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转发与分享!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与引用)
江苏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 科普▪创新▪服务 专栏
本年度我省的小麦生产,经历了12月中旬、1月中旬、2月中/下旬的3次强寒潮天气,气温大幅下降后均又大幅回升,呈现出“3次越冬、3次返青”的非典型特征现象。早春2月18-25日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有效控制了小麦出叶速度和生育进程,此后气温回升、晴雨相间但雨水偏多,拔节/孕穗/抽穗/扬花期后小麦生长总体正常,目前已与我省常年淮南麦区4月10日、淮北麦区4月20日进入孕穗抽穗期的生育进程相吻合,比典型暖冬的前两年略迟。但据省气候中心、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联合信息,基于多个赤霉病发生气象条件适宜程度预测模型,并综合考虑田间菌源量、小麦品种抗性、生育进程、降水过程与抽穗扬花期吻合度、前期气象条件和苗情长势等因素,预计2024年江苏省冬小麦赤霉病气象条件适宜程度总趋势为:沿淮、里下河、沿海南部、沿江、苏南麦区适宜至最适宜,淮北、沿海北部麦区次适宜至适宜。若扬花期与阴雨天气高度吻合且气温适宜,则气象条件适宜程度将更重。各地要准确掌握小麦抽穗扬花期天气变化,加强监测预警、优化防控技术、强化宣传指导、做好物资保障,全面打好以赤霉病为主的小麦穗期病虫防控攻坚战,全力保障小麦丰产丰收和质量安全。
一、小麦拔节孕穗期间的生育特点
3、小麦生育进程正常,穗发育有利有弊。目前在田小麦已自南向北陆续进入孕穗抽穗期。根据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各市小麦技术人员对小麦抽穗期的预测汇总:全省4月10日之前抽穗的面积约占5.6%,4月11-15日抽穗的面积约占13.9%,主要集中在苏南麦区及(苏中)沿江东南部地区;4月16-20日抽穗的面积约占32.1%,主要集中在苏中麦区、淮北麦区南部及早茬口;4月21-25日抽穗的面积约占36.3%,主要集中在淮北麦区及苏中麦区晚茬口;4月26日之后抽穗的面积约占12.2%,主要为淮北麦区晚播小麦。一般抽穗之后2-5天(视光温条件)开始扬花,此后进入籽粒建成期、灌浆期。
从孕穗抽穗期剥査幼穗观察,今年在田小麦分化的小穗排数较往年偏多,甚至有24-26个(排)小穗的,有利于提高每穗粒数。大中农场发现,“扬麦23”即使推迟近一个月到11月28日迟播,目前也已进入孕穗期,且分化的小穗数仍高达21个(排)(见下图),这可能与本年度3次大幅降温有关,低温时间长有利于二棱期分化小穗(排)数的增加,特别是今年早春低温,正是晚播麦穗分化小穗排数的时候。但本年度基部小穗退化较早,这可能也与拔节孕穗期间多雨寡照天气有关,导致小花退化增多,4条长芒的小穗只有3排左右,比往年少1-2排,可能影响最终的每穗粒数(见下图)。
4、后期的降水过程可能与大面积抽穗扬花期吻合度高,气象条件适宜于赤霉病的流行危害。据江苏省气候中心、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联合信息,全省4月中下旬有多次降水过程,分别为11日夜里-12日、13日夜里-14日、15日、18~19日、25~27日、30日,降水时段与沿江、里下河、沿海南部、沿淮等地小麦易感病的扬花期高度吻合概率大,且部分田块群体密度大,郁蔽程度高,降雨后田间维持高湿环境,十分适宜赤霉病流行危害。
2024年江苏冬小麦赤霉病气象适宜程度趋势预测分布图↑
二、江苏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苗情研判
江苏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基地分布图↑
全省小麦基本度过拔节期,开始进入孕穗、抽穗期,根据全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39个基地上报数据统计,全省小麦有4.73%还处于拔节期,84.70%处于孕穗期,9.29%处于抽穗期,1.28%处于扬花期。淮北有95.56%处于孕穗期,暂无小麦抽穗扬花,苏中和苏南分别有83.25%和41.72%进入孕穗期,10.52%和46.20%进入抽穗期,苏中少部分进入扬花期,苏南已有11.67%进入扬花期。全省进入抽穗扬花期的比例较去年少10.20个百分点,整体生育进度略晚于去年。
