大棚蔬菜要及时补肥补水、保花保果,及时采摘。早春大棚茄果类蔬菜(双大棚+双中棚+地膜)选择冷尾暖头天气定植。果树以修剪、清园为重点,培土护根防冻,新园平整和定植。
◎做好圈舍特别是幼龄期畜禽的保暖防寒工作,加强畜禽舍内外环境的消毒,减少养殖场间的人员流动,防止外来疫源的传入和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黄淮海地区】
【东北地区】
【江南华南地区】
【西南地区】
【西北地区】
五、【农谚解读】
1、【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
【拼音】 dà hán jiàn sān bái,nóng rén yī shí zú
【英译】 Snow in the twelfth lunar monthis conducive to a good harvest in the coming year.
【注解】 大寒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如果多下几场白雪,来年麦子等越冬作物产量高,丰产丰收使农民衣食无忧。
农田积雪覆盖
2、【大寒一场雪,来年好吃麦】
【拼音】 dà hán yì chǎngxuě,lái nián hǎo chīmài
【英译】 A heavy snow inHeavy Snow season is conducive to a good harvest in the coming year.
【注解】 大寒时节里如果降大雪,积雪可以覆盖麦苗保温,避免遭受冻害,并补充土壤水分,冻死部分土传病菌与越冬害虫,预示来年小麦丰收希望大。类似农谚有“大寒白雪定丰年”。
原野积雪
3、【九里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没处放】
【拼音】 jiǔ lǐ xuě shuǐ huà yí zhàng,dǎ de mài zi méi chù fàng
【英译】 More snow in the81 days from Winter Solstice brings adequate water in sping, which is conduciveto a good harvest in the coming year.
【注解】 多适用于北方旱作地区。指从冬至开始的81天时间里,如果下雪越多,待到来年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时,土壤水分充足,可以满足小麦返青拔节期间对水分的大量需求,小麦会大丰收。类似谚语有:“瑞雪兆丰年”。
冰雪初融
4、【寒冬不寒,来年不丰】
【拼音】 hán dōng bù hán,lái nián bù fēng
【英译】 Less cold winterdoesn’t bring goodharvest in the coming year.
【注解】 小麦等越冬作物生育要求冬天气温低,地上部缓慢生长甚至趋于停滞。如果冬天不寒,生长过快过旺,提早拔节反而易遭受低温冻害,来年减产。同时,冬季气温高,病虫害存活率高,来年易加重发生为害。类似农谚有“腊月冻,来年丰”。
春雪消融
六、【农诗欣赏】
丰年
丰年多黍多稌①,亦有高廪②,万亿及秭③。
为酒为醴④,烝畀祖妣⑤。以洽百礼⑥,降福孔皆⑦。
——《诗经·周颂》
当今我国粮食丰收场景
【简明释义】 ①黍(shǔ):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线形,子实淡黄色,去皮后称黄米或小米,亦称“稷”“糜子”。稌(tú):稻(米)。②廪(lǐn):粮仓。③亿:周代以十万为亿。秭(zǐ):数词,十亿。④醴(lǐ):甜酒。⑤烝(zhēng):献。畀(bì):给予。祖妣(bǐ):男、女祖先。⑥洽:配合。百礼:各种礼仪。⑦孔:很。皆:普遍。
【古文今译】丰收年谷物车载斗量,谷场边有高耸的粮仓,亿万斛粮食好好储藏。酿成美酒千杯万觞,在祖先的灵前献上。各种祭典一一隆重举行,齐天洪福在万户普降。
【走近作者】《诗经》,又称“诗”“诗三百”,是我国先秦时代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
《诗经》中的诗,除去其中7首无韵者,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周南等15国风,大部分是当时民歌,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主要是朝会音乐,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共105篇;“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为西周宗室祭祀乐歌,是贵族在宗庙中祭祀鬼神和赞美祖先、统治者功德的乐曲,共40篇。周颂是周王室的宗庙祭祀诗,除了单纯歌颂祖先功德外,还有一部分于春夏之际向神祈求丰年或秋冬之际酬谢神的乐歌,从中可以看到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的情况。
