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小麦品质趋势报告

文摘   三农   2024-08-20 11:11   江苏  

(欢迎转发与分享!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与引用)


江苏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 科普创新服务 专栏 

53  2024年江苏小麦品质趋势报告

为掌握我省不同生产区域小麦主推品种及新审定品种的品质状况,评价筛选优质高产品种,提高小麦单产,改善小麦品质,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从2017年起,联合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区域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布谷鸟)种植产业发展联盟等单位,在江苏省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SXGC[2017]230/JATS[2018]219/JATS[2019]343/JATS[2020]319/JATS[2021]351/JATS[2022]355/JATS[2023]319)、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长江中下游栽培岗位科学家(CARS-03)以及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项目资助下,今年继续针对江苏省小麦主产区的种粮大户(农场)、小麦生产试验、综合示范展示基地及种业企业生产的小麦籽粒(简称小麦)开展抽样、品质检测和鉴评工作,并共同向社会公开发布,以构建并完善江苏省小麦优势区域、优良品种、调优技术及籽粒品质信息数据库,为小麦品种和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生产布局与组织管理、收储流通与加工利用等提供参考。

对今年征集到的477个小麦样品,先在南京农业大学利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进行蛋白质、面筋含量等初步检测分析,筛选出110个代表性样品委托具有检验检测资质的江苏华穗粮油检测有限公司(靖江)进行综合品质检验检测,最终检测结果将于年底向社会正式公开发布。现将南京农业大学利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初步检测的品质趋势结果发布如下:


一、小麦样品采集与检测


(一)样品的采集

2024年,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联合江苏(布谷鸟)种植产业发展联盟等单位,向全省13个市共征集到大田生产及试验示范基地的小麦样品477个(图1左),选送品质检测机构综合检测的样品110个(图1右)。

图1 2024年江苏省小麦抽样分布图

抽样对象分为4种类型,包括:①种粮大户(农场)的大品种样品(205个);②江苏省稻麦产业示范基地品种展示样品(198个);③江苏省稻麦产业示范基地量质效协调栽培技术模式展示样品(40个);④种业企业新品种(系)样品(34个)。种粮大户(农场)大品种样品的选择是根据2023年各地秋播面积确定(表1),一般以县(市、区)域种植面积5万亩以上的品种作为抽样对象,同时兼顾系统性和全面性,对小麦面积较小的县(市、区),选择当地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大户大品种抽样时,每个品种样品需准备2份各5公斤籽粒,并填写样品信息记录表供分析。

表1  2024年江苏省小麦样品抽样信息表

对征集到的477个样品全部用于近红外检测,涉及的小麦品种数为108个,其中4个以上的品种有26个。扬麦25、麦15、扬麦34、镇麦12、淮麦33、扬麦23、宁麦13、农麦88、扬麦33、镇麦18、农麦77和扬麦39抽样数达到10个以上,主要品种构成见图2。本年度淮北麦区寄送的样品数相对较少。

图2  2024年江苏省小麦抽样品种构成(红色为大户大品种)

(二)检测流程

对征集到的477个小麦样品,先在南京农业大学利用瑞典波通(Perten)DA7250型近红外分析仪进行检测(根据GBT 24899-2010 粮油检验 小麦粗蛋白质含量测定 近红外法),获取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信息。然后以大户大品种为主体,兼顾小麦区域和品种分布、品质类型及分析需求等因素,从中筛选出110个代表性有效样品,委托具有检验检测资质的江苏华穗粮油检测有限公司(靖江)进行更多品质指标的综合检测。

(三)不同品质的分类依据

经对南京农业大学测定的近红外检测分析值与其他检测单位采用标准设备获得的分析值相比较,发现两种方法获得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等指标测定值差异很小,故以这些指标为主进行初步分析,其他品质指标值则采用国标或行业标准进行测定。综合考虑GB/T 17892-1999优质小麦▪强筋小麦、GB/T 17893-1999优质小麦▪弱筋小麦和GB/T 17320-2013小麦品种品质分类标准,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或湿面筋含量品质指标划分为5类,并分别定义为强筋(蛋白质含量≥15%或湿面筋含量≥35%)、中强筋(蛋白质含量≥14%~15%或湿面筋含量≥32~35%)、中筋(蛋白质含量≥12.5%~14%或湿面筋含量≥26~32%)、中弱筋(蛋白质含量11.5%~12.5%或湿面筋含量22~26%)、弱筋(蛋白质含量≤11.5%或湿面筋含量≤22%)。


