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区域技术创新中心
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
南方小麦交易市场
为掌握我省不同生产区域小麦主推品种及新审定品种的品质状况,评价筛选优质高产品种,提高小麦单产,改善小麦品质,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从2017年起,联合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区域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南方小麦交易市场等单位,在江苏省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SXGC[2017]230/JATS[2018]219/JATS[2019]343/JATS[2020]319/JATS[2021]351/JATS[2022]355)/JATS[2023]319、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长江中下游栽培岗位科学家(CARS-03)、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现代作物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CIC-MCP)等项目资助下,今年继续针对江苏省小麦主产区的种粮大户(农场)、小麦生产试验、综合示范展示基地及种业企业的小麦籽粒(简称小麦)开展抽样、品质检测和鉴评工作,并共同向社会公开发布,以建立江苏省小麦优势区域、优良品种、调优技术及籽粒品质信息数据库,为小麦品种和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生产布局与组织管理、收储流通与加工利用等提供参考。
对征集到的417个小麦样品,先在南京农业大学利用波通7250型近红外谷物分析仪进行蛋白质、面筋含量初步检测分析,筛选出170份样品委托具有检验检测机构资质的江苏华穗粮油检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靖江)、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以下简称北京)进行综合品质检验检测。现将2023年江苏省小麦品质检测分析结果发布如下:
2023年,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联合江苏(布谷鸟)种植产业发展联盟等单位,向全省13个市共征集到大田生产及试验示范基地的小麦样品417个,选送品质检测机构综合检测的样品170份(图1)。
图1 2023江苏省小麦抽样分布图(左图是近红外检测抽样点,右图为品质综合检测抽样点)
抽样对象分为4种类型[附表一分别在县(市、区)域栏右侧标注为①②③④],包括:①种粮大户(农场)的大品种样品;②江苏省稻麦产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品种展示样品;③江苏省稻麦产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量质效协调栽培技术模式展示样品;④种业企业新品种(系)样品。种粮大户(农场)大品种样品的选择是根据2022年各地秋播(2023年夏收)面积确定(表1),一般以县(市、区)域种植面积5万亩以上的品种作为抽样对象,同时兼顾系统性和全面性,对小麦面积较小的县(市、区),选择当地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大户大品种抽样时,每个品种样品需准备2份各5公斤籽粒。表1 江苏省主要小麦品种夏收面积变化表
(据各市农技推广机构对主推品种规模以上种植的不完全统计,单位:万亩)
征集到的417个样品全部用于近红外检测,涉及的小麦品种数为108个,其中4个以上样品的品种有24个。镇麦12、扬麦25、农麦88、宁麦13、镇麦15、扬麦23和扬麦33抽样数达到15个以上且是大户大品种,主要品种构成见图2。
近红外初步检测分析后,筛选出170份样品分送2个品质检测机构进行综合检测,涉及的品种数为57个。其中扬麦25有25份,占比14.7%;镇麦12有23份,占比13.5%;农麦88有14份,占比8.2%;扬麦33有11份,占比6.5%。图2 2023年江苏省小麦抽样品种构成(左图为近红外检测,右图为品质综合检测)
对征集到的417个小麦样品,先在南京农业大学利用7250型近红外谷物分析仪(瑞典)进行检测(根据GBT 24899-2010 粮油检验小麦粗蛋白质含量测定近红外法),获取籽粒蛋白质和面筋含量信息。然后根据小麦区域和品种分布、品质类型及分析需求等因素考量,从中筛选出170个代表性有效样品,分别委托具有检验检测资质的江苏华穗粮油检测有限公司(靖江,110个有效样品)和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60个有效样品)进行更多品质指标的综合检测。