【主题新读】我国古代称国家为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反映了当时农业的重要地位。人民的生存依赖农业生产,政权的稳固也要以农业生产为保障。上古的西周,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农业的收成在当时必然是朝野上下最为关注的头等大事。由于生产力发展的限制,当时农业基本上还是靠天收,并非每年都能获得丰收,因此遇上好年成,自然要隆重庆祝歌颂,恰恰可以反映当时丰年的难逢。《丰年》是遇上好年成举行庆祝祭祀的颂歌。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始终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历史上,“均贫富、等贵贱”“均田免粮”“盼闯王、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井田制”“商鞅变法”“摊丁入亩”“轻瑶薄赋”“休养生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问题演绎出了多少故事;我们也不能忽视,当今世界粮食日仍在关注着粮食危机导致的粮荒、饥饿、贫困等现象,以及由此加深的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等恐慌现象。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重要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粮食安全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定海神针”。粮丰国强,粮安天下,“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无粮不稳、无粮则乱”,足见粮食问题之至关重要。
田家无所有, 晚食遂为常。
菜剪三秋绿, 飧炊百日黄①。
胡麻山麨样②,楚豆野麋方③。
始暴松皮脯④,新添杜若浆⑤。
葛花消酒毒⑥,萸蒂发羹香⑦。
鼓腹聊乘兴⑧, 宁知逢世昌。
——唐·王绩
当今丰富的菜篮子
【简明释义】 ①飧(sūn):晚饭,亦泛指熟食、饭食。百日黄:一种早熟的稻。②胡麻:即芝麻。麨(chǎo):炒的米粉或面粉。③楚豆:牡荆果实。一般供药用,亦可食用。野麋(mí):獐。④松皮脯:用松皮里层含脂部分作香料晒制的肉干。⑤杜若:香草名。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夏日开白花,果实蓝黑色。⑥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可编篮做绳,纤维可织布,块根肥大,称“葛根”,可制淀粉,亦可入药(通称“葛麻”)。消:消化。酒毒:指酒醉。⑦羹: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⑧鼓腹:鼓起肚子,指饱食。乘兴:乘着一时高兴。
【古文今译】田家没有丰盛的食物,晚餐也很寻常。采摘田里的蔬菜,煮熟稻米,米粉和芝麻翻炒,还有楚豆、獐子肉、松皮调味的肉干以及新酿的香草酒。葛花可以解酒醉,用萸蒂熬成的羹分外香。我吃得很饱,肚子都鼓起来了,乘兴闲聊,才知赶上太平盛世。
【走近作者] 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主题新读】这首诗历数了以种田为生的农家的食物,虽然生活简单,但是诗人感到满意,表现出诗人隐居时真率自然的生活状态,具有魏晋士人的旷达之风。诗中提及的蔬菜、稻谷、芝麻、炒面、獐子肉、松皮调味的肉干和香草酒等,所食之物都是取自田间、山间,这些食物虽然简单、粗糙,但即使在当今看来仍属于健康、安全食物。
食品质量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少小离家老大回②,乡音无改鬓毛衰③。
儿童相见不相识④,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贺知章
回乡偶书意境图—画作
【简明释义】 ①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②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③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减少、疏落。④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回乡偶书意境图—小学课文版
【古文今译】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走近作者】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贺知章的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主题新读】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乡情感怀诗。前两句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当代社会人口的流动性更强,或求学,或打工,或参军……甚至许多人成年后的事业、工作和生活都远离家乡和亲人,一年之中,与父母相见的机会少之又少,而父母们大多为了不牵绊子女也不会流露出怨言。但是随着时光飞逝,年迈的父母“鬓毛已衰”,谁不期盼天伦之乐!让我们多抽点时间回家看看父母,陪陪父母。一定记住,孝敬父母是全天下子女应尽的义务。
—————— END ——————
你想跟随时节,第一时间了解【农时动态】【农事提醒】【农谚解读】【农诗欣赏】【躬耕微课】【躬耕分析】【躬耕研究】【躬耕发布】【躬耕纪录】【躬耕直播】吗?赶紧关注我们吧!
长按下方二维码选择识别图片,即可关注【躬耕田园】微信公众号:gonggengtianyuan
如果您喜欢,请点赞哦!
请转发,分享给更多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