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与青少年心理健康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为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等问题的解决措施,11月15日-18日,德茂学校组织班主任参加了清华大学举办的为期三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培训,参加培训的有小学部班主任郭鹏、王雨生,中学部班主任秦晓丹、刘天浩。
此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公益培训(第一期班)”圆满落幕,通过此次培训收获颇丰。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老师们将把所学知识充分运用,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建立正确自我认知、培养利他互助习惯,助力儿童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里绽放更耀眼的光芒,为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人工智能
教育应用培训
为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实现教育教学创新,我校青年教师赵颖与任笑颖参加了大兴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工作室举办的“AI 时代教师必备技能”培训。两位老师学习了AI辅助日常工作与学习、AI辅助教学流程及科研和AI特色应用及使用进阶三大版块内容。
培训伊始,王胜灵老师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和前沿技术展示,使教师们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方式。从智能教学系统到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从自动化作业批改到智能学情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让教育变得更加高效、精准和人性化。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自己的科技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引领教育变革。
在实践层面,王珏老师不仅详细讲解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算法原理和技术应用,还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让教师们亲身体验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实际应用。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加深了老师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还让老师们学会了如何将这些技术转化为实际的教学工具和策略。例如,通过智能语音助手进行课堂互动,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可能更多地依赖于传统的讲授和练习方式,而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的多样性。通过培训,我意识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思维,迎接教育领域的挑战和变革。
我深刻体会到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革命性影响。今天的培训让我认识到,AI不仅是教学的辅助工具,更是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兴趣的利器。通过AI辅助,我们可以更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个性化教学,同时,AI在科研中的运用也为教师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我期待将这些新技能融入我的课堂,让教学更加高效和有趣。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教育将变得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高效化。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拥抱这一变革,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日常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引导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
总之,参加教师人工智能培训是一次宝贵的经历,不仅让老师们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作用和广阔前景,还让老师们学会了如何将这些技术转化为实际的教学工具和策略。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会更加积极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堂教学智慧评价系统
CSMS专题培训
为切实推进大兴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以数字技术促进课堂教学评价优化、进一步变革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进修学校开展中小学“基于人工智能的课堂教学评价与思维课堂项目”研究,助力学校质量提升和教育强区建设。11月17日,进修学校邀请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室的张林静老师为各实验校的实验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智慧评价系统CSMS专题培训。张老师从项目背景、CSMS是什么、CSMS平台如何使用、CSMS能做什么等几个方面为老师们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李宁:课堂教学智慧评价系统(CSMS)是一款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自动评估的大数据分析式教学评估工具。利用CSMS开展课堂教学智慧评价,实现快捷而完整的课堂整体评价,让教师整体把握课堂;对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活动进行真实而清晰的剖析,优化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精准而有效的分析,促进思维激发。CSMS大数据支持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为优化课堂开展精准化教学,为学生和教师发展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传统上,课堂评估多集中在学生知识掌握和教学效率上,而如今的评价标准则向综合素养的培养拓展,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与参与度。作为这一转变的参与者,老师们通过CSMS系统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与建议,从而不断反思和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使用CSMS系统能够更清晰地识别课堂中的问题,进而更有效地改善教学方法。此评价系统不仅能帮助教师在教学上获得实质性的提升,同时也为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随着教育数字化的进程加速,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的数据将继续支撑我们在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创新。教育的未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创建一个互动、参与、共同成长的学习环境。教师借助数字化工具,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从而不断应对新的教学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