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的指标有容重、籽粒水分、降落数值、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粉质参数[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吸水量]、拉伸参数[拉伸面积、延伸性、最大拉伸阻力]、面包体积、面包评分、面条评分等。江苏华穗粮油检测有限公司检测(以下简称靖江)的指标有容重、籽粒水分、硬度指数、降落数值、粗蛋白含量、湿(机洗)面筋含量、粉质参数[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吸水量]、拉伸参数[拉伸面积、延伸性、拉伸阻力、最大拉伸阻力]等。检测方法与标准均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进行。为比较近红外快速法测定蛋白质、面筋含量和实验室国标法检测结果之间的检测数据差异,我们抽取了170份样品寄往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60份)和江苏华穗粮油检测有限公司(靖江,110份)两家检测机构,其中重复样品有25份,用于数据比对分析,和往年类似,不同检测指标的稳定性不同。蛋白质含量是比较稳定的指标。25个比对样品中,北京机构检测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13.40%,靖江机构检测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13.77%,近红外测定值14.16%,比北京机构高0.76%,比靖江机构高0.39%,靖江机构比北京高0.37%。不同方法和机构检测湿面筋含量有一定差异,25个比对样品中,北京机构检测的平均面筋含量为30.40%,靖江机构检测的平均面筋含量为31.55%,近红外测定值30.24%,比北京机构低0.16%,比靖江机构低1.31%,靖江机构比北京高1.15%。25个比对样品中,北京机构检测的容重平均值为784.28g/L,靖江机构检测的容重平均值为783.68 g/L,近红外测定值787.28 g/L,比北京机构高3%,比靖江机构高3.6%,靖江机构比北京低0.6%。 25个比对样品中,北京机构检测的吸水量平均值为61.20g/mL,靖江机构检测的吸水量平均值为61.50g/mL,近红外测定值60.78 g/mL,比北京机构低0.42%,比靖江机构低0.72%,靖江机构比北京高0.3%。 鉴于近红外扫描检测涉及的环节较少,且测定结果与国标化学方法测定结果接近,因此本报告中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硬度、容重首先采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的结果来分析比对,样品数共417个,再抽取部分样品送往其他品质检测机构检测,共有170份数据可供分析。对以上所有检测结果,由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会同南京农业大学小麦栽培和品质分析团队、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共同鉴评和分析。并将不同机构检测的容重、硬度指数等籽粒品质性状,近红外检测的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及机构检测的降落数值等蛋白品质性状,机构检测的吸水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等粉质参数以及拉伸面积、延伸性、最大拉伸阻力等拉伸参数指标数据,详细列于附表一。综合考虑GB/T 17892-1999优质小麦▪强筋小麦、GB/T 17893-1999优质小麦▪弱筋小麦和GB/T 17320-2013小麦品种品质分类标准,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或湿面筋含量品质指标划分为5类,并分别定义为强筋(蛋白质含量≥15%和湿面筋含量≥35%)、中强筋(蛋白质含量≥14%~15%和湿面筋含量≥32%~35%)、中筋(蛋白质含量≥12.5%~14%和湿面筋含量≥26%~32%)、中弱筋(蛋白质含量11.5%~12.5%和湿面筋含量22%~26%)、弱筋(蛋白质含量≤11.5%和湿面筋含量≤22%)。(一)近红外检测
图3 2023年江苏省小麦籽粒品质蛋白质和面筋概况(近红外)
