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科学院官方订阅号《中科院之声》2023年6月19日作者为蒋云原创,题目《其他星球上也有陨石吗?丨天市垣》一文中称:根据国际陨石公告,目前地球上收集到的陨石有七万多颗,其中99.8%来自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只有0.2%来自月球和火星。
地球上搜集到的陨石有7万多颗,这个数据是2023年6月19日以来最新的。
而关于陨石的一些特征和鉴定等的依据标准和内容,大多来自对已经收集的这7万多颗陨石而得来,或者还有延伸扩展。
作为民间陨石爱好者,很难见到这7万多颗陨石。加之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对陨石研究的成果,一般多发布到专业刊物等载体,这也使得民间陨石爱好者,对陨石的了解和认识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也使得因为不能正确认识陨石,而让一些陨石尚未被发现和被收集到位。
需要说明的是,在民间尽管有大量的陨石存在,但因未被专业权威机构鉴定,其陨石身份也很难被一些机构和人们认可而被称谓所谓的陨石。
今天介绍的这块岩石,很长时间以来,笔者一直当做很有研究乐趣的地球岩石对待。
随着2024年下半年对陨石学习研究的深入,为稳妥起见,而称之为经历过高温燃烧环境的石头。
之所以会耗时很久才能正确识别该石,不外乎受陨石一般具有气印、熔壳和大多数具有磁性,并且密度一般较地球岩石大等影响和束缚。
因为有一些来到地球比较久的陨石,其外表的有些特征会被磨损变得不明显。
同时,有些陨石虽然也有气印、熔壳,但与已知的一些陨石会有一定的差别,并不能一概而论,这也是陨石的特征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客观表现。
这块石头,形状不规则,并且有破损,外表褐色并带有黑亮的薄层,表层向内,颜色由褐色逐渐变黄色、浅黄色。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该石的断面,能发现褐色表面上覆有一层不到一毫米的黑色发亮的层面,个别褐色层面有翘起,该层这符合高温燃烧形成的熔壳特征。
吉林7号陨石表面有很多气印,但该石较明显的气印较少,熔坑也不很明显。
但经过仔细对比寻找,气印、熔坑和熔流纹虽然不明显,但都能找到二三处,这都给鉴别其是陨石带来了很大影响。
该石通过徽章的铁磁扣吸附,没有发现有吸附性,其重量照比常见的大小相近的一些沉积岩也未见较重。 如果该石为陨石,笔者又不大好确定落地面等特征。
目击陨石比较容易被介绍,但能够亲眼看到陨石从高空高速燃烧飞行并落地的人微乎其微。找权威机构鉴定也或许会有一定的不正确性。
为此,作为业余陨石爱好者,可以把一些疑似的陨石,可以通过认真观察研究,类似本文对该石的认识而称其为“经历过高温环境的石头”。这样,也不会授有些喷子以柄。
根据笔者的了解,一些业余爱好者手里的陨石,并非有些人说的那样,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如何如何值钱等。
喜欢石头,就多观察和学习认识,能够让自己的爱石实至名归最好,如果不能,那就享受慢慢去探索研究石头带来的乐趣。
如果您手里有文中所介绍的类似石头,请按照陨石的气印、熔壳、熔坑、熔粒、熔流纹等特征仔细寻找观察,看看能否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认识。