全省在田小麦生育期占比(%)情况↓
无锡基地11月2日播种田块已齐穗↑
全省小麦关键时期苗情及阶段气象数据表↓
根据各基地的汇总推测,全省小麦预计易发生倒伏田块占1.04%,高产苗田块占56.01%,常规田块占38.33%,脱力早衰田块占4.62%,与去年同期相比,易倒伏占比多0.90个百分点,高产田块少3.49个百分点,常规田块多2.74个百分点,脱力早衰田块少0.14个百分点。全省小麦总体长势继续趋好。
三、小麦后期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
1、赤霉病 预计在沿淮及淮南麦区偏重以上流行风险高,重发区域主要在苏南、沿江、里下河、沿淮、沿海南部麦区。预报依据:一是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2023年秋播我省小麦种植品种数量多。淮南中感品种种植面积占27.5%,沿淮、淮北地区主栽品种对小麦赤霉病抗性普遍较弱,感赤霉病品种数量占90%以上、种植面积比例达98%以上,其中高感品种种植面积达49.1%。二是小麦生育进程差异大、易感病期长。去年小麦播期长,越冬以来先后遭遇3次大范围持续雨雪冰冻天气,田间小麦生育进程不整齐,地区、品种、田块间小麦抽穗扬花期差异较常年和去年更大,易感病期拉长,据部分地区典型调查,同一地区小麦抽穗扬花期将会达到10天以上,为近年少有,赤霉病菌侵染几率加大。三是田间初侵染源充足。3月下旬各地调查,稻桩子囊壳枝带菌率全省平均2.3%,高于上年同期的1.7%,部分地区高达20%以上,且近期温度、湿度适宜,有利于子囊孢子大量繁殖,80%以上地区枝带菌率显著上升,部分地区平均枝带菌率是3月上中旬调查的5倍以上,田间小麦赤霉病菌初侵染源远超1%的大流行指标。四是气候条件适宜。根据国家气象总局和省气象部门的分析,我省今年小麦赤霉病流行气象风险为近十年少有。4月降水量江淮之间和苏南地区较常年偏多0~2成,有4-5次降水过程,与大面积小麦易感病的扬花期高度吻合。加之田间群体密度大,郁蔽程度高,导致大部分地区平均相对湿度较大,利于孢子萌发侵染,十分适宜赤霉病的流行危害。
2、白粉病 预计白粉病总体中等发生,沿淮、淮北、沿海局部偏重流行。预报依据:一是始见期早,前期病情扩展慢。据各地系统监测,1月30日首次查见(盐城阜宁),早于上年。自查见到3月中旬,受降温度较低等影响,除沿海个别地区外其余各地均未见病,3月下旬沿淮、沿海、淮北等地零星见病,前期病情扩展慢。二是近期病情总体轻发生,沿海局部偏轻至中等。4月初调查,全省平均病叶率0.1%,轻于上年。沿淮、沿海、淮北轻发生。高邮大田普查,平均病株率0.4%(最高1.8%),平均病叶率0.1%(最高1%);南通全市普查,平均病株率0.14%(最高2.4%),平均病叶率0.03%(最高0.53%);丰县系统调查,平均病株率2%,病叶率0.6%,大田调查,病田率5%,平均病株率0.3%(最高10%),平均病叶率0.1%(最高3.8%)。沿海北部局部地区偏轻至中等发生,阜宁大田普查,平均病株率11.3%(最高88.8%)、病叶率2.1%(最高14.2%)。三是感病品种种植比例高。淮麦系列、徐麦系列、郑麦9023等较感病品种在沿淮、淮北、沿海等地种植比例超过80%,宁麦、部分扬麦等感病品种在沿江、苏南地区种植面积大;加之秋播播种量大,田间群体大,郁闭程度高、通风条件差,近期阴雨天气多,田间湿度大,十分利于病菌侵染危害。四是气象条件有利。据气象部门预测,4月全省气温正常偏高0~1℃,有4次过程性降水,田间温湿度适宜,利于白粉病扩展危害。
3、锈病 预计偏轻发生。主要预报依据:叶锈病当前我省尚未查见。随着气温回升,田间郁闭,有利于锈病发生扩展,预计在东部沿海地区将偏轻发生;条锈病当前我省尚未查见,随着西南季风盛行,条锈菌源将不断传入我省,加之我省淮河以南主栽品种普遍不抗病,预计苏南、沿江及西部丘陵等地偏轻发生。
4、穗蚜 预计全省中等发生,沿海、沿淮及淮北局部偏重发生。主要预报依据:一是气候条件有利。4月全省气温正常偏高0~1℃,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穗期蚜虫的繁殖和危害;二是部分地区蚜虫基数偏高,且上升较快。4月初调查,全省平均百株蚜量8.6头,低于上年同期,但是较3月下旬上升56.4%,淮北、沿海地区平均百株蚜量大多在90头以上,沿淮局部田块百株蚜量达1000头左右。4月中下旬随着气温回升,不仅麦田现有蚜虫繁殖速度进一步加快,部分地区还有大量蚜虫从田外迁入为害,穗期蚜量将快速增长。