417个征集样品的籽粒粗蛋白质含量变幅为10.25%~17.68%, 2022年的变化范围9.46%~18.18%,2023年蛋白质变化范围小于2022年;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13.62%,比2022年均值13.09%高0.53%(图3)。湿面筋含量变幅为19.86%~37.31%,2022年湿面筋含量变幅为16.98%~38.1%,2023年面筋变化范围大于2022年;湿面筋含量平均值为29.38%,比2022年平均值28.62%高0.76%(图3)。结合GB/T17892、17893—1999和GB/T17320—2013标准,将417个样品划分为强筋、中强筋、中筋、中弱筋和弱筋五类(表3)。其中有12个样品(占比2.9%)蛋白质含量在15.0%以上、湿面筋35%以上,达到强筋小麦标准;有64个样品(占比15.3%)蛋白质含量在14.0%以上、湿面筋32%以上,达到中强筋(以上)小麦标准(含强筋);有353个样品(占比84.7%)蛋白质含量在12.5%以上、湿面筋26%以上,达到中筋(以上)小麦标准;共有43个样品(占比10.3%)蛋白质含量在12.5%以下、湿面筋26%以下,达到中弱筋(以上)小麦标准;仅有3个样品(占比0.7%)蛋白质含量11.5%以下,湿面筋含量22%以下,达到弱筋小麦标准,还有21个其它类型样品。小麦样品容重的变幅为741~830
g/L(克/升),平均值为789 g/L。根据GB 1351-2008 (商品)小麦标准,417个样品中,容重≥790
g/L、达到一等的有221个,占比53.0%,较2022年比重有所下降;容重770~790
g/L、达到二等标准的有151个,占比36.2%,比例高于2022年;容重750~770 g/L、达到三等标准的42个,占比10.1%,比例高于2022年;容重730~750 g/L、仅达到四等标准的3个,占比0.7%。(二)品质综合检测
靖江机构测定了GB 17320-2013《小麦品种品质分类》质量标准中除沉降值以外的全部7个指标,北京机构测定了除硬度以外的6个指标。机构数值部分有缺失,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容重、吸水量、面团形成和稳定时间有效值170个,硬度有效值为110个,最大阻力有效值为133个。
蛋白质含量变幅为9.37~17.8%,平均值为13.59%,比近红外低0.44个百分点,比上年全省平均高0.51个百分点,面筋含量变幅为18.8~42.1%,平均值为30.62%,比近红外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全省平均高1.25个百分点。
小麦样品容重平均值为793(725~835)g/L,比上年低9g/L;170个送检样品中,容重[g/L]≥790 、达到一等的有72个,占比42.4%;容重770~790[g/L]、达到二等标准的有50个,占比29.4%;容重750~770[g/L] 、达到三等标准的有35个,占比20.6%;容重730~750[g/L] 、达到四等标准的有12个,占比7.1%,容重为710~730 [g/L]、达到五等标准的有1个,容重情况总体低于去年。
硬度指数平均值63.53(41~73),比上年高0.76;根据GBT 17320-2013小麦品种品质分类,110个样品中,有2个样品硬度指数<50,达到弱筋小麦标准,占比1.8%;27个样品硬度指数≥50且<60,达到中筋小麦标准,占比24.5%,81个样品的硬度指数≥60,达到中强筋和强筋标准,占比73.6%。
吸水量平均值61.73(52.8~71)ml/100g,比上年低0.28ml;根据GBT 17320-2013小麦品种品质分类,170个样品中,有21个样品吸水量<56,达弱筋小麦标准,占比12.4%;56≤吸水量<58达到中筋标准的样品18个,占比10.6%;58≤吸水量<60达到中强筋标准的样品32个,占比18.8%;99个样品吸水量≥60达到强筋小麦标准,占比58.2%。
形成时间平均值3.57(1.0~13.3)min,比上年高0.08min。
稳定时间平均值为7.0(1.4~23.7)min,比上年高0.88min。根据GBT 17320-2013小麦品种品质分类,170个抽样中,有40个样品稳定时间<3min,达到弱筋小麦标准,占比23.5%;3min≤稳定时间<6min达到中筋标准的样品53个,占比31.2%;6min≤稳定时间<8min达到中强筋标准的样品17个,占比10%;60个样品稳定时间≥8min达到强筋小麦标准,占比35.3%。
图4 2023年江苏省小麦籽粒品质概况(根据品质检测机构检测数据绘制)
综合来看,在综合检测的170个小麦样品中,根据 GB/T 17320—2013《小麦品种品质分类》质量标准,根据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量、稳定时间四项指标分析,达到弱筋小麦标准的样品有11个,占比6.5%;达到中筋小麦标准的样品有44个,占比25.9%;达到中强筋小麦标准的样品有23个,占比13.5%;达到强筋小麦标准的样品有41个,占比24.1%;其余(51个,占30%)为部分指标达到要求的其他类型小麦。当采用GB/T17892、17893—1999标准,170份样品按照近红外检测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划分时,达到强筋一等标准的样品仅有25个,强筋二等样品60个,优质弱筋样品有8个。当采用我们的蛋白质、湿面筋含量的自定义标准时,则达到强筋标准的样品有12个,中强筋44个,中筋82个,中弱筋19个,弱筋3个。表5 小麦品种品质达标情况GB/T 17320—2013注:①送检北京、靖江机构因未测定沉降值,只对标其余的7个指标,若7项指标中缺失计入不达标;②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优先采用南京农业大学近红外检测数据比对,若与机构检测数据品质定位不一致时,用“|”在右侧另行标注,并同时计入达标数。③两个机构检测值至少有一个达标即判定达标,两个机构都达标的以北京为准。(一)全省13市品质比较
