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豆的问题,你答对了吗?(上)

百科   2024-10-12 08:30   北京  

点击关注“有料有趣又专业”的科普期刊《百科知识》



作为大豆的发源地,中国的豆制品种类繁多且价格亲民,因此中国居民人均大豆及其制品摄入量不足并非源自供应问题,而是饮食结构不合理的结果。除了对相关营养知识缺乏了解外,大豆及其制品摄入量不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认知误区:一些人对不实传言深信不疑、缺乏科学依据的质疑以及一些想当然的错误观念。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与大豆有关的问题你能答对几道。



所有豆子都是大豆吗?

豆类主要分为大豆和杂豆两类。大豆包括黄豆、黑豆和青豆,它们以高含量的蛋白质(35%~40%)和均衡的必需氨基酸比例著称。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坚果相仿,因此,在“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大豆与坚果同属一层。


杂豆包括豌豆、红豆、绿豆、蚕豆、芸豆、鹰嘴豆等,其蛋白质供能占比(蛋白质提供的能量占人体总能量摄入的比例)为10%~20%,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比为55%~65%。杂豆可为人体提供的淀粉、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与全谷物相近,而且它们都保留着胚芽、谷(种)皮等营养丰富的部分,所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将其放在一起分析解读,建议居民每日主食的1/4~1/2应为全谷物和杂豆。


吃豆制品就相当于吃大豆吗?

豆制品的原材料是大豆,可以说“吃豆制品就是吃大豆”,但从细节上看,它们之间也有区别。豆制品分为发酵和非发酵两大类。豆豉、纳豆、腐乳、豆瓣酱等发酵豆制品通过微生物发酵制成,易于消化,但钠含量较高,适合少量食用。豆浆、豆皮、千张、素鸡、腐竹、豆腐脑、豆腐干和油豆腐等非发酵豆制品,钠含量极低,可作为主食食用。


大豆和豆制品有差别吗?

大豆与豆制品在营养吸收上存在显著差异,豆制品更易于人体消化吸收。大豆含有抗胰蛋白酶因子,这种物质会干扰胰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影响氨基酸的释放和吸收。在加工豆制品的过程中,这些抗营养因子会被破坏,从而提高了豆制品的消化率。此外,不同的加工和烹饪方法也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率,例如,熟大豆的蛋白质消化率为65%,豆浆可达84.9%,豆腐则高达92%~96%,而纳豆则超过95%。

发酵豆制品还有一个独特优势:它们能够在发酵过程中合成维生素B12。这对素食者尤为重要,因为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长期素食可能导致维生素B12缺乏,进而引发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在中国,由于叶酸缺乏导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较为常见,而维生素B12缺乏引起该病的情况较少,这得益于大豆发酵制品的贡献。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发酵豆制品不仅改善了蛋白质的消化性,还增加了维生素B12的含量。


大豆对人体健康的益处有哪些?

“会吃豆胜过会吃肉”,这句谚语强调了大豆作为优质蛋白质源的重要性,它能与谷类蛋白质互补,形成天然的“理想食品”组合。大豆的摄入还与降低高血压风险相关,研究发现,与每天摄入豆制品低于125克的人群相比,每天摄入豆制品125克以上的人群罹患高血压的风险可降低27%。大豆中的异黄酮因其结构与雌激素相似,能有效缓解女性更年期症状。此外,豆类食品富含钾元素,而豆腐和豆腐干等豆制品的钙含量也较高,有助于补充人体所需的钾和钙。


经常食用大豆及其制品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大有裨益,对成年人而言,可降低心血管疾病、乳腺癌、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对于老年人,大豆食品还有助于延缓衰老、减少肌肉流失、促进大脑健康和预防老年痴呆症。

本文节选自《百科知识》2024.10B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点击上图,“百科知识知道”大擂台,有问必答,有答必奖!


读完文章点“赞”“在看”
将好“分享”给更多人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百科商城



百科知识
《百科知识》杂志内容摘编,与读者互动,品牌宣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