5、黏虫 预计轻发生,沿江局部偏轻。主要预报依据:迁入略早,3月上旬沿江、沿海局部地区即查见迁入,略早于常年;卵量高于上年,金坛累计百草把平均诱卵20块,通州累计百草把平均诱卵40块,江都累计百把卵块数52.5块;通州性诱单日单个诱捕器平均诱成虫36头;阜宁累计平均单筒诱蛾38头,高峰日诱捕33头。随着南方虫源不断迁入,田间落卵量将进一步增加,个别地区已偶见幼虫危害。
四、后期病虫害防控及田间管理建议
全力打好以赤霉病为主的小麦穗期重大病虫害防控总体战,抓好后期针对防灾减灾的田间管理和服务,事关夏粮丰收和全年粮食安全,各地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从稳粮保供的高度出发,在科学防控、一喷三防、指导服务和实时抢收上下功夫。
要按照“科学研判、精准施策、减量控害”的防控思路,突出“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统筹兼顾、总体防治”的防控策略,针对赤霉病要落实“主动出击、见花打药”的防控技术要点,在防控时间上,要牢牢掌握小麦扬花初期这一首次用药的关键时期,努力做到“见花打药、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在防治次数上,要根据小麦扬花期间天气条件和病害流行风险程度,决定防治次数;要坚持一次防治不动摇的刚性要求,流行风险高的地区第一次用药5-7天后用好第二次药,确保防控效果,对高感品种、生育期极不整齐和扬花期遇连阴雨天气的区域或田块,第一次药后5天左右开展二次防治;若扬花期遇阴雨天气,可选择雨隙或抢在雨前施药,药后6小时内遇雨要及时补治。在防控药剂上,要优先选择效果优、含量高、安全性好的农药品种,加大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叶菌唑等高效防病害降毒素药剂及其复配制剂的推广应用力度,并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品种;要停用多菌灵等抗药性较高的药种。白粉病、锈病可选用戊唑醇、环丙唑醇、氯啶菌酯、啶氧·丙环唑、氯氟醚·吡唑酯、唑醚·戊唑醇等药剂;蚜虫可选用吡虫啉、吡蚜酮、啶虫脒、联苯·噻虫胺、噻虫·高氯氟等药剂;黏虫可选择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药剂。要用足药量和水量,确保防治效果,喷杆喷雾机亩用水量20~30kg,机动弥雾、静电喷雾亩用水量15~20kg,高效植保无人机亩用水量不低于1.5kg。
二是狠抓肥药混喷、一喷多防。淮北麦区目前处于旗叶(剑叶)抽出期的小麦仍可根据苗情(群体适宜)酌施孕穂肥,一般亩施尿素5~8kg。对前期旺长又未及时化控、后期倒伏风险大的麦田,在始穗期前后喷施“穗伴侣”等抗倒剂,通过提高根系活力、缩短穗下节间长度、降低株高和重心来提高植株抗倒能力,注意要现配现用,不可与吡虫啉等碱性农药、肥料混配混喷。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期间结合防病治虫搞好肥药(剂)混喷工作,选用“春泉八八三”或“兴欣富利素”或或“悦护”或“丰收组合”或磷酸二氢钾、尿素等优质叶面肥(剂),实现“一喷多防”,即防病虫、防倒伏、防早衰、防干热风或高温逼熟等。
—————— END ——————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技术统计与分析,与行政部门发布的权威数据有差异,不具备法定效力,仅供趋势分析参考!请勿引用!若转载引用产生不良后果,责任由引用者自负!)
[ 本文撰稿:江苏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集成创新中心、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感谢郭文善、姜东、朱新开、杨荣明、张佩等专家以及江苏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各基地的大力支持! ]
[排版编辑:黄梅 丁锦峰 ]
你想跟随时节,第一时间了解【农时动态】【农事提醒】【农谚解读】【农诗欣赏】【躬耕微课】【躬耕分析】【躬耕研究】【躬耕发布】【躬耕纪录】【躬耕直播】吗?赶紧关注我们吧!
长按下方二维码选择识别图片,即可关注【躬耕田园】微信公众号:gonggengtianyuan
如果您喜欢,请点赞哦!
请转发,分享给更多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