1、近红外快速检测结果
从今年征集到的小麦籽粒样品近红外检测结果来看,全省13市籽粒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2023年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市为镇江市,为14.70%,而宿迁市籽粒蛋白质含量较低,为12.97%。各市抽样籽粒湿面筋含量区域分布特征和籽粒蛋白质含量比较类似,镇江市湿面筋含量最高为31.58%,而常州市最低仅28.20%,其次为宿迁市28.26%。各市抽样籽粒容重连云港市最高为800g/L,其次为徐州市796 g/L;最低为南通市782 g/L,其次为常州市783 g/L。图5 2023年江苏省各市小麦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容重表现
2、品质机构综合检测结果
从品质机构检测结果看(表6),容重[g/L]最高的连云港市(800),其次为徐州市(796),最低的南通市(782),次低为常州市(783);硬度指数最高的为苏州市(68.43),其次为无锡和连云港市(67.33),最低的常州市(58),次低为南京市(59.67);降落值[s] 最低的是徐州市(336.4),最高的是无锡市(444);吸水量[ml]最低的是常州市(58.2),最高的是镇江市(65.8)。[注:硬度为110个样品品质机构检测的结果,吸水量为170个样品品质机构检测的结果,拉伸参数为170个样品品质机构检测的结果,其余数据缺失。](二)小麦主产县(市、区)品质比较
1、近红外快速检测结果
从各主产县(市、区)抽样测定结果来看,57个县(市、区)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出现在镇江市扬中区,为16.33%,其次为镇江市丹徒区,为16.04%,均高于16%。而蛋白质含量最低值出现在无锡市锡山区,仅12.08%,其次为宿迁市宿城区、连云港市海州区,分别为12.37%、12.49%。各县按区域综合平均,苏南各县(市、区)样品蛋白质平均含量最高,为13.86%,苏中各县(市、区)为13.64%,苏北为13.52%。小麦湿面筋含量区域分布和蛋白质比较类似,最高值为镇江市丹徒区34.74%,其次是镇江市的扬中区34.63%。湿面筋含量最低值出现在无锡市锡山区,为24.96%,其次是扬州市的仪征市、宿迁市宿城区,分别为26.43%和26.6%。蛋白质含量最高的10个样品有6个是来自镇江,品种为镇麦15,其余4个分别是来自南通市如皋区、淮安市金湖区、苏州市张家港区、扬州市高邮区,品种分别为镇麦25、瑞华麦590、扬麦33、宁麦资119。蛋白质含量最低的10个样品有4个是来自盐城市,品种分别是扬麦25、淮麦50、扬麦33、盐麦5号,南通市、苏州分别有2个样品,品种分别是扬麦24、镇麦15和镇麦12,其余2个分别是来自徐州市睢宁县的淮麦44、淮安市涟水区的淮麦44。
容重[g/L]最高的县(区)为徐州市丰县(830 g/L),其次是徐州市的新沂区(820 g/L),最低的为南通市海安区(741 g/L)、南通市如东区(745 g/L)。
图6 2023年小麦样品的县(市、区)蛋白质和面筋含量
2、品质机构综合检测结果
品质机构检测的结果:测定的57个县(市、区)中,容重[g/L]最高的淮安市淮阴区(831.5),其次为淮安市涟水县(825),最低的镇江市扬中市(725),次低为盐城市射阳县(744);硬度指数最高的为苏州市太仓市(72),最低的盐城市亭湖区(51),次低为扬州市仪征市(52);降落值[s] 最高的是徐州市丰县(487),最低的是镇江市扬中市(202);吸水量[ml]最高的是镇江市扬中市(69.4),最低的是扬州市仪征市(53.95)。稳定时间[min] 最高的是苏州市常熟市(20),最低的是苏州市太仓市(1.9);最大拉伸阻力[EU]最高的为苏州市常熟市(779),最低为南京市六合区(158);拉伸面积[cm2]最高的为苏州市常熟市(143),最低的是宿迁市宿豫区(30)。表7 不同县(市、区)小麦样品品质性状(根据品质检测机构数据整理)
(▲上滑向下查看更多↓,点击图片看全图)
3、优质小麦优势区域分布
从达标GB/T 17320—2013《小麦品种品质分类》质量标准的小麦地区分布结果看,根据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量、稳定时间四项指标分析,弱筋小麦样品11个,主要集中在沿江麦区;中筋小麦样品44个,主要分布在里下河麦区;中强筋小麦样品23个,主要分布在淮北麦区;(偏)强筋小麦样品41个,主要分布里下河麦区。从39个小亚区来看,弱筋小麦主要分布在江海区的启东以及高沙土区的泰兴;中筋小麦主要分布在中部区的兴化,其次分布在射阳湖区的盐都,仪六浦丘陵区的六合、浦口和邗江;中强筋小麦主要分布在堤东区的大丰;(偏)强筋小麦主要分布在运东区的宝应。图7 2023年江苏达标(GBT
