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绍的这块石头,形状不规则,总体上可以按照有六个面来描述,鸡蛋大小,黑灰色表面有浅褐色近圆形凹陷,凹陷中带有白色物。
该石宏观上看毫无奇妙之处,但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细微结构,会有大不一样的感觉。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褐色圆坑和椭圆形坑,其中的白色物质是具有放射状结构,该结构少有比较完整的放射状鲕粒结构,多数是不完整的多个发射状结构。
个别圆坑里面比较干净,只有黑色带有褐色发亮的坑壁;有的较浅而大的坑,坑壁比较粗糙,有黑褐色发亮物质,有的还有小一些的坑洞等。
分析这些坑洞的形成,是该石在熔融状态下,被外来的熔融状态的其他物质,在一定冲击力下镶嵌入石头。
这些外来的镶嵌物,有的在高压高温下,脱离石体或燃烧等消失殆尽,因而留下冲击形成的圆坑。
为什么说是在双方都在熔融状态下冲击而成圆形、椭圆形坑结构,是由熔融状态下,冲击面受流体物质在一定速度下运动,流体最大受力面一般呈球面结构,冲击面也以圆形、近圆形存在的物理特性所决定。
有些镶嵌物,因体积较大,镶嵌后很快凝结等则保留下来,与该石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如今的镶嵌边缘明显的褐色圆形、椭圆形结构。
通过这块石头的外观结构,能够证明该类岩石表面的圆形、近圆心坑,是由外来熔融状态的物质冲击而成。
这个外来熔融状态物冲击较大熔融状态石头的发现,为该类石头表面圆坑大小和深浅不一,不均匀分布,并且有的坑会有很长的纵深等找到了一个形成原因和过程的一个答案。
另外,根据火山岩多具气孔、杏仁和流纹等构造,多被状、层状形态存在。而该石不具备以上火山岩的特征,虽然外表未发现有熔壳,但粗糙不平的表面、具有外来侵入镶嵌及因而形成的熔坑,分析该石存在是一块古陨石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