二、小麦样品总体品质情况


(一)抽样小麦生产概况

前茬作物  江苏省以稻茬小麦为主,从现有抽样调查结果来看,本次抽样中前茬88%是水稻,5%是玉米,水稻仍然是小麦最主要的前茬作物。

播量  从所有抽样对象的分析结果看,不同种植户播种量差异很大。亩播量最低5公斤,最高为60公斤,平均亩播量17.15公斤,主要集中在13~15公斤范围内,占总样品数的25%。

图3  2024年江苏省抽样小麦前茬作物及播量概况

播期和收获期  不同抽样地区小麦播期跨度长达2.5月,播种最早的是连云港灌云县,播期为106日,最晚为扬州市高邮市,播期为1215日。播期最集中的时间段是1030日到1110日,有近1/3的样品11月中旬后播种。

图4  2024年江苏省抽样小麦播期和收获期概况
相比播期,小麦收获期比较集中,前后跨度23天,最早为南京市溧水区,收获日期为522日,其次为苏州市太仓区,收获日期为524日,最晚的是盐城市射阳县收获日期为614日,苏南地区基本在6月初已完成收获,而苏北地区大多在67612日间收获

干燥方式   根据抽样调查结果,小麦籽粒干燥方式仍以晒干为主,477个样品中(左图),59%是采用晾晒的方式进行干燥,20%采用烘干方式。从205个大户(右图)群体来看,烘干方式占比为27%,高于全部抽样中烘干方式比重,可见随着生产条件的改进,烘干将逐渐成为大户主要干燥方式

图5  2024年江苏省抽样小麦烘干方式

施氮量  不同种植户的氮肥施用量变化范围为每亩7.3~60公斤纯氮(下同),平均亩施氮量为18.7公斤左右,主要集中在15~19公斤范围内。

图6  2024年江苏省抽样小麦亩施氮量和产量概况(kg/亩)

产量水平  根据抽样调查结果,2024年小麦籽粒亩产最低样品南京市溧水区为350公斤,其次来自南京市浦口区为353公斤;亩产最高来自盐城射阳县为832公斤,其次来自徐州市睢宁县为801公斤,平均亩产548公斤亩产主要集中在490610公斤
(二)抽样小麦品质概况(近红外检测)

477个征集样品的籽粒粗蛋白质含量变幅为9.99%~16.64%,2023年的变化范围10.25%~17.68%,2024年蛋白质变化范围小于2023年;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13.79%,比2023年均值13.62%高0.53%(图7)。

湿面筋含量变幅为19.31%~35.91%2023年湿面筋含量变幅为19.86%~37.31%2023年面筋最小值高于2024年;湿面筋含量平均值为30.14%,比2023年平均值29.38%0.76%(图7)。
图7 2024年江苏省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概况
结合GB/T 17892、17893—1999和GB/T 17320—2013标准,将477个样品划分为强筋、中强筋、中筋、中弱筋和弱筋五类。其中有13个样品(占比2.7%)蛋白质含量在15.0%以上、湿面筋35%以上,达到强筋小麦标准;有153个(含强筋)样品(占比32.1%)蛋白质含量在14.0%以上、湿面筋32%以上,达到中强筋(以上)小麦标准;有393个(含强筋、中强筋)样品(占比82.3%)蛋白质含量在12.5%以上、湿面筋26%以上,达到中筋(以上)小麦标准;共有445个(含强筋、中强筋、中筋)样品(占比93.3%)蛋白质含量在11.5%以上、湿面筋22%以上,达到中弱筋(以上)小麦标准;有32个样品(占比6.7%)蛋白质含量11.5%以下,湿面筋含量22%以下,达到弱筋小麦标准

小麦样品容重的变幅为763~835 g/L(克/升),平均值为802 g/L。根据GB 1351-2008 (商品)小麦标准,477个样品中,容重≥790 g/L、达到一等的有405个,占比85%,较2023年比重有所上升;容重770~790 g/L、达到二等标准的有71个,占比15%,比例高于2023年;容重750~770 g/L、仅达到三等标准的1个


三、小麦品质的区域分布特征


(一)全省13市品质比较

从今年征集到的小麦籽粒样品近红外检测结果来看,全省13市籽粒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2024年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市为泰州市,为14.45%,而常州市籽粒蛋白质含量较低,为11.59%。