17320-2013)小麦品种品质产区分布情况
本次抽样涉及的品种较多,有108个,其中全省种植面积45万亩以上的有13个,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是淮麦33,为277.55万亩,其次为镇麦12,扬麦25,烟农19,宁麦13,种植面积均在100万亩以上。
13个大品种中淮北半冬性品种有7个,淮南春性品种6个,这些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变化范围为12.07%~14.96%,淮麦44最低为12.07%,其次为徐麦33、淮麦46、徐麦35。百农207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4.96%,其次为农麦88、镇麦15、镇麦12。蛋白质含量和品种春化类型关系不大,蛋白质含量较低的品种既有春性较强的淮南品种也有冬性较强的淮北品种。
湿面筋含量的变化趋势和蛋白质含量有一定差异,其变化范围为27.58%~32.20%,淮麦44最低,其次为扬麦25、淮麦46、徐麦33,湿面筋含量最高的是百农207,其次为农麦88、烟农19、镇麦12。
容重[g/L]最高的品种是徐麦33为811 g/L,其次是淮麦46为810 g/L;容重最低的品种是扬麦25为784 g/L,次低是镇麦12为785 g/L。[注:黑色品种为淮南(长江中下游)麦区适宜种植的春性品种,红色品种为淮北(黄淮海南部)麦区适宜种植的品种,较大品种指的是种植面积在50万亩以上的品种,品种顺序为种植面积由大到小]2、品质综合检测
从品质机构综合检测的平均结果看,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品种是瑞华麦590,其次是镇麦145,蛋白质含量最低的品种是盐麦5号,其次是扬麦24;湿面筋含量最高的品种是徐麦919,其次是镇麦168,湿面筋含量最低的品种是盐麦5号,其次是扬麦24;硬度指数最高的品种是扬辐麦13和镇麦25为73,其次是扬麦29为 72,硬度指数最低的品种是淮麦50为41,次低是扬麦24为53.5;降落值[s]最高的品种是淮麦49为497,最低是徐麦919为69;吸水量[ml/100g] 最低的是盐麦5号52.8,最高的是扬麦39为70.7;稳定时间[min]最高的品种瑞华麦598为22.5,最低的是盐麦5号为1.4 ;最大拉伸阻力[EU]最高的品种是瑞华麦598为875,最低的是百农20为150。(二)品种品质表现的区域(产地)差异
同一品种在不同产地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变化较大。今年抽样较多的几个品种,从蛋白质含量来看,镇麦15在不同地区的变化幅度最大,变异系数15.30%;其次为扬麦33,变异系数9.50%;再次是镇麦12;扬麦23变幅最小,为5.16%;从面筋含量来看,镇麦15变幅最大,其次为扬麦23,而农麦88在不同地区相对比较稳定。进一步对抽样数量前三的大户大品种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镇麦12在7个市19个县区均有种植,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幅为11.27%~16.36%,平均值为13.87%,变异系数8.94%;湿面筋含量变幅为24.47%~35.16%,平均值为30.21% ,变异系数8.57%。根据我们前面制定的标准,没有样品达到弱筋小麦标准,苏州市张家港区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低,达到中弱筋小麦标准。扬麦25在9个市22个县区均有种植,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幅为11.27%~15.95%,平均值为13.20%,变异系数8.28%;湿面筋含量变幅为22.57%~34.88%,平均值为28.05%,变异系数9.47%。没有样品达到弱筋和强筋小麦标准,淮安市淮安区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低,达到中弱筋小麦标准。
农麦88在6个市10个县区均有种植,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幅为12.24%~15.73%,平均值为14.19%,变异系数5.83%;湿面筋含量变幅为27.48%~33.94%,平均值为31.26%,变异系数5.01%。没有样品达到弱筋、强筋小麦标准,盐城市射阳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高,达到中强筋小麦标准。
镇麦12 ↓
扬麦25↓
宁麦13↓
农麦88↓
扬麦23↓
镇麦15↓
