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看起来像石英岩的石头,是2024年9月初捡自于大砬子山西穆棱河右岸河滩。
该石最长15厘米,最宽的弧形端9厘米,最窄端4厘米,中部一侧最厚处4厘米,最薄处2厘米,一面中部稍隆起,对面较平,整体呈斧形,黑褐色带少量黄色,重1斤左右。
在穆棱河滩发现该石,被其斧子形的外形所吸引。尽管河滩的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种类很多,形态也各式各样,但该石英石的大小和形状还是非常罕见的。
起初,推测该石是石斧,但通过观察,两个宽端虽有逐渐变薄的形状,但无边缘刃口或不明显,做砍砸使用缺少锋利的刃而不大适用。
后经过查阅一些资料,认为该石符合手持器的特征。
手持器,是史前人类挑选一些石头简单加工后,常握在手中用来防身、战斗、狩猎、砍砸等使用的石头。
史前时期与现在一样,虽然天然石块很多,但大小合适,适宜舒适持握的并不多。
于是史前人类他们把石块进行简单的加工,加工后则握持起来更加舒适。于是,就有了人手一块常不离手的石头——手持器。
手持器的最大特点就是握持舒适,加工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握持舒适,手持器一般没有刃口。
看了有关资料对手持器的简单介绍,再来看看这块来自穆棱河滩的斧形石。
该石,长端的中部到小头,有个明显渐进内收面,另一侧则有一个从两端的内收弧度,两头都有从石头隆起中部逐渐向两端变薄,这些都应是人为打磨等加工而成。
为更多了解手持器,特将互联网上发布的长江三峡出土现馆藏于重庆巫山的史前人类部分手持器图片进行分享。
虽说大自然鬼斧神工,能够形成各种各样的石头,但大小、外形等完全符合人手持握使用,那概率是极低的,这也给该石是手持器的分析推测成为可能。
另外,一则考古信息,也给鹅卵石石器提供一定的考古支持。
下面分享一下2019年4月2日来自于《蓝田文化研究》连载——陕西蓝田上陈,212万年的古文化底蕴一文中有关鹅卵石石器的考古内容。
2007年7月18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朱照宇研究团队在陕西省蓝田县玉山镇灞河北岸的上陈村北面的一条叫“北沟”的黄土沟,发现了一个出露得非常清晰、各个黄土和古土壤层连续的黄土剖面,它有300多米长,80多米深,50来米宽,全部都由黄土组成,没有发现任何砂子和鹅卵石。
考古人员在发现了一块藏在古土壤里的石头后,经过细心的工作,终于发现一块用石英岩打制的旧石器。
根据黄土地层的古地磁定年的标准来对比,这块石器的年龄应该是大约154万年到157万年之间。随后,又在几个地方和多个黄土和古土壤层中发现了石器。
通过十多年的工作,在上陈一带调查了十多个黄土地层剖面和几个地质探槽,采集了几千组各类地质样品并进行了实验室各种测试分析,其中包括分析黄土和古土壤的颗粒大小、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光谱颜色、古植物孢子花粉化石、磁性矿物特征,还有最重要的就是进行了高密度的“古地磁定年”的样品采集和系统的测量。
根据测量结果,研究团队确定了上陈地区连续的黄土地层年龄:顶部的年龄是距今大约40万年,底部的年龄大约距今215万年,中间没有任何地层的缺失。研究团队发现了20多层黄土或者古土壤层中埋藏了数量不等的旧石器,还有一些古动物的化石残块(如鹿、牛、马、犀牛、食肉类、啮齿类等),而最老的旧石器所在的黄土层的年龄是距今212万年。
为此,新发现的上陈剖面可以称之为一个古人类旧石器遗址,出土了96件石器,包括石核、砍砸器、石片、刮削器、尖状器和石锤。
据团队推测,古人从山边或者河边捡来石块或者鹅卵石,用它们互相打击或砸击,打落下来大大小小的石片,然后再对这些被破坏的石块、鹅卵石和石片进行进一步打击加工,就可以制造出不同形状和不同用途的石器工具。
这些石器显然是旧石器早期的工具,它们主要是古人类日常生活所用,例如,制造工具,修理工具,砍伐树木,挖掘野菜,抓捕动物,砍砸动物骨头,切割动物皮肉,等等。
退一步讲,该石英岩假如没有人工加工制作,但也存在古人类使用过的极大可能性。
因为,像我这样的现代人都能够喜欢的石头,古人或其他现代人也可能会喜欢而捡拾和欣赏或使用过。
如此说来,这块石头,也可能是被人类使用或利用过的。
穆棱河是黑龙江支流乌苏里江左岸最大支流,位于黑龙江省东部。
穆棱河发源于黑龙江省穆棱市老爷岭山脉东坡穆棱窝集岭,清末改称穆棱河。
穆棱河流经穆棱市、鸡西市和鸡东县、密山县、虎林市,至虎林县湖北闸处,河道分成两路,其中一路沿穆兴水路(分洪河道)注入兴凯湖;另一路沿穆棱河原河道继续东流,在虎头以南18公里处之桦树林子注入乌苏里江。
穆棱河河流长度834公里,流域面积18427平方公里。 穆棱河穆棱市段内共有支流和沟叉1242条,其中河流长度10千米以上的51条,流长50千米以上的3条,干流总长223.5千米,流域面积6145平方千米。
在穆棱市域内已发现战国时期开始建造的小四方城,出土石矛、石臼等石器。
2016年四五月份,在穆棱市马桥河镇西窖地西山,考古人员发现一直径23厘米,厚3厘米的盘形黑耀岩。
2021年3月23日前几日,吉林省和龙市一施工人员意外发现一件长53厘米、重16.3千克的巨型黑曜岩石制品。
经专家确认,这是一件距今约两万年的巨型黑曜岩石叶石核,也就是远古人类用来剥制石叶的母体,其通体呈锥形,有14道人工剥离的片疤,极其罕见。这件石叶石核对研究旧石器时期长白山一带人类打制石器的方法具有重要价值。
而两个发现黑耀岩石器的地域,都属于长白山山脉区域内,距离不过几百公里,两地人类活动具有很大的相同性。
以上是关于穆棱河流域的简要介绍,是为穆棱市域内穆棱河滩有自然迁移古石器的可能性提供支撑。
虽然天然石头与旧石器时代的一些简单石器有很大的相似性,还有因为石器原始地的不确定性,给一些在河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石器的鉴别增加了很大难度。
但本人坚持宁可错定一万绝不错过一个的原则,大胆推测分析一些穆棱和河滩发现的高度疑似旧石器时代石器,可能是古人类制作使用的工具,也为众多捡石头爱好者抛砖引玉,在捡石头中注意发现可能的旧石器,让远古人类的文明得以重见天日,也为了解研究古人类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