各市抽样籽粒湿面筋含量区域分布特征和籽粒蛋白质含量比较类似,宿迁市湿面筋含量最高为31.49%,而常州市最低仅24.08%,其次为南京市27.92%。

各市抽样籽粒容重,徐州市最高为817g/L,其次为宿迁市和连云港市813 g/L;最低为南京市和常州市均为793 g/L。

图8 2024年江苏省各市小麦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和容重

(二)小麦主产县(市、区)品质比较

从各主产县(市、区)抽样测定结果来看,69个县(市、区)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出现在扬州市邗江区,为15.41%其次为淮安市洪泽区、宿迁市宿城区,分别为15.25%15.23%。而蛋白质含量最低值出现在常州市溧阳市,仅11.13%,其次为苏州市吴中区、镇江市镇江新区,分别为11.53%11.88%。各县按区域综合平均,苏南各县(市、区)样品蛋白质平均含量为13.19%,苏北为13.87%,苏中各县(市、区)样品蛋白质平均含量值最高,为14.17%。

图9 不同县(市、区)小麦样品的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

湿面筋含量区域分布和蛋白质比较类似,最高值为宿迁市宿城区33.60%,其次是淮安市清江浦区33.39%。湿面筋含量最低值出现在常州市溧阳市为22.98%,其次是泰州市靖江市和苏州市吴中区,分别为25.13%25.73%

蛋白质含量最高的10个样品有3个来自镇江市,品种为扬辐麦20、镇麦25和镇麦21,其次是来自南通市的镇麦12和农麦77,来自泰州市的农麦88和镇麦15,来自盐城市的宁麦13和农麦77,最后是来自扬州市的扬麦25

表2 2024年不同县(市、区)小麦样品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

蛋白质含量最低的10个样品有4个是来自常州市,包含扬麦34和扬麦25各两个,另外4个来自苏州市,包含了3个扬麦231个镇麦15,其余两个分别是来自南京市六合区的宁麦13和淮安市涟水县的烟农19

容重[g/L]最高的县(区)为连云港市灌南县(826),其次是盐城市的滨海县(823),徐州的睢宁县(823)和沛县(823),最低的为苏州市太仓市(785),其次是扬州市仪征市(786)

(三)不同亚区小麦品质比较

我们在原有农区分区基础上,对农区进行了适度调整,将小麦分布区域分为6大农区39个亚区。今年采集到小麦样品的亚区有38个,从各亚区抽样测定结果来看,38个亚区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出现在堤东区,为14.99%,其次河北区、运南平田区;蛋白质含量最低值出现在宁镇扬丘陵麦区的宜溧山丘区11.13%,其次为太湖区、江北区

图10 不同亚区小麦样品的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

和蛋白质含量分布趋势类似,籽粒面筋含量最高出现在堤东区,为32.97%,其次为运南平田区、河北区;面筋含量最低值出现在宁镇扬丘陵麦区的宜溧山丘区,为22.98%,其次为太湖区、江北区。

以扬麦25和镇麦12为例,进一步分析同一品种在不同亚区的分布情况,发现扬麦25在里下河麦区、宁镇扬丘陵麦区、沿海麦区、沿江麦区、太湖麦区5个农区均有种植,蛋白质含量大小关系为宁镇扬丘陵麦区<沿海麦区<沿江麦区<太湖麦区<里下河麦区。宁镇扬丘陵麦区蛋白质含量最低为12.57%,而里下河麦区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3.92%,沿江麦区、沿海麦区、太湖麦区差距较小。从亚区来看,最低亚区为沿海北部区,其次为宜溧山丘区、蛋白质含量均在11.5%以下。最高的亚区为运东区蛋白质含量超过了15%。

面筋含量在6大农区分布和蛋白质含量一致,大小关系为宁镇扬丘陵麦区<沿海麦区<沿江麦区<太湖麦区<里下河麦区。最低亚区为沿海北部区,其次为宜溧山丘区,湿面筋含量均在26%以下。最高的亚区为运东区超过了32%。

镇麦12在里下河麦区、宁镇扬丘陵麦区、沿海麦区、沿江麦区4个农区有种植,蛋白质含量大小关系为宁镇扬丘陵麦区<沿江麦区<沿海麦区<里下河麦区。蛋白含量最低的亚区为盱眙丘陵区,其次沿海区、运西区、江北区和江南丘陵区均在13.5%以下。最高的亚区为堤东区,其次为运东区和堤西区均超过了15%。