淮麦33↓
扬麦33↓
图8 江苏省主要大品种蛋白质含量分布图
对江苏省农技推广总站2000-2003、2006、2013、2017-2023年品质抽样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年度间变异较大,蛋白质含量最低年份12.82%,最高年份14.93%,平均值为13.72%;湿面筋含量最低年份29.88%,最高年份32.20%,平均值为29.93%。面筋和蛋白质含量多年平均值变化不大,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含量两者并不完全同步,2003年蛋白质含量最高,但湿面筋含量中等,2001年湿面筋含量最高,而蛋白质含量中等。2023年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均低于平均值,属于较低水平。
图9 部分年份江苏小麦蛋白质和面筋含量动态变化
为明确蛋白质含量较高和较低样品的主要分布区域,对2000-2001、2006、2013、2017-2023年的结果进行提取,抽取蛋白质含量最低的10个样品和最高的10个样品,发现蛋白质含量高的样品在全省分布范围较广,但主要集中在里下河农业区和徐淮(淮北)农业区。蛋白质含量低的样品主要集中在沿海农业区及沿江农业区,尤其是大丰、海安、靖江、泰兴等县(市、区),但在徐淮(淮北)农业区的宿迁市宿城区也较有较多样品,这可能和特定生态条件有关。
图10 部分年份江苏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和最低10个样品的分布区域
-数据来自江苏省农技推广总站2000-2001、2013、2017-2023年品质抽样测试结果1、选择适宜生态区。根据江苏小麦品质区划,在不同生态区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品种种植。来自大户的抽样结果显示,锡山、宿城、海州、丰县、溧阳等地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含量较低,低的样品主要来自这些地区。扬中、丹徒、姜堰、句容、太仓县区的蛋白质含量高。蛋白质含量最高的20个县中,2个来自沿海农区,分别为大丰区、射阳县。蛋白质含量最低的20个县中,4个来自沿江农区,分别为如皋市、海陵区、泰兴市、太仓市。
2、选用优质良种。品种是品质提升的内因,江苏目前使用的部分小麦品种的品质稳定性较低,受生态环境、栽培措施影响很大,品种审定时界定的品质定位和商品粮品质有较大偏差,常常出现强筋不强、弱筋不弱的状况。一些种植面积大、抽样数量多的小麦品种,其蛋白和面筋含量均有较大变异,在不同生态点既有中强筋品种表现,也有中弱筋品种表现,说明品种的稳定性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
3、采用配套的栽培技术。由于一般品种都具有品质性状不稳定特性,除了要选择适宜生态区种植,配套栽培技术也对品质有重要影响。肥料、播期、密度、茬口等都会不同程度影响到籽粒的最终品质。强筋小麦需要适当增加氮肥施用量,氮肥后移,而弱筋小麦则要适当降低氮肥施用量,并氮肥前移,避免晚播,增密减氮。因此需要研究不同生态区栽培技术对小麦品质形成的影响,制订不同生态区、不同品种量质协调的栽培技术规范,并加以推广应用。
4、建立优质小麦产业联盟,促进产销衔接。优质小麦的优质与高产生产策略不完全一致,特别是弱筋小麦存在明显的矛盾冲突,因此,优质品种在优势区域内种植、单收单储、优质优价,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建立由小麦种植专家牵头,广泛发动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企业参与,服务于种植大户(农场)和用麦企业为核心的产业联盟,在适宜生态区推动小麦品种和关键技术标准化、统一化,生产出品质稳定一致的商品小麦,对接到有需求的企业。今后我们要以具备公益性、有资质的检测鉴评机构为纽带,让小麦生产的主、客体知晓所产小麦的品质(数值)状况,让商品小麦具备品质标签,再以小麦交易市场为平台,连接小麦流通(仓储、贸易)企业、制粉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和种粮大户,以质论价,通过优质优价购销,调动农民种植优质小麦的积极性,从而解决产销脱节、混收混储带来的商品小麦品质不高不稳的老大难问题。
附表一 170份送检小麦的综合品质性状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抽样检测、技术统计与分析,与行政部门发布的权威数据有差异,不具备法定效力,仅供小麦生产和流通、加工企业应用时参考!请勿引用!若转载引用产生不良后果,责任由引用者自负!)
特别致谢:2023年江苏小麦籽粒抽样、检测与分析团队,分别为: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品质分析室(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