与蛋白质含量分布趋势相同,面筋含量大小关系为宁镇扬丘陵麦区<沿江麦区<沿海麦区<里下河麦区。最低亚区为盱眙丘陵区,其次是沿海区、江北区,均在30%以下。最高的亚区为堤东区,其次为运东区,两者均超过了34%

图11  扬麦25(上排图)和镇麦12(下排图)不同亚区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


四、小麦品种品质差异分析


(一)不同品种品质差异

本次抽样涉及的品种较多,有107个,其中全省种植面积50万亩以上的有16个,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是镇麦12,为326万亩,其次是淮麦33,扬麦25,宁麦13,徐麦35,镇麦15,烟农19,淮麦44,镇麦18,种植面积均在100万亩以上

16个大品种中淮北半冬性品种有7个,淮南春性品种9个,这些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变化范围为10.94%~14.98%,徐麦33最低为9.85%,其次为扬麦23、扬麦25、烟农19。百农207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4.98%,其次为淮麦40、农麦88、宁麦13。蛋白质含量和品种春化类型关系不大,蛋白质含量较低的品种既有春性的淮南品种也有半冬性的淮北品种。

湿面筋含量的变化趋势和蛋白质含量相似,其变化范围为24.22%~33.12%,徐麦33最低为24.22%,其次为扬麦23、扬麦25、烟农19。湿面筋含量最高的是百农207,其次为淮麦40、农麦88、镇麦12。湿面筋含量和品种春化类型关系不大,湿面筋含量较高的品种既有春性较强的淮南品种也有冬性较强的淮北品种。

容重最高的品种是淮麦46为828 g/L,其次是百农207为820 g/L;容重最低的品种是镇麦15为792 g/L,次低是扬麦29为795 g/L

表3 2024年江苏大品种(种植面积50万亩以上)小麦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及取样数
    注:左侧品种为淮南(长江中下游)麦区适宜种植的春性品种,右侧(红色)品种为淮北(黄淮海南部)麦区适宜种植的品种。
(二)品种的区域差异

同一品种在不同产地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变化较大。今年抽样较多的几个品种,从蛋白质含量来看,扬麦23在不同地区的变化幅度最大,变异系数12.17%;其次为镇麦15,变异系数11.08%;再次是宁麦13;淮麦33变幅最小,为3.86%;从面筋含量来看,扬麦23变幅最大,其次为扬麦34,而淮麦33在不同地区相对比较稳定。

        进一步对抽样数量较多的种植面积前三的大户大品种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镇麦12在6个市19个县区均有种植,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幅为11.06%~16.26%,平均值为14.28%,变异系数8.44%;湿面筋含量变幅为24.86%~35.68%,平均值为31.57%,变异系数7.80%。根据我们前面制定的标准,31个样品中有一个达到强筋小麦标准,来自南通海安市,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分别为16.26%和35.68%,有两个达到弱筋小麦标准,分别来自淮安市金湖县和盐城市射阳县

        淮麦33在4个市16个县区均有种植,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幅为12.79%~15.11%,平均值为14.15%,变异系数3.86%;湿面筋含量变幅为27.47%~32.69%,平均值为30.79%,变异系数4.29%。没有样品达到弱筋、中弱筋和强筋小麦标准,26个样品中有21个样品达到中强筋小麦标准,5个达到中筋小麦标准。

扬麦25在9个市23个县区均有种植,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幅为10.26%~16.24%,平均值为13.04%,变异系数9.98%;湿面筋含量变幅为21.47%~35.16%,平均值为28.11%,变异系数11.07%。有一个样品达到强筋小麦标准,来自扬州市仪征市,45个样本中有7个达到弱筋小麦标准,其中有三个来自常州市溧阳市。

表4  2024年抽样数≥15品种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及取样数


有关品种蛋白质品质(含量)地图如下:

图12  不同小麦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概况


五、栽培技术调控


小麦籽粒品质除了受品种和生态环境影响,栽培技术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利用江苏省稻麦产业示范基地开展量质效协调栽培技术模式展示的样品进行分析,根据常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溧阳推广示范基地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播期以及播种量不同,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也不同(图13)。

扬麦34随播种量的增加和播期的推迟,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扬麦25随播种量的增加和播期的推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播量增加和播期推迟对两个品种的品质有着不同的作用效果


图13 播期播量对小麦籽粒蛋白质、面筋含量影响

数据来自常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溧阳推广示范基地(上排:扬麦34;下排:扬麦25


六、年度变化动态


对江苏省农技推广总站2000-2003、2006、2013、2017-2024年品质抽样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年度间变异较大,蛋白质含量最低年份12.82%,最高年份14.93%,平均值为13.73%;湿面筋含量最低年份27.66%,最高年份32.20%,平均值为29.90%。面筋和蛋白质含量多年平均值变化不大,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含量两者并不完全同步,2003年蛋白质含量最高,但湿面筋含量中等,2001年湿面筋含量最高,而蛋白质含量中等。2024年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均高于平均值,属于较高水平。

图15 部分年份江苏小麦蛋白质和面筋含量动态变化

为明确蛋白质含量较高和较低样品的主要分布区域,对2000-2001、2006、2013、2017-2024年的结果进行提取,抽取蛋白质含量最低的10个样品和最高的10个样品,发现蛋白质含量高的样品在全省分布范围较广,但主要集中在里下河农区和徐淮(淮北)农区。蛋白质含量低的样品主要集中在沿海农区及沿江农区尤其是大丰、海安、靖江等县(市、区),徐淮(淮北)农区的宿迁市宿豫区有较多样品这可能和特定生态条件有关。

图16 部分年份江苏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和最低10个样品的分布区域

-数据来自江苏省农技推广总站2000-2001、2013、2017-2024年品质抽样测试结果


七、江苏小麦品质提升的策略建议


1、选择适宜生态区。根据江苏小麦品质区划,在不同生态区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品种种植。来自大户今年的抽样结果显示,溧阳靖江吴中张家港等地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较低。洪泽邗江宿城海陵等县区的蛋白质含量高。蛋白质含量最高的20个县中,9个来自淮北麦7个来自里下河麦区。蛋白质含量最低的20个县中,7个来自宁镇扬丘陵麦区

2、选用优质良种。品种是品质提升的内因,江苏目前使用的部分小麦品种的品质稳定性较低,受生态环境、栽培措施影响很大,品种审定时界定的品质定位和商品粮品质有较大偏差,常常出现强筋不强、弱筋不弱的状况。扬麦25镇麦12宁麦13、镇麦15都是种植面积大、抽样数量多的小麦品种,其蛋白和面筋含量均有较大变异,在不同生态点既有中强筋品种表现,也有中弱筋品种表现,说明品种的稳定性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

3、采用配套的栽培技术。由于一般品种都具有品质性状不稳定特性,除了要选择适宜生态区种植,配套栽培技术也对品质有重要影响。肥料、播期、密度、茬口等都会不同程度影响到籽粒的最终品质。强筋小麦需要适当增加氮肥施用量,氮肥后移,而弱筋小麦则要适当降低氮肥施用量,并氮肥前移,避免晚播,增密减氮。因此需要研究不同生态区栽培技术对小麦品质形成的影响,制订不同生态区、不同品种量质协调的栽培技术规范,并加以推广应用。

4、建立优质小麦产业联盟,促进产销衔接。优质小麦的优质与高产生产策略不完全一致,特别是弱筋小麦存在明显的矛盾冲突,因此,优质品种在优势区域内种植、单收单储、优质优价,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建立由小麦种植专家牵头,广泛发动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企业参与,服务于种植大户(农场)和用麦企业为核心的产业联盟,在适宜生态区推动小麦品种和关键技术标准化、统一化,生产出品质稳定一致的商品小麦,对接到有需求的企业。今后我们要以具备公益性、有资质的检测鉴评机构为纽带,让小麦生产的主、客体知晓所产小麦的品质(数值)状况,让商品小麦具备品质标签,再以小麦交易市场为平台,连接小麦流通(仓储、贸易)企业、制粉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和种粮大户,以质论价,通过优质优价购销,调动农民种植优质小麦的积极性,从而解决产销脱节、混收混储带来的商品小麦品质不高不稳的老大难问题。


—————— END ——————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抽样检测、技术统计与分析,与行政部门发布的权威数据有差异,不具备法定效力,仅供小麦生产和流通、加工企业应用时参考!请勿引用!若转载引用产生不良后果,责任由引用者自负!)

[ 本文供稿:江苏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集成创新中心,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区域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排版编辑:黄梅  丁锦峰 ]

致谢:2024江苏小麦籽粒抽样与检测团队,分别为:

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南京)

江苏华穗粮油检测有限公司(靖江)

江苏(布谷鸟)种植产业发展联盟(提供抽样支持)

躬耕田园
致力于农业科技推广